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朱元璋的決斷

秋意雖濃,應天府依舊有些暑熱,但皇宮後苑卻顯得涼爽宜人。祖孫二人坐在石凳上,倍感愜意。

深思皇祖父的教誨後,朱高熾認真思考,即便有秦始皇相助,也不能過度依賴,自我才是最堅實的依靠。

實則,未予藍玉封賞並非只關乎用人策略。他已是大將軍,武將領袖,與太子過往親近,多重身份使他在朝廷人脈深厚。

權勢漸增,人易驕矜,心生邪念。若持續賞賜,只會加劇藍玉的傲慢,壯大其派系勢力。

任何朝代,受帝王寵幸的臣子都會成為眾矢之的。若此情延續至朱高熾登基,無異於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朱元璋自然不願目睹如此局面,他登上九五之尊,全憑對人性的洞察。

他深知,世上並無絕對忠誠,須讓孫兒儘早認清人心之複雜。

再者,藍玉身為武將,頭腦精明,自尊心強,易受小人煽動。連年征戰,戰功赫赫,軍中威望日益高漲。

朱元璋已察覺其態度變化,心中生出警惕。若在君王面前尚且傲慢,面對朝臣恐更囂張。

對於這類武將,朱元璋瞭如指掌。大明立國以來,國力增強,軍隊壯大,將領易滋生傲氣。

朱高熾性情善良,朱元璋憂慮他難以駕馭這些握有兵權之人,故借剷除北元殘部之機,予以警示。

能領會其中三成深意,收放自如,方能治國平天下。

收斂起內心的牴觸,便能安居於大明,否則,自有應對之策。望著石桌邊深陷沉思的孫子,朱元璋不自覺地緊握雙拳。

“熾兒,有些知識爺爺能傳你,但有些智慧,你得自己去探索。大明的江山,終究屬於你,但在那之前,讓爺爺替你清除那些惡徒吧。”

……

朝會後的兩日,朱高熾終於搬進了皇宮。本該住在東宮,但由於呂氏的守喪期未滿,他被安置在了奉天殿的偏殿內。

平日,朱高熾在朱元璋的書房研習儒家學問,由方孝儒和劉三吾作為師長教導,而朱元璋則在隔壁的御案上批閱奏章。

先前病了一場,奏章堆積如山,如今一併處理,確實費心費力,但這正是帝王應盡的責任。

那天,朱高熾坐在屏風前研讀儒家經典,手中的書是方孝儒親筆抄錄,每句下都有詳盡註釋,十分周到。然而,面對一行行字,他心中滿是不耐。好不容易說服皇爺爺免去上書房的苦差,又被這個老儒生抓了回去。

在這裡學習與在上書房受禁毫無差異,但皇爺爺就在隔壁,朱高熾強迫自己聚精會神,凝視著細小的字跡,睏倦卻彷彿洞悉了他的心思,如潮水般襲來。

書中的內容大多是孔子、孟子的教誨,深奧難解,對於擁有現代思維的人來說,這無異於五行之火的煎熬。

起初,朱高熾尚有興致,許多流傳的真理令他受益匪淺,但老儒生的教學方式卻無情地消磨了這份熱情。

每日上課,理解還不夠,還要全文背誦,如此長篇,要一字不漏地記住,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師長們堅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日都要反覆誦讀這些教誨五六遍,加上搖頭晃腦的姿態,朱高熾實在無法忍受,乾脆放任自流。

然而,在半學半玩中,朱高熾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師長們雖然教授孔孟之道,但孟子的教誨在教材中出現得極少,就連孟子的著作中,一些經典言論也被刪去。現這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朱高熾自然不願放過,花了整整七天時間,在藏書閣中翻閱典籍,才明白,孟子宣揚的許多理念是統治者難以接受的。

儒家倫理原本是用來約束民眾的工具,透過等級秩序構建穩定的社會架構。

而孟子則無所顧忌,他倡導的是無君無臣,人人平等的理念。

儘管朱元璋未曾受過正規教育,卻深諳此道,他在討伐大元時曾借孟子的教誨激勵士氣。待到明朝建立,他又明智地將這些言論從教育體系中剔除。

明白這點後,朱高熾重陷無趣,但很快,他找到了新的消遣——那些藏於大明書庫的歷史典籍。儘管閱讀頗費力,總比枯坐研讀儒家經典要好。

學習片刻,朱高熾用力搖頭,顯然需要提神醒腦。他從袖中抽出一本《宋史》,置於儒學講義之下,饒有興致地翻閱,睏倦感瞬間消散無蹤。

正當他沉浸在書中世界,眼前忽然一暗,一片陰影遮擋過來。原來是朱元璋已悄然走到他面前。

“皇爺爺!”

朱高熾見狀,坦然地打招呼,不再掩飾。

“愛讀歷史是好事,學習之餘找點樂趣也行,你皇爺爺可不那麼古板。”

朱元璋笑容滿面,他知道以史為鏡,方能洞察未來。

“皇爺爺,我明白這樣不對……”

“小子,我瞭解你不感冒儒學。這樣,過來陪陪我,幫我處理奏摺,早接觸早熟悉。”

朱元璋輕彈朱高熾的額頭,隨後提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