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初次拜訪渡平縣二

木千羽領著大家一起到了江邊,東江並沒有想象那麼寬,和現代的珠江那麼寬,應該說還窄一點,說是江都與河差不多了,不過水還是比較深的。

看到江邊有進水口,水從渠道流到各塊田裡。這裡不同水族那邊,這裡是江邊,水流比洛水河要大。平時他們要用水的時候就開口放水,為什麼不是開閘放水,這裡根本就沒那個條件去修什麼水壩。

去年大雨的時候,岸邊都塌了,堵都堵不住。江水還衝了進來,沒差點把縣衙給淹了,農田裡的於沙都清理了好久。

也就是說,平時在岸邊開口放水,如果不及時堵住,會有潰堤的危險,他們這種操作方式完全不可取。

筒車就可以在這裡揮重大作用了,不用經常開口放水,又可以降低潰堤風險。

木千羽跟大家介紹了筒車的作用以及它的優勢,順便把水族的自來水工程提議也說了出來。

渡平縣的人,都在沉思,莫知升讓木千羽說的詳細一點,把筒車的結構也介紹一下。木千羽耐心的講解了一次又一次,講的口舌都有點幹了,大家終於是聽明白了。

旁邊有人對莫知升說道“莫大人如果是這樣子,這筒車確實對於我們幫助很大啊。”

莫知升聽完後,內心苦笑不已,自己怎麼不知道筒車的好處,可渡平縣有什麼能拿出來交換的,竹子我們是有啊,可用什麼來換這筒車的圖紙,還需要人家派人來指導安裝。

木千羽從剛才交流就知道他們在擔憂什麼,不過暫時沒表現出來什麼,提議希望莫知升能帶自己到下面的三個鄉看看,說不定會現什麼有用的東西。

剛才的筒車已經打動了莫知升,現在聽說木千羽要到下面的鄉去看,也好陪他們走走,順便視察一下各鄉現在農忙情況,瞭解一下今年的收成會是怎麼樣子。

跟自己夫人吩咐了一下,只帶了一個下人就出了。渡平縣這裡雖窮,但朝廷要求必須保持每個縣要有兩匹馬的標準,這個政策執行的非常好,兩匹馬倒是沒瘦到。

第一站先去的是西雲鄉,因為附近有座叫西雲山的,所以就叫西雲鄉了。

西雲鄉是渡平縣唯一不靠江的,都是靠山水和井水,是整個縣最貧苦的地方,也沒什麼特色農作物,能種點水稻是謝天謝地了。

平時有打獵,獸皮都拿去換鹽了,也養了一些家禽。牛馬這些牲畜一點影子都沒,有兩頭驢子,這確實是唯一特色了。

在西雲鄉沒找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一行人第二站就是渡平縣和南歸縣交界的青河鄉。

青河鄉其實有兩大地理優勢的,一來有一邊是臨江的,取水方便,二來是,在除了和南歸的安歸鄉相鄰,其實繼續往南走就是現在新開鄉,只不過中間隔了很多雜草灌木什麼的,沒人探過路,不知道是不是沼澤地,到時候向上開,就可以縮短與渡平的距離了。

青河鄉的人看到木千羽再次來的時候,旁邊有本縣的縣大人陪同,知道這位年輕人也是位大人,大家侷促了許多。

灌溉農田的方式都一樣,就是在岸邊開口放水,還需要派人在岸邊守著,隨時堵住缺口。

本來木千羽覺得情況應該與西雲鄉差不多了,路過一戶人家的時候,見到一個小孩子在拿著一顆顆燒的黑黑的豆子在吃。

不知道為什麼,木千羽下意識有點好奇,問可不可以讓他嚐嚐,小孩子被嚇壞了,還好莫知升開口緩解了大家緊張的情緒,拿了一些那豆子給了木千羽。

旁邊的嶽山皺起眉頭,生怕自家大人吃會壞肚子,或者中毒,想開口阻止。

小孩的大人看出了端倪,趕緊拿了幾顆豆子就往嘴裡塞,邊嚼邊說道“各位大人,這豆子不好吃,比較硬,吃多了還會放屁。就是平時餓了,大家燒來吃。”

