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世子與治國之道

隨著讀書聲,朱元璋心中湧起一絲期待,朱高熾日前在殿堂上的表現仍深深印在他腦海中。

帶著一絲忐忑,他步入房門,朱高熾正講解著帝元病逝的原因。

“帝元之所以積勞成疾,主要是由於君主對民眾的政策。一個國家要長久繁榮,關鍵在於領導者的作為。”

“帝元晚期,天災頻,君主卻不親察民情,反而加重賦稅,讓原本受災的百姓雪上加霜。在君主的默許下,地方官府無所作為,層層疊加的問題最終導致百姓生活艱難,有的餓死街頭,有的被迫落草為寇。”

逐漸地,反叛勢力如春筍般湧現,朝廷依舊固守著保守壓抑的策略,冷酷的政權與那些奮起的百姓形成鮮明的對照。直到最後,民眾心灰意冷,衝突無法化解,那時,朝廷的統治根基已蕩然無存。

對於各位學者提及的道德議題,同樣至關重要。品格往往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人的行為。大元建國以來,持續壓制漢人,而漢人的人口遠其他民族。

漢人長期被剝奪仕途,還遭受種種歧視,這無疑埋下了隱形的炸藥。再加上地方官員互相庇護,腐敗蔓延,而安定的朝代催生了享樂之風,土地被權貴們鯨吞,致使百姓無田可耕,流民四起。

這一切,皆因帝王的無所作為。流民與盜賊結盟,形成難以平息的叛軍。朝廷與地方離心離德,最終導致權貴倒戈,盛世土崩瓦解。

要維繫一個穩固的國家,要任務是確保百姓溫飽,衣食無憂,社會才能安定。在此基礎上,還需為民眾謀福祉,修建水利,救助災民。

我記得先帝曾教導,身為漢人,我們要懂得包容,不論哪個民族,都是大明的子民,應平等對待。

朱高熾的話語讓在場所有人瞠目結舌,劉三吾聽來更是心驚。這些道理簡單明瞭,但從一個少年口中道出,顯得格格不入。

然而,朱高熾剖析問題全面,能從各個角度切入,無論是帝王、臣子還是百姓,他都能遊刃有餘地把握。

此刻,他站在那裡,彷彿真如一位千古帝王,心繫蒼生。

想到這裡,劉三吾不由揉了揉眼睛。

幾位夫子慢慢合上不知何時張大的嘴巴,陷入深思。

方孝儒頻頻點頭,對朱高熾的讚賞毫不掩飾。

燕王世子的見解,就算是專司進諫的六部尚書也可能無法企及。

獨特的視角,深遠的目光,深刻揭示了元朝衰亡的根源,凸顯了百姓的重要性。

身為皇家子弟,或許不必深研儒家經典,但治理國家的學問,必須精通。

\"真是燕王的不凡之子!\"

方孝儒在心裡讚歎。

另一邊,劉三吾眉頭微蹙,不由想起儲君之事。看來陛下果然獨具慧眼,這位燕王世子確是個人才。

眾人沉浸在震撼的言論中,朱元璋已悄然進入學堂。

朱高熾感知敏銳,一回頭便看見皇爺爺滿面笑容。

\"好!好!不愧是朕的孫子,竟如此聰穎!\"

朱元璋心中感慨,自己出身貧寒,怎能不瞭解朱高熾話語中的深意。

一個國度若不能保障人民的安寧與幸福,它還能被稱為國度嗎?不過是動盪不堪的領域罷了。

然而,他對朱高熾的智慧仍抱有一絲期許,向前邁步,打算親自參與討論。

“孫子,你剛才提及土地集中於權貴之手,這確實讓我深思,但轉念一想,自古以來,土地不都是由地主掌控嗎?對此你怎麼看呢?”

朱高熾微微一笑,皇祖父畢竟是農民出身,對土地問題必然格外關注。

當今大明的土地皆握在豪門地主手中,他們出租給農夫耕作,從中抽取租金。許多民眾年復一年辛勤耕耘,可大部分收穫都成了租金,即便忙碌一年,也難填飽肚子。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牽涉複雜。

稍作思考,朱高熾開口道:“土地問題一直是各個朝代的核心難題。”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爍出驚喜,他深知土地問題的重要性,這是親身經歷的教訓,而朱高熾僅片刻思考便直截了當地講了出來。

“自天下統一以來,各朝各代都試圖解決土地問題,但成效並不顯著。”

“隨著戰亂減少,國家穩定,權貴有了擴張的空間,追求財富的慾望使他們囤積土地,這是無法逆轉的趨勢。”

“社會穩定,人口增多,但土地總量不變,租金上漲,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耕地。”

“沒有土地的民眾只能依附權貴,為他們耕作,只求餬口,漸漸地,他們淪為了權貴的附屬品。”

“然而,歷朝歷代都忽視了一點,民眾是國家人口的主體,一旦生戰爭,他們會成為最堅實的防線。”

“然而,在與土地的鬥爭中,他們已筋疲力盡,如同乾涸的種子,無法再成長為遮蔭的大樹。”

朱高熾停頓了一下,喝口水,放慢了語。

農民始終是封建王朝的犧牲品,這一點從未改變。

“人口持續增長,土地日益減少,國家展停滯,社會動盪隨之而來,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鮮有人能跳出其外。”

朱元璋聞言,皺緊眉頭,反覆琢磨朱高熾的話,看來這個孫子比他想象中更為出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