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1 / 2)

“良慈郡這一年新封了諸侯王,沒有什麼傳聞麼?”孟蒼舒又問。

小鄭撓撓頭,道:“就知道是良川王封到那裡去了,旁的沒聽說,很少見他們那邊來的人了。”

這就有點怪了。

孟蒼舒沉吟之際,小鄭似乎想起了什麼,忽然道:“不過最近在咱們郡上徘徊的青郡流民軍好像是要去良慈郡的。”

“既然良慈郡連著幾十年都在打仗,如今必然民困貧瘠,將兵士送去哪有錢糧可養?”孟蒼舒與其是同小鄭對話,倒不如更像自言自語。

“可不是嘛!我舅舅也這麼說!”小鄭看向孟蒼舒的目光滿是欽佩,“孟大哥果然是京師讀過書的,和舅舅想一處去了!”

“周伯伯可知曉緣由?”

“舅舅只說是朝廷意思,途徑咱們郡上的流民軍士手頭都有公文的,他可不敢怠慢,至於朝廷為何是這個意思,他卻也不知,也就是照章辦事罷了。”

單聽這話確實聽不出什麼,可回想起離開京師前與蕭閎關於良慈郡與諸侯王的諸多猜測,卻讓孟蒼舒有醍醐之感。

……

“聽聞公主殿下行事酷烈,逼餉勒租無所不用其極,地方多生怨懟,她帶去的一千兵勇也是當年聖上早年匡正社稷起兵時的武威軍老卒,士庶黎民略有躁動即刻便被彈壓無聲。不過這樣大的動靜,怎麼都會有躁異傳至殿前,然而聖上卻笑稱其女自幼少言寡語、木訥乖覺,只消派一二忠厚官吏至郡上輔弼,自能知輕重曉得失,加之公主如今是為襁褓裡的弟弟良川王代行地方政事,待十年後良川王親執政要也就罷了。從此再對良慈郡的事也不多過問了。”

蕭閎雖和孟蒼舒都是芝麻小吏,卻因所在衙署不同,可觸及的訊息自也不可同日而語。

此等訊息孟蒼舒是完全不曾知曉的,他思索後方才露出笑容:“只能說虎父無犬女了。”

“你這是從何而講?”蕭閎不解。

“七王之亂與八王之亂皆是史書所載血淚之教訓,起初聖上掃清六合再統江山後,也有左右勸說勿要重蹈覆轍,然而聖上還是力排眾議,將自己的兒子全都分封到各地去,做有名有實的諸侯王封君,不是聖上如尋常田舍翁般心慈溺寵諸嗣,而是早就打定主意,只因四姓之亂過於慘痛,異姓侯爵不可擅封,不弱讓羽翼未豐的幾位殿下去以天子餘威來掃清偏僻地區未能及時清除的亂裂積弊,這也是天子之威最好的播布方式了。”

這種情況下地方上若是幾人多有掣肘,分權爭勢,可要如何能治理?聖上對公主所為不管不問,也是告知諸位治理封邑的殿下,無需擔憂旁人議論,放開手腳,就是要去做聖上自己不能做的事,才是真正分封分憂。

至於今後權力收放如何,想必聖上心中已有計較。

帝王之心術果然只論利弊不論情理,孟蒼舒並未見過當今聖上,卻也暗暗領略了其手腕。

況且此行此舉在諸位殿下眼中怕是還有一層意思……

是了,誰做得好,可能就會心生不好的企圖……不過太子殿下在朝中頗得人心,又是聖上起兵以來最為倚重的一個兒子,想來聖上已安排妥當也未有可知。

這樣結合思考,將流民軍派遣到各地去的深層謀斷緣由也在孟蒼舒心中漸有浮出。

其實上輩子他不去讀博,去考個公務員也蠻好的……這腦子,想來退休時混個正處級待遇大抵不是難事。

然而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孟蒼舒趕緊止住不必要的奔逸思維,可他轉念一想,他眼下的這個刺史可是正地級級別啊!

說不定這就是他上輩子那條未能踏足的路。

果然一切困難都不是事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