木千羽感覺這豆子很熟悉啊,放進嘴裡嚼的時候,更加熟悉了,問有沒有還沒燒的,拿點出來給他看看。

這家人拿了出來,豆子黃色的,只是燒黑了,改變了外表顏色,一時讓人看不出來。

意外之喜啊,是大喜啊,這不就是黃豆嗎?木千羽腦子想起了,豆漿,豆腐,還有醬油,不過醬油的複雜程度乎想象的。木千羽是看過一檔美食節目,有專門介紹醬油的製作過程,步驟很多,時間很長,有些步驟出錯了,就要從頭再來。那檔節目還介紹了很多醬料的製作方法,當時看這個節目完全是衝著裡面的美食去的。

先不管了,醬油的事情等以後有空了,找人按著自己不多的記憶去不斷嘗試,以古人的智慧,肯定能造的出來的,自己已經領略過古人的智慧的,相信他們能搞定。

木千羽連忙問道“這種豆子還有嗎?這裡種的多嗎?”

這個時候想不到是嶽山開口了,道“大人這種豆子,據屬下所知,很多地方都有。”

很多地方都有,大家是錯過了多好的東西啊。

莫知升看到木千羽對黃豆感興趣,頓時有精神了,解釋說青河這裡有不少,因為平時不怎麼吃,種的也少。

有了黃豆,此次不枉親自跑一趟。木千羽對最後一個鄉更加充滿期待,希望有新的現。

不過最後一個站,竹林鄉要坐船過江,有點麻煩,只好留下兩個人看馬,木千羽和嶽山兩人去就行。

竹林鄉果然地如其名,竹林,竹子把整個鄉都包圍了,特產是竹子竹筍,連房屋基本都是用竹子搭建的,就是竹子的世界。

南歸縣的事情太多,竹子編織的用具也不多,到時候可以讓這裡的人編織那些用具和南歸交換。

考察了三個鄉,木千羽也瞭解了渡平縣目前是什麼狀況。

和南歸當初的情景一模一樣,三個鄉其實也就是三個村,人口不過千。條件落後,大家都是各自顧自己的生活,縣裡平時就是組織一下人去修修堤壩,也做不了什麼。

今天莫知升是要和家裡人一起去農田裡幹活的,知道木千羽要前來,所以暫時放下手下的工作來接待他,也就是為什麼他夫人和孩子都在農田裡的原因。

縣裡的辦公人員也沒幾個,組織結構還算完整,但平時大家都是各忙各的,也就是說,渡平的官府組織能力欠缺。

他們食物來源,種植水稻,打獵還有捕魚,所需的鹽都是透過用食物去川澗府換取,還有就是川澗府也會給下面三個縣一定配額的鹽。

這裡沒有什麼好的大夫,各鄉都有一個蹩腳村醫,只是醫不死人,也治不好人而已。

木千羽稍稍透露說,自己老師和縣裡的大夫在古書找到一個方子,今年有望解決瘧疾的的事情,希望渡平縣能派人來觀摩學習,同時把筒車的技術等等帶回去。

這個才是最重要的資訊,莫知升驚喜萬分,瘧疾誰都怕,當場表示馬上派人去南歸合作交流。

莫知升還想留木千羽等人用完餐再走,木千羽推辭了,說事情很多,以後有的是機會,交代一番,帶上渡平縣的人就返回了。

回到陽平,把渡平縣的人丟給了阿三,讓他謹慎處理,暫時不讓他們知道瘧疾已經解決的事情,還給大家下了禁口令。

木千羽屁股已經開花了,需要休息一天,再前往遠山縣。

黃豆有了,豆漿,豆腐,醬油,豆腐花還遠嗎?

喜歡穿越從開荒開始請大家收藏穿越從開荒開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