第170章 結陣

城頭才17米寬,明軍原本的兵力優勢,在這裡揮不出來。導致最前沿計程車卒死傷慘重,後面的兄弟乾著急,卻使不上勁。

霰彈槍和剛剛趕來支援的追風槍,也不是一擊必殺。

只要彈丸沒有打穿要害,賤奴被擊中摔倒後,很多還能晃晃悠悠的爬起來,繼續朝明軍反撲。

從東西兩側城頭逼近的後續賤奴,都學聰明瞭,拿地上的屍體做掩護,硬生生捱過幾輪鳥銃打擊。

靠近明軍幾米的距離,躲在人肉盾牌後面的賤奴,再衝出來用鐵骨朵、鐵鞭猛擊明軍。

沒打幾槍的神機隊士卒,哪見過這種場面?都以為大白天見鬼了,紛紛掉頭逃跑。

不要說十七世紀的鳥銃,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步槍,都不敢保證,一槍就能讓對方失去反抗能力。

更何況現在的賤奴,全部疊穿多重重甲,都抱著同歸於盡的念頭,與明軍做最後的必死頑抗。

小衙內引以為傲的六石強弩和投石棍,也在賤奴精良甲冑面前失效了。

白桿兵兄弟,乾脆把楊鶴版臼炮,足球般大小的各式炮彈,背到城頭上,朝內牆牆根下面的賤奴扔去。

可在加厚加強的盾牌、精良甲冑的雙重保護下,爛骨火油神炮和開花爆炸彈,起到的殺傷效果微乎其微。

石質實心炮彈能砸死、砸傷賤奴,但數量有限,被紅眼的白桿兵很快就扔光了。

戰前討論會上,混編明軍只想著怎麼突破城池,但萬萬沒想到,現在角色互換了,狡猾的賤奴來了個反包圍,自己竟然變成守城一方了。

沉重的實心大石彈,肯定沒準備這麼多。稍微大一點的滾木,也不用想了。這些日子早就被各路明軍,因為生火做飯,把附近的林木,砍的乾乾淨淨,現在都改用本地特有的石炭燒火了。

看到形勢危急,杜老根和李老二,帶兵搶下神機隊的追風槍。

兩人各堵住一個階梯入口,在身後士卒輪流裝填彈藥的幫助下,幾乎是閉著眼睛,朝下面的臺階放銃。沒辦法,幾銃過後,臺階入口處就變成了霧霾重災區。

這裡的賤奴是佯攻,臺階又比較狹窄,咕嚕嚕摔下去的敵人,一時半會很難衝上來。

“結陣!”

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馬祥麟,一聲大吼,白桿兵25人一旗,排成前後五列,從頭到尾,分別站立一、三、五、七、九人的“山”字形陣型。

他們快取代已經脫力的陳繼盛和毛承祿,堵住南面城頭撲來的賤奴。

抗日戰爭期間,曾經爆過無數次的白刃戰,17世紀的鳥銃,更不是萬能。

“結陣!”

以小衙內為的十三太保,拽回虛脫成軟麵條一樣的尚可喜和沈世魁。

他們採用一長一短、一左一右,兩種不同冷兵器,互補配合的一字陣型,攔住城頭北端的賤奴。

尤七八手中的長柄鐵連枷,連劈帶拽,把對面的賤奴打了個趔趄,對方不由自主的向前跑了幾步。

小衙內手中的鳳眼斧,馬上朝賤奴頭上大劈過去。連同木柄長約1.6米,重約四公斤的斧頭,只用一下,就把敵人的後腦勺,砸進城頭的地磚縫裡。

另一個賤奴,單臂夾住賀四的虎牙槍,仗著自己鐵甲護體,根本不在乎矛尖上的細小倒鉤,拼命用自己手中的鐵骨朵,砸擊木杆想掙脫出來。

還是尤三手中,改良版的俄式長鉞,一個弓步突刺,把頭部尖銳的斧尖,插進賤奴混濁的眼珠。

緊貼城頭垛口處的賀六,被對面賤奴的“九環大刀”嚇住了。

這種武器長約1.2米左右,揮舞起來嘩嘩亂響,震懾效果極佳。據說鐵環還能散劈砍撞擊時,產生的部分振動,減少手腕和虎口部位的反作用力。

不知所措的賀六,只能用手中相對輕便的眉尖刀,把程咬金的三板斧搬出來應對。

反反覆覆的砍腦袋、直刺面部的“小鬼剔牙”、橫斬脖頸腮幫子的“掏耳朵”,讓兩人在垛口處僵持住了。

他旁邊的尤十,先用帶有短小尖頭的古老兵器“殳”,把自己對面的賤奴臉部,紮成了血豆腐。

尤十再抽空冷不丁的,用殳的頭部,形似木柄手榴彈的鐵疙瘩,猛砸幾下,手持九環大刀賤奴的肩胛骨。

直到對方肩胛骨碎裂,大刀脫手落地,他才回身用殳橫擊,自己對面賤奴的太陽穴,送他去見薩滿大神。

鬆了一口氣的賀六,趁機把細長的刀尖,塞進賤奴大張的嘴巴,並不斷的旋轉,以洩自己的憤懣。

因為眉尖刀中部的刀刃,被多次劇烈的磕碰,已經嚴重的捲刃變形了。

退化到純粹冷兵器肉搏的雙方,再一次陷入僵局。躲在後面的賤奴,突然衝到前方,輪流用大石塊砸向擋路的明軍。

連日來的炮轟,導致城內和城頭,到處都是碎石碎磚,現在正好被敵人利用。

儘管有鐵面具、鐵護喉保護,但薄薄的鐵皮,抗不住有稜有角的磚石。十三太保和白桿兵將士,被嚴重砸傷。

額頭流下的鮮血,遮擋了視線;人體最脆弱的鼻樑骨,也被砸斷,只能用嘴巴呼吸。

可劇烈運動後,泛著陣陣甜味的喉嚨,好像吸收不了多少氧氣。戰兵們想大口呼吸,結果將流淌下來的鮮血,吸進肺部,把自己嗆的劇烈咳嗽。

原本被鐵護手保護的手指,已經快握不住兵器;小腿和膝蓋幾乎被砸斷;鐵戰靴好像也沒用了,腳趾頭傳來錐心般的刺痛。

小衙內試圖用鳳眼斧,劈開雨點般的石塊,但呼吸困難導致動作越來越慢,身邊的家丁,還是一個個倒下。

以為生命即將終結的小衙內,再一次血灌瞳仁。

“砰!砰砰砰……”

身邊終於傳來救命的銃聲。

在落茄山指揮部,得知情況危急的袁可立大人,果斷命令兵備道張春,使用水師營常用的滑輪,把九頭鳥、鷹揚銃、翼虎炮,從牆根下面吊運上去。

盧龍縣附近沒有滑輪,能工巧匠們突奇想,把“軌道手搖車”上面的零件拆卸下來,簡單改造組裝後,竟然把接近五十公斤的新佛郎機,也安全的吊運上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