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撥亂反正

天啟皇帝在朝堂上的驚豔表現折服了內閣和滿朝文武。

大明朝廷定下了對付後金的國策,歷史在這裡生了改變。

朝堂上透過了孫承宗仍然擔任薊遼總督,督師遼東,並且給他加了太保,成為正一品的大員。

袁可立復任登萊巡撫,加兵部尚書銜,李邦華仍然是天津巡撫,加工部尚書銜。

命袁可立李邦華在登州和天津建立水師基地,適當擴大水師規模,增加大明軍隊的機動能力。

朝廷頒佈重視武將培養的政策,在南北直隸和一十三個行省增設武舉考點,增加武舉選拔名額,在京師成立武官學院,教授武舉練兵領軍,排兵佈陣,攻打和防守的知識,天啟皇帝親自擔任武官學院院長,熊廷弼擔任總教官。

原遼東巡撫王化貞因為用人失察,好大喜功,損兵失地被革去功名,配崖州。

在南北直隸設立忠烈功勳祠,凡是為國犧牲的文武官員,軍隊將士均入忠烈功勳祠,永久享受香火,逢年過節由太常寺組織民間士紳,學堂學子和武官學院師生前往拜祭,南北直隸的鄉試,會試和殿試,中榜士子必須前往忠烈功勳祠拜祭。

任命老臣王象乾為宣大總督,整理宣府,大同,太原三個邊鎮的兵馬,整肅軍紀。

命兵部派出得力官員,整理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和甘肅鎮的兵馬,整肅軍紀。

開通張家口邊市,與北方各蒙古部落互市,以獲得大批軍馬;責成太僕寺制定馬政,鼓勵北方適合養馬的地方百姓飼養良種馬匹,由太僕寺和兵部擇優照價收購,只要農戶能從飼養軍馬上獲得很好的收益,將來一定不愁軍馬的來源。

今年秋季增加一場恩科,今後科舉考試的內容包括儒家的經世濟用,兵學,刑名破案等實用內容,不再以八股文為主。

種種政策頒佈,大明頓時一震。

本來改變科舉的考試內容這種事,一定會招來文官和士林的反對,這些讀書人可以找出千萬條理由來駁斥這條政策,朝堂上也有文官當場提出反對意見。

但是天啟皇帝說,朝廷並沒有改變選拔官員的範圍,還是從你們這些讀書人中選拔官員,只是讓你們多讀點書,免得考上後當了官,卻不知怎樣處理政務,耽誤了國家大事;況且今年還特意加了恩科,就是讓更多的讀書人獲得金榜題名的機會。

最主要的是,國家現在處於生死存亡之緊要時期,必須選拔出更多有能力的官員,幫助國家渡過這段危險時期,等以後天下太平了,仍可恢復舊制。

這下沒人敢反對了,你再反對就是置國家危險於不顧,只想自己的私利,這種人怎麼能當讀書人?

而武官學院的建立,更是神來之筆,皇帝親任院長,那學生就是實打實的天子門生,可想而知,今年參加武舉選拔的不知會增加多少。

實際上封建王朝對武將的管理相當困難,一不小心就會造就許多軍閥,某個軍閥來一場兵變,不是改朝換代就是國家大傷元氣。

所以宋太祖趙匡胤來了個杯酒釋兵權,明太祖朱元璋乾脆大開殺戒,把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猛將們殺了個七零八落。

最後宋明兩朝都是重文輕武,用文官領導武官,這樣一來,軍隊的戰鬥力難免削弱許多。

可是為了避免武將成長為軍閥,尾大不掉,朝廷也只能這麼做。

在這種管理制度下的武將就苦了,經常會遇到外行領導內行,外行指揮內行,如果武將戰鬥力爆棚,功勞太大,可能會受到朝廷猜忌,惹來禍端,岳飛就是例證。

所以會有飛鳥盡良弓藏。

朱效文建立武官學院,並且親任院長,建立忠烈功勳祠,就是要向社會表明國家重視武將,培養武將的榮譽感,培養武將對國家的忠心,同時讓社會上重文輕武的思想減弱一些,讓武將獲得更多的尊重。

改變科舉考試內容,則是讓更多的文官知兵懂兵,文官知道如何管理軍隊,如何制定合理戰術,至於衝鋒陷陣對敵交戰,那是武將的事;如果這樣的文官多一點,那就是國家之幸,武將之幸也。

這幾天,滿朝文武都有點懵圈,朝廷怎麼就突然頒了這麼多新政,並且都得到了執行,這種效率在大明恐怕只有洪武朝和永樂朝才會出現。

其實這幾年由於天啟皇帝疏於理政,閹黨日漸猖狂,各派系都被閹黨打壓得快喘不過氣來,滿朝文武都盼望皇帝能替他們主持公道,可現實一直令他們失望。

火車跑得快,全靠龍頭帶,皇帝不行,朝廷肯定混亂。

現在天啟皇帝終於爆了,顯示出聖君才有的雄才大略,滿朝文武可算找到主心骨了,再加上這些新政確實是有利於國家,在這種大勢之下,誰也不敢表態反對,大夥都好好幹吧。

而屬於閹黨的官員,眼看魏公公有點失勢,都膽顫心驚的,這時候誰敢違背皇帝的旨意就是找死。

所以大明的國家機器突然爆出極高的效率,強大的執行力,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大明的國勢從一條緩慢下行的k線突然抬頭向上了,後世的歷史學家稱之為天啟轉折。

天啟皇帝並沒有停止改革的腳步。

他單獨召見了徐光啟,跟他聊了農業,水利,數學,天文曆法等話題,請他擔任工部尚書。

徐光啟雖然堪稱明朝科學家,但此前並未受到重用,因為此時的讀書人普遍看不上科學之類的東西,一個讀書人搞科學研究,往往被認為是不務正業。

那麼正業是什麼?當官!中國人基因中的官本位思想就是這麼形成的。

所以象徐光啟這類人,在士林官場往往會被孤立排擠,很難揮他的才學。

但明朝立國兩百多年,人口上億,工商業相對達,民間財富已經相當可觀,這種情況下,總會有一些喜歡搞科學研究的人湧現出來。

可是後來滿清入關,建立大清王朝,因為統治階級是少數民族,滿族人口只有幾十萬,必須限制漢族搞科學研究,萬一漢人在火器製造上取得突破,那滿清騎兵的戰鬥力就失勢了,漢人可能會重新奪回江山。

所以滿清限制科學展是他們必須執行的國策,這樣一來,明末已經萌芽展的科學研究徹底涼涼,這對中華民族來說就是一種歷史倒退。

到了清朝後期,中國人會被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英法等列強侵略欺壓,根源就在於此。

喜歡木匠皇帝之崛起請大家收藏木匠皇帝之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