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三書六禮

作為一個皇帝,似乎沒必要親自幹軍醫的活,作為一個外科醫生,豈能看到傷兵不管,這是他的本職工作。

天啟皇帝這項前所未見空前絕後的技能,贏得了全場官兵的一致擁護。

皇帝愛兵如子,親自幫傷兵醫治,歷朝歷代都未聽說過。

這樣的皇帝值得我們為他拼命,我們願意效忠這樣的皇帝!

歡呼聲響徹了整個營地,久久不絕,天啟皇帝很受鼓舞,他從中看出了大明軍隊的血性,事實上漢人軍隊從來不是懦弱的,他們只是需要一個偉大的領頭人。

現在,朕來了!

王象乾打完了點滴,真的感覺自己身子鬆快了許多,張勇又幫他把了脈,脈象變化不大,但老王狀態變好是肉眼可見的,這把老張也整糊塗了。

皇帝的醫術似乎很高明啊。

張勇的醫術屬於道醫,需要以道家養氣功夫為基礎,一般人根本學不會,他又極為低調,知道他身負高明醫術的人少之又少,皇宮裡的太醫他根本看不上。

可皇帝這匪夷所思的醫術如果不是來自太醫,那是哪裡?難道跟我一樣自學成才?

張勇從十幾歲進宮,到六十出頭武功醫術方有所成,皇帝現在年方二十,莫非他是天賦異稟的天才?

特別是這種打點滴的醫術,從古至今聞所未聞,可對付急症,似乎相當有效。

當你奮鬥一生達到了某個高度,有人很輕易就做到了,你會不會懷疑人生?

今天一天未能公開露面的海蘭珠,也聽說了天啟皇帝的非凡之舉,第一反應是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當初她答應大明皇帝的求婚,實際上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畢竟科爾沁離後金國太近了,答應跟大明聯姻似乎就是對後金國的背叛,可她當時卻鬼使神差的答應了。

事實證明後金國人很齷齪,居然暗中派人來刺殺她,反過來,大明皇帝居然親自替科爾沁的衛士治病,把兩個必死之人救了回來。

以一個十六歲花季少女的觀點,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反派角色,一目瞭然。

蒙古少女向來是敢愛敢恨愛憎分明的。

如果說當初的答應,是仰慕中原王朝的繁華,那麼現在的她,已經是芳心暗許了。

當然,礙於禮教,她和天啟皇帝是不能私自見面的,中原王朝的封建禮教思想在明朝基本上處於巔峰時期。

天啟皇帝這次偷跑出京,居然有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誠然也。

一個總是呆在皇宮裡的皇帝,你能指望他有多偉大的作為?

在張家口休息了一晚,大明的迎親隊伍、接親隊伍,科爾沁的送親隊伍,匯合成一支龐大的長龍,動身回到京師。

科爾沁的人馬,自有禮部官員安排妥當,偷跑出來的皇帝也不能公開露面,仍舊偷跑回宮。

經過皇帝醫治的所有傷兵,居然全部奇蹟般的好轉,連王象乾本人都恢復了許多,皇帝是神醫的訊息開始傳入京師,有這麼多官兵背書,由不得人不信。

今天一早,內閣次輔禮部尚書朱延禧親自去了京郊,迎接科爾沁的送親隊伍,他沒見到皇帝,但也聽說了皇帝的‘光輝事蹟’,心裡不禁埋怨年輕的皇帝的胡鬧,一國之君,豈能隨意離京,有個閃失怎麼辦?

要當今聖上還沒有子嗣,真要有個不失,國家就亂套了。

皇帝大婚四年了,至今還未誕下龍子,是以已經有文官上奏疏勸皇帝再選秀女,當然,這是在天啟新政以後的事,之前皇帝不理朝政寵信宦官,文官們才不會幹這種明顯向皇帝示好的事。

這一點朱延禧也是同意的,眼看天啟帝有一代明君的跡象,他作為皇帝官宣過幾次的老師,自然要操心皇帝子嗣延續的大事。

至於這個蒙古郡主,看在明蒙聯盟的份上,讓他娶了吧,這是政治需要,就算這個蒙古郡主是個醜八怪,也要娶進門的。

當然,她如果生下皇子,是不能繼承大統的,大明的江山不能讓一個蒙古女人的兒子來繼承。

唉,這次的聯姻時間倉促了些,不然順便在民間選一次秀女,一起辦場婚禮多好。

這次的明蒙聯姻,事急從權,要儘快完婚,但大明皇帝結婚,該有的禮儀和排場,那是不能省略的,禮部的官員幹起這種事來,那叫一個專業。

王象乾當初去科爾沁提親時,已經做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四個儀式,接下來要做的是請期和親迎,就是兩家商量結婚日期和男方送上一份定婚厚禮,這個跟現代世界的彩禮不是一碼事。

在明代,男方結婚要送三次禮提親禮、定婚禮、結婚禮,當然送多少沒有規定,男方可以量力而行,但是這三次儀式是必須的。

正規的結婚儀式,三書六禮是不能缺的,至於婚禮當天的流程,那更是繁瑣複雜,可以說一對新人從大清早起來,聽人擺佈,一直到晚上結束,熬到晚上入洞房基本沒什麼精力乾點啥了。

明代官府沒有婚姻登記機構,官府在審案時認定夫妻關係,只要一方出具婚書即可,這婚書就是三書中的任何一書,三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

現代政府管得寬,又嫌麻煩把這三書簡化成一張結婚證。

吳克善是個蒙古人,對於漢人的結婚禮儀不太懂,但人家這麼多官員帶著厚禮上門,正規隆重,他自然明白他們科爾沁是受到大明的重視厚待,心裡愈覺得這場聯姻真是值。

那一箱箱的金銀珠寶、鳳冠霞帔,草原上極為珍稀的綾羅綢緞那是幾十匹幾百匹的送上來,看得他嘴都笑歪了。

禮部官員考慮到蒙古人的需要,茶葉都送了四種綠茶、花茶、紅茶和雲南的青茶,利於存放的雲南茶餅更是送了兩千餅,吳克善笑吟吟的看著,這些東西在草原上都是稀缺物資硬通貨,拿回去送人或賣掉都很受歡迎。

雙方商定,九月初二是黃道吉日,適宜大婚,離現在還有不到半月,有充足的籌備時間,也不算倉促。

實際上在漢人婚事中,這麼短的時間肯定是不合適的,但這種政治婚姻,講究的就是一個快字,禮部官員已經算是中規中矩了。

吳克善更是一點也不覺得這場婚禮辦得倉促,每天都有大明官員來陪著他喝酒聊天,或是請他去煙花之地喝花酒唱小曲,這日子過得不要太逍遙,他這個未來的國舅爺簡直樂不思蜀了。

喜歡木匠皇帝之崛起請大家收藏木匠皇帝之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