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還是伺機而動,等他們先坐不住再說。”孟蒼舒笑得倒是十分忠厚老實,可所說確是極近狡猾之事,“像是春秋之末戰國之初,智伯意欲平韓趙魏三家那樣逐一蠶食,不過,我不會犯智伯那樣的錯誤,致使功虧一簣。”

蕭玉吉曾遣人調查過孟蒼舒,這人在太學算是頑劣的,倒不是多桀驁難馴鬥雞走狗的世家紈絝,而是不愛讀書、愛讀閒書,《春秋》三傳無一精通,人情上也過於疏懶。可方才所言似乎又是其中典故,她一時無法參透,只怪父皇當年馳騁天下,眼中疏忽了孩子的開蒙教育,導致自己和兄長們是馬背上長大的,就連太子大哥也沒讀過兩天書,後來坐鎮帝京,再惡補學問已然晚矣。

面前這位正牌太學出身的文官就算是學業落後的那位,也強過自己不知多少,蕭玉吉不願露出怯處,便決意假裝明白,岔開話題道:“此事既然你我已有過盟約,信人必用,我不會疑你所言,只是目前還有一事,要你知曉。”

“下官敬聽。”

“父皇的旨意即將抵達良慈郡,他褒獎你我二人於斂骨一事上有安撫萬民之德操,故特賜予銀兩與人手,加上之前聖旨所說歸魂祠一事,第一批銀兩也在其中,到那天你我二人與龐將軍要攜城中所餘百姓一併城下接旨,孟刺史莫要忙得忘了。”

孟蒼舒一點也不奇怪,他臺階都準備好了,皇帝沒有不往上走的道理,可畢竟是公主親爹,他還是表現出了一點驚喜的神色:“良慈郡百姓有福,萬歲聖明!下官必然安排得當,不敢忘廢聖恩。”

正事說完,孟蒼舒便虛席告辭,看著他走遠,蕭玉吉這才起身,茶也顧不上喝,匆忙走進自己的閨房裡,招來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子。

此女五十餘歲,頗為富態,樣貌也是端莊宜人,見到公主禮數極其周祥盈盈下拜,用得竟是宮中禮儀。

蕭玉吉命其平身,聲音比方才和孟蒼舒說話要鬆弛和緩許多:“辛女史不必大禮,我於學問上如何,您是知道的,我自幼嫻熟弓馬,與父親一道南征北戰,卻未能及時開蒙,致使如今不過識字卻不能深究書本,故而父皇派您輔佐,避免我人前無知失尊,折了皇家的顏面,您是舊日宮裡的女官,指點過上一輩的公主郡主,我當執弟子禮向您虛心請教,還請您不要如此折煞學生。”

辛女史忙道:“不敢當,老奴一家本是偽朝的罪人,因得公主恩惠才保住性命,能相伴公主左右殷勤侍奉乃是報償公主恩遇,不敢自稱公主之師,公主若有問題,直問便是,老奴定知無不言。”

她如此謙卑自稱,蕭玉吉也不再糾纏饒舌,直言此次相邀的目的:“敢問女史,智伯與韓趙魏三家是如何典故?可是出自《春秋》?”

一向嚴肅冷冽的公主殿下此時融冰化雪的面容上竟有一絲孩童般的求知與好奇,辛女史欣慰疼惜之餘施禮解釋:“回公主殿下,不是《春秋》三傳裡的典故,此典出自《戰國策》。”

好險。

蕭玉吉心道,還好方才自己沒有多嘴賣弄,不然非得讓孟蒼舒看了笑話不可。

心情大好的她繼續虛心求問:“請女史為我詳解。”

“此事乃是出自春秋戰國兩代相交之際,故《戰國策》有載。所講是三家分晉之事前的一段權力之爭……殿下可知三家分晉?”

蕭玉吉非常誠實地搖搖頭。

辛女史笑得十分溫柔得體,將韓趙魏三家最後分晉成功,各立諸侯後成戰國七雄之史告知。

“這樣說來……分晉的是這三家,和這位智伯又有何關係?”蕭玉吉雖讀書不多,卻也十分敏銳。

“智伯才是最初妄圖代晉之人,其實力也屬各家公卿之最,他滅了晉國的範氏和中行氏後,便打算逐一擊破韓趙魏三家,卻在與韓魏二家聯合攻趙之際鋒芒畢露,引得其餘兩家人人自危。權衡利弊後,韓、魏二家決心與被圍的趙氏再度聯手,反攻智伯,遂將其誅滅,瓜分其地與朝中勢力,自此韓趙魏三足鼎晉才算成勢。”

言畢,見公主若有所思,辛女史又道:“此次分赴封地,公主有攜帶有各類子集書冊,現由老奴的女兒整理看管,老奴回去便將《戰國策》尋出獻上,供公主細讀。”

蕭玉吉點點頭,辛氏領命離去後,她一個人站在房內,踱步後驟然明瞭:原來孟蒼舒所言各個擊破,是要效仿當初智伯所為,可他又似乎十分胸有成竹,不會重蹈覆轍。

她倒要看看孟蒼舒怎麼施展本領,做到前人所不能之事。

“刺史大人, 官驛有公文和私函遞交。”

“讓他們送進來。”

其實根本不用這麼客氣,孟蒼舒一邊看承明公主給自己的上諭,一邊望向關不上的大門,覺得是不是先讓工匠給衙門修個門比較好。

由於人力要都用在關鍵地方, 孟蒼舒目前睡得還是衙門裡的小屋, 可看著頂棚的破瓦, 過段時間雨季到前總要想辦法對付過去。

或者既然這個門沒有實際作用,直接丟到房頂也不是不行……

“大人, 有一封京師來的家書。”

他正思考的功夫,顧廉給信件一併取來。

孟蒼舒讓他去忙自己的事情,先拆開了朝廷的公文。

這不同於聖旨, 而是自大司徒府發下的公函,沒有褒揚,只有後續工作的安排。其中提到了此次給孟蒼舒自臨郡調來兩位當地賦閒的郎官以供差遣,並且讓孟蒼舒儘快充實衙門,官位多懸不利於工作的開展。

他何嘗不想?

孟蒼舒折上公文嘆氣。作為一郡之長,他是擁有在地方舉賢才任用的權力,不過鑑於目前良慈郡的現狀, 賢才還是等等再挖掘吧。

公事看完了再看私人信件,孟蒼舒歡喜得要從坐席上跳起來。

竟然是蕭閎給自己的回信!

之前他向好友報過平安, 可良慈郡離京師較遠, 今時今日才看見封期待已久的訊息, 開啟之後, 前面果然是老友一貫的絮叨,還特別拿出一段叮囑不要和公主殿下產生衝突。

可再往下看, 孟蒼舒的笑容便漸漸消失了。

蕭閎將那日景司徒與自己的會面內容一五一十告知,以及景司徒的吩咐也一併附上, 許是怕孟蒼舒離開太學這兩年更疏於練字,他還表示爭取了時間寬限,可以多讓孟蒼舒練練再寫那篇陸機的《招隱詩》。

自己這位朋友是踏實本分的溫厚性情,大概以為只是景司徒一時興起才如此吩咐,卻沒有意識到這個行為背後透露的政治意圖。

“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躑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孟蒼舒沉聲默唸,心道景司徒的意思莫非是想招攬自己入麾下門生?又把自己比成躑躅花一般的人物,可謂光鮮亮麗又生命頑強。

景虔此人在朝中地位煊赫,若是想招攬賢才,怕是隻咳嗽一聲,就有上千人願意遞巾帕送痰盂,為何非要千里之外的自己給他捧這個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