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坑我?(1 / 3)

小說:宋膽 作者:憨皮拉朋丫

那海屬於最正統的蒙古族,依舊篤信大蒙古帝國的遊騎兵戰術天下無敵。

而察合臺汗更是已經成為了***王國,軍事貴族除了蒙古人之外還有很多皈依之後突厥人。

這兩大汗國都是騎兵為王,而且極度反感蒙古族漢化。

表面上,蒙古帝國的分裂,是因為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間汗位爭奪而造成的。

可是實際上,帝國汗位還遠不至於將如日中天的大蒙古推向分裂,幾大汗王與忽必烈之間,更主要的矛盾還是出在漢化。

忽必烈想把蒙古族打造成中原王朝的繼任者,從野蠻走向文明。

可是各大汗王則認為,蒙古帝國不需要改變就已經天下無敵了。而且相當一部分蒙古宗王在西征的過程中皈依***,接受了極端教義的洗禮,對漢文明更加的排斥。

這一點,從阿難答身上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

在原本的歷史中,忽必烈其實非常傾向於把帝位傳給這位優秀的孫子。

他曾經揚言,要把整個中原打造成***國家。

連忽必烈的孫子都如此,足見其影響有多大。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大蒙古帝國分裂成了四大汗國和元朝。

但是話說回來,欽察也好,察合臺也罷,排斥漢文化其實無可後非,畢竟身處的地域不同,因地而治也是聰明之舉。

可是,有點治過頭了,甚至掉坑裡去了。

蒙古人在中亞、西亞的統治,可以說完全承襲了阿拉伯地區舊有制度和理念。

但這其中有一個非常反智的行為,徹底暴露了突厥人的自大,甚至是腦殘。

之前說過,阿拉伯人用幾個世紀翻譯全世界的典籍名著,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財力,建立了巴格達智慧館,也就是阿老瓦丁為趙維翻譯的那些東西。

這可以說是阿拉伯世界留給全世界的最大財富。

可是,從十世紀開始,阿拉伯的翻譯運動就停止了,智慧館不再是國家的核心,甚至被漸漸遺棄。

造成這些的原因,就是突厥人在阿拉伯世界的崛起。

他們推翻了阿巴斯王朝,建立起自己的蘇丹統治,崇尚極端教義,認為非阿位伯世界的一切文明都是異端,包括阿巴斯王朝翻譯的希臘古籍。

以至於翻譯運動徹底停滯,智慧館蒙塵,曾經享有崇高地位的學者們漸漸落魄。

最後,盛極一時的巴格達智慧館也在一聲大火之中化為塵埃。

當然,總會留下一些痕跡,後世歐洲的文藝復興,復興的是什麼?正是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從哪來的?正是來源於巴格達智慧館的遺存。

但不管怎麼說,地處巴格達的智慧館徹底沉淪,學者們遠走他鄉,突厥人的反智行為也就此流傳到了十三世紀被蒙古人征服之後,從而影響了幾大汗國的治國方略。

也正是因為科學技術在中亞汗國不受重視,像阿老瓦丁、亦思馬因這些非常有能力的科技人才不得不來到東方,尋求忽必烈的賞識。

與忽必烈極為重視匠人,重視技術不同,那海那些人還深信大蒙古帝國的遊騎兵無敵於天下。

別說火炮,連一窩蜂、回回炮,他們也沒有啊!

一聽說真金就一萬騎兵,就像餓狼看著肥肉一般殺過來了。

可是他們不知道,現在的元軍根本就和他們不在一個維度。

鐵穆耳大手一揮,萬炮齊,那海只覺得整個世界都變了顏色。

是的,當他回頭之時,就見他引以為傲的二十萬大軍個個抱著腦袋,到處亂竄。

而遠處的湖面上,一道道火光沖天,維京人的小舢板瞬間崩裂,木屑與血肉齊飛。

那場面,那海想叫真主,可是真主也管不了大炮射程之內的事兒,只能眼睜睜看著數百艘艦船,在炮火中煙消雲散。

“唉...”看著火炮逞威的鐵穆耳,不喜反嘆,“可惜了!”

好幾百條船,雖說寒酸了點吧,但起碼也是海上飄著的不是?而且是扶桑東岸的海軍力量,這可是大元所急需的。

畢竟元艦再怎麼先進,暫時也進不了大西洋啊。

但是沒辦法,鐵穆耳也難,這仗就沒法打。

打死了那海,皇爺爺能剁了他。不打死那海吧,這貨還上頭,愣要往炮口上撞,總不能就這麼放了吧?

所以只能如此,隔著二十萬大軍打海船。

但願那海還剩一點理智,不會做出什麼魚死網破的事兒來。

否則的話,鐵穆耳心說,那就得上一窩蜂了哈。

現在不用,是因為那玩意太不人道,一輪齊射無差別覆蓋,到時可就不是抱頭鼠竄了。

此時,鐵穆耳看著湖岸邊已然大亂的聯軍,還有湖面上漸漸沉沒的海船,他終於有點明白父王的那些話了,眼界!格局!!

這就是眼界,就是格局啊!

皇爺爺心心念念要統一的大蒙古帝國,日夜愁苦擋在宏願面前的強敵,在火炮面前,是如此無助。

看向那海,似笑非笑,眼神亦有深意,“那海大兄,咱們現在可以聊聊了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