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江山不穩

魏公公屁顛屁顛的跑到乾清宮,拿著四十萬兩的銀票來交差,卻見皇帝臉色鐵青的在內書房兜著圈子。

聽了魏公公的介紹,看到了銀票,皇帝的臉色才好看了許多。

“忠賢啊,你辦事還是得力的,看來這東林黨後面的富商很有實力啊,好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以後你就當沒生過,諒他們也不敢來找你麻煩。”

“奴才哪有什麼本事,還不是皇上您定下的妙計,奴才只知為皇上忠心辦事,不知皇上為何事操心,有沒有什麼事需要奴才去辦的?”

“唉,朕是為京營的點檢煩心啊,兵部的點檢結果出來了,京營有將近三成的空額,那七成的人數里面,還有一小半是濫竽充數的,根本上不了戰場,這些混蛋,在朕的眼皮底下就敢這麼翫忽職守,要是再被他們這樣玩下去,大明恐怕離亡國不遠了!”

魏忠賢頓時啞了,這種事他可不敢胡亂插手,今時不比往日,現在的他清楚自己的處境,再也不敢奢望權傾天下了,能保住現在的地位就燒高香了。

接連幾次早朝,皇帝基本上掌控了朝堂上的節奏,變化之快變化之大連他這個陪著皇帝長大的貼身太監都目瞪口呆。

而且近來收到訊息,皇帝對外放到各地的那些鎮守太監下手了,雖然沒殺人,卻一個個的被抄家,多年撈到的財富大多歸了這位萬歲爺。

帝王心術嗎?看來皇上以前一直是在扮豬吃虎,就這份隱忍的心機有幾人能及得上?

現在的魏忠賢根本不敢放肆了,心裡竟然生出幾分伴君如伴虎的感覺。

“好了,忠賢,做好你的本分就行了,如果有事需要你去辦,朕會叫你的。”

“是,是,奴才一定聽從皇上吩咐,奴才一定本本分分的,替皇上忠心辦事!”

魏公公屁顛屁顛的來,戰戰兢兢的離開,走出乾清宮,方覺壓力小了許多,實在是剛才皇帝震怒時的氣場太嚇人了。

京營的事咱家不能去觸黴頭,已經摺了一個成國公了,看這樣子,連英國公也討不了好。

要是以前,魏公公肯定敢插手,打壓一批人,提拔一批自己人,趁機在其中撈一票,還能染指軍權,現在嘛,離得越遠越好,皇上連錦衣衛和東廠都不讓他插手了,插手軍隊,那是在找死。

所以說,當權力離開你時,你頭腦中的清醒理智就回來了。

像這回這樣,騙騙那些讀書人,輕輕鬆鬆賺了十萬兩銀子,這些銀子可是皇上賞給他的辛苦費,拿的心安理得,順帶還戲弄了一把那些高傲的讀書人,想想就開心。

至少我老魏對皇上還有用,皇上還能念著我老魏的好,這就好啊。

天啟皇帝這回是真生氣,京營的腐爛程度出了他的預計,看來大明的腐爛已經到根子裡了,京營都是這樣,那些地方上的軍隊恐怕就是個樣子貨。

怪不得跟建奴屢戰屢敗,同樣面對騎兵,朱元璋和朱棣時代還不是照樣打勝仗,難道到了王朝末期,就會衰退到這種程度?難道這是宿命?

不對,不行,朕是來改變歷史的!

縱觀歷史,漢人雄起的時期是比較短暫的;被遊牧民族欺負狠了,激了血性,會奮起反抗,趕跑了遊牧民族,成立漢人王朝,慢慢的開始腐化,直至變成一灘爛泥。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好像就是這麼週而復始的迴圈。

如今兇猛無比的建奴,經過兩百年的安樂生活,會變成提著鳥籠子在衚衕茶館裡吹牛逼的八旗大爺,是宿命還是輪迴?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迴圈,是儒家文化?是人類追求安逸生活的本性?

漢民族究竟有沒有尚武精神?

答案是肯定的,直到後世,小孩子大多喜歡武器類的玩具,這就是刻在基因裡的符號。

人們更喜歡強壯的,有力量的,而喜歡林黛玉那樣的病美人,則是讀書人。

看來讀所謂的聖賢書副作用不小,不但會歧視科學,還壓制了尚武精神?

天啟皇帝陷入了深思。

皇帝,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一個國家的頂層設計者,不但要考慮邊疆安危,也要考慮民生溫飽;既要強大國家軍隊,也要引導民眾意識形態;既要展國家經濟,也要平衡社會各階層的權利矛盾,使之和諧共存。

普通百姓擁有生活幸福感,方為國泰民安也。

可見做一個好皇帝有多不容易,其工作難度是所有工作崗位中最難最艱鉅的,不僅需要勤奮努力,更需要大智慧。

集全國權力於一人,也是集全國責任於一人,這種國家體制其實也不合理不科學,如果皇帝只是一個普通人,只會害了這個國家,明朝中後期的皇帝不就是這樣嗎?

還是早點過渡到君主立憲制比較好,自己的子孫後代也能省點勁,讓一個人去操心,不如讓整個內閣一群人去操心。

只是這君主立憲制恐怕又要和儒家的君臣之道相沖突,不改變大明意識形態中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根本不可能搞君主立憲制。

大明的內閣,在皇帝弱勢時會爭取更多的行政權力,但他們在根本思想上並沒有覺得內閣擔負著整個國家的責任,他們的意識中,這個國家還是你皇帝的,這跟君主立憲制的內閣是有本質區別的。

除了張居正在萬曆初期時,確實像是一個君主立憲制時代的相,但那時因為皇帝年幼不能親政,萬事都託付給了張居正,並不是國家制度生了改變。

等張居正一死,萬曆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對張居正進行了清算,代表著皇權高於一切,使後來者再也不敢藐視皇權。

總之,現在的大明,君主立憲制的土壤根本不成熟,想要改變任重道遠。

唉,想遠了,還是先想想眼下的局面吧,原先設想的京營裁撤方案還是保守了,實際上現在能留下來的精兵只有三分之一,京營只能留用十一二萬人,還有十一二萬人轉業到工部成為生產建設兵團。

京營的正式編制達到四十八萬,在朱棣時代是滿編在冊的,且都是跟蒙古人作戰能打勝仗的精兵,而現在只有區區十一二萬人,至於他們能不能跟蒙古人、建奴作戰,誰也不知道。

前後一對比,明初和明末的國力衰退一目瞭然。

朕的江山不穩了啊。

喜歡木匠皇帝之崛起請大家收藏木匠皇帝之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