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好詩、好溼(1 / 5)

小說:宋膽 作者:憨皮拉朋丫

“由內而外,由親至疏”,對於絕大多數朝臣來說,也只知道這八個字的大方賂,只有少數幾個各衙官瞭解完整的計劃。

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長遠計劃,有點類似於後世的五年計劃。

涵蓋軍事、民生、外交、經濟、生產和各類研等所有方面。

而最先動起來的,也是大慶殿議會那七天之中,最忙的一個部門——戶部。

戶部侍郎曹慶燻沒說累死,也起碼去了半條命。

戶部這邊主抓民生、戶籍,是整個大方略的第一步。也就由內而外的“內”,更是這兩年成敗重要的一環。

曹慶燻幾乎是一吸不停,把官員打回家之後,馬上與兩個戶部員外郎,還有工部侍郎王仲林湊到一塊,翻出新崖山城的城建圖紙,聚詳談。

“沒地方了啊!”王仲林眉頭不展,“你看哪有地方?城裡已經塞滿了,一點空處都擠不出來。”

曹慶燻則道“沒地方就拆,就要!官家下的死令,半月之內,必須把養濟院、濟醫堂、濟老院、官學,全部落實到位。”

曹慶燻所說的這些都是民生設施,也就是宋代的社會福利。

養濟院,等同於後世的孤兒院和幼兒園。

兩宋時期,工商業空前展,又不似明清兩朝,提倡女子足不出戶,所以大宋城民出現了很多“雙職工”家庭。無論男婦,皆在外做工,貼補家用。

有條件的,自是僱傭使女在家中照顧老人小孩。

次之,則在街鄰之中尋共用使戶,幾家或十幾家一起將幼兒託管於一戶,按月給錢。

說白了,就是後世的保姆和私人託兒所。

如果連私人託兒所都僱不起,那就只能指望官府的福利機構——養濟院了。

不得不說,兩宋窩囊是窩囊了點,但民間福利做的還是很到位的。

州府大城由官府出資贍養孤寡,也接收貧戶幼兒一併照料,使得貧戶不用單獨騰出一個勞力累於家務。

至於濟醫堂和濟老院,和養濟院差不多,一個是官辦醫療,一個是敬老院。

雖然做不到後世那般完備,可起碼聊勝於無。對宋代的民生穩定,以及工商業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事實上,南北兩宋都被外族打的抬不起頭來,可是百姓卻依舊擁戴趙氏,不忘舊國,靖康如此,崖山之難亦如此。

很大原因就是,兩宋如果橫向對比各朝各代,對老百姓真的還不錯。至少在封建王朝,算是排在前列的了。

這其中,官辦的免費托兒、免費醫療、養老,甚至官辦的免費教育,都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這些公共福利,一直沿用到中原敗亡。

到了扶桑之後,沒有繼續這些福利,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扶桑大宋本質上,就是全民統戰、統工的軍管制度,根本就沒有按照一個正常的國家來展。

從住房到個人分工,皆由朝廷統一調配。甚至沒有縣州等行政劃分,軍政務皆由軍屯代管。有點像後世的公社時期,吃大鍋飯。

二,則是軍民的心氣兒了。

扶桑一共就十幾萬人,備戰備產已經是捉襟見肘。

從上到下,恨不得有一分力使十分力的全身心撲到備戰之中,哪還有餘心餘力搞什麼養濟院什麼的?

困難自己克服,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多造船、多造刀劍、多儲糧,到時候打回中原去。

五年下來,雖然缺少社會福利的弊端已經顯現出來,但卻一直沒有解決。

相公們心裡也都清楚,但是真沒那個精力。

那為什麼,趙維一回來就先辦這個事兒呢?

廢話!扶桑這十幾萬人也是人,也有權利享受生活,甚至比任何人都有這個權利。

趙維不但要把養濟院等社會福利全都恢復起來,而且要辦好,讓這大宋忠民享受最好的待遇。

“半月......”王仲林苦笑一聲。

寧王想法是好的,而且做為少數知悉內情的重臣,他還知道寧王的用意可不僅僅是讓宋民過好日子,他還有別的心思。

但是,你也不能把工部都當鐵人用啊?

半個月,從徵地到建成,確實太急了。

一旁參與進來的兩個戶部員外郎還不知道朝廷用心,甚至都覺得根本就沒這個必要。

有人出聲道“曹侍郎,王侍郎,有這個必要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