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最壞的打算

現在的大明,京師只剩一個國公爺,就是英國公,在南京還有兩位國公魏國公和定國公,這兩位都是明初開國大將徐達的後人。

原本歷史上,英國公和定國公都是與國同休,沒有投降,保全了名節。

而魏國公和已經被天啟皇帝剝奪爵位的成國公是帶頭投降之人,現在成國公已經沒有了,剩下這個魏國公恐怕也難逃天啟皇帝的魔掌。

在南京,魏國公和定國公雖然同出一脈,但魏國公的根基和影響力比定國公厲害多了。,南直隸的那幫勳貴,都是認魏國公為尊。

大明南北兩京,南京的勳貴家族,當初的爵位是朱元璋封的,大明開國時,封賞的爵位很多,只是後來被老朱殺掉了不少,公爵就只剩魏國公一個了,定國公是朱棣搶了侄兒的皇位後,為感謝暗中幫助自己的小舅子徐增壽而封給他後人的。

在勳貴這個圈子裡,肯定也有派系,最大的派系分別,就是朱元璋封的在南京湊一塊玩,朱棣封的大多在北京湊一塊玩,兩個派系各玩各的。

這定國公就尷尬了,他家這爵位是朱棣封的,卻留在南京,也沒人跟他玩啊,無形之中,他家被孤立了,就算是同出一脈,都是徐達子孫的魏國公,也不願拉他一把。

但越是這樣,定國公就越跟北京一條心,對皇帝忠心耿耿,做事認認真真;而南京的這些勳貴,早就沒有武將風骨了,大多化身為豪商家族,在大明的東南一帶,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海外貿易中,他們也是佔了最大一塊份額。

家業大了,哪肯真正拼命,所以滿清打過來後,他們很快就投降了。

這天,天啟皇帝把魏忠賢叫到乾清宮“忠賢啊,朕想明年去孝陵祭祖,所以想讓你去幫朕打前站,修葺一下南京皇宮,不用太大手筆,只要朕過去之後能住就行。”

魏忠賢一愣,皇上這是嫌棄老奴了嗎?這就要把我打到南京去?

天啟皇帝見他這副模樣,就知道他在擔心什麼,安慰他道“忠賢啊,司禮監的位置你還繼續兼著,這次去南京,朕有很多事需要你去辦,交給其他人朕不放心,只能交給你了。”

好嘛,皇帝這麼一說,魏公公心裡舒坦了,當即表態“皇爺放心,老奴一定替皇爺辦得妥妥當當的。”

“你去南京之後,幫朕細細調查南京的那些勳貴,當然,南京的那些官員也要調查一下,你只管調查,不能動人,等朕過來後,你再原原本本詳詳細細的告訴朕,能辦到嗎?”

“老奴一定辦好!”,魏公公說得斬釘截鐵。

“嗯,不錯,忠賢是個能辦事的,另外,明年開春以後,你替朕在南直隸選一批秀女,安排在南京皇宮,不然等朕過去了,身邊連伺候的人都沒有。”

魏公公愈加心花怒放,皇上給他安排了這麼多私密的差事,咱家依然受皇爺看重,恩寵不減,咱家依然是內廷第一人!

南京皇宮閒置這麼久,雖然常年有人打理,不至於破敗,但一座皇帝不再居住的皇宮,不受重視是肯定的,不仔細收拾一下,肯定不能讓皇帝入住的。

朱棣遷都北京以後,原本留守南京皇宮的老人早就去世了,這些年因為皇帝從未來過,南京皇宮只有少數幾個太監在管事,根本沒有宮女,其實就是一座空蕩蕩的大房子,沒什麼人氣,皇帝真要過去居住一段日子,招一批宮女也是應該的。

可是這個貪玩的天啟皇帝直接在南直隸選秀女了,看來剛剛被朝臣們認為是中興之主的天啟皇帝又要回到喜歡吃喝玩樂的老路上了,老朱家的皇帝還是這個德性啊。

其實就大明現在這局勢,遷都南京算是理智的,從經濟成本上考慮,以北京作為都,每年要多耗費大量的錢糧,京師上百萬人口需要依靠江南來供養,運輸通道就是大運河,這本身就是一個消耗巨大的大工程。

但如果沒有了大明天子守國門這股氣勢,以現在的大明國力,北方的大片國土肯定會被後金和蒙古這些遊牧民族佔據,大明就是又一個南宋了。

如果沒有那麼多天災,沒有農民起義,大明跟這些遊牧民族耗上幾十上百年也能耗下去,可惜這只是如果,天災肯定會依然如故,農民起義在天啟皇帝的努力之下會演變成什麼模樣尚未可知。

作為一個皇帝,他只能做好最壞的打算,未雨綢繆才是正確的戰略規劃,萬一事不可為,只能退守南京,利用東南的財力人力,展科技和工業,利用工業的力量,捲土重來,打敗這些遊牧民族,收復故土。

紅黨當年要不是爬雪山過草地轉移到陝北,也不會有後面的全面勝利,所以說在敵強我弱時,戰略撤退是正確的做法。

當然,如果之前的政策得以順利推行,之前的佈局獲得成功,那就沒有必要興師動眾的遷都,更沒有必要放棄北方大片國土和百姓。

這一切都要看北方的乾旱能不能得到緩解,糧食危機能不能解決,最主要的是,大明的軍隊爭不爭氣,能不能幹掉戰鬥力爆棚的滿清騎兵。

瞭解歷史的都知道,北宋末期的大金國騎兵和明末的後金騎兵,屬於冷兵器時代的戰鬥力巔峰,這兩支軍隊來自於同一個民族——女真族,生活在苦寒區域的女真族,在建國初期都是戰鬥力驚人,但這個民族腐化衰弱也很快,日子一好過了,就會迅墮落。

丁守中訓練的新兵和作戰模式,在南宋時期岳飛和韓世忠都搞過,要求軍隊有強大的作戰意志和拼死的決心,實際上就是要跟對方拼命、拼消耗,大明人口眾多,犧牲三五萬士兵還能承受,後金要是死傷三五萬那就傷筋動骨了,沒個一二十年都恢復不了。

可大明現在的軍隊,缺少的就是這股敢於拼命的作戰意志,這種精氣神,就看丁守中有沒有岳飛、戚繼光這種名將氣場,能不能帶出一支精兵了。

至於那個牛逼轟轟的袁崇煥,天啟皇帝是不敢信任的,此人也算是個人才,在籠絡人心上有一套,但他對敵我力量對比上沒有清晰的認知,吹起牛皮來頭頭是道,他在遼東忽悠朝廷花了大量財力練出一支騎兵,起了一個牛皮哄哄的名字——關寧鐵騎,卻根本不敢和建奴騎兵野戰,也確實不是建奴騎兵的對手。

既然不能出去跟敵軍野戰,你花大批銀子搞出這支騎兵的意義何在?難道是想回過頭來打自己人嗎?

最後的歷史就是這樣,吳三桂率領的這支騎兵成了建奴的幫兇,大明朝廷花費巨資練出的關寧鐵騎,連崇禎皇帝都指揮不動,沒有銀子就不會聽皇帝調遣,吳三桂成了軍閥,投降滿清後就開始了滅亡明朝的征戰。

與袁崇煥相比,天啟皇帝更信任踏踏實實潛心研究對付建奴的丁守中。

喜歡木匠皇帝之崛起請大家收藏木匠皇帝之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