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唯一合夥人

為了這個唯一合夥人身份,魏國公真是下了血本。

雖然這回花了兩百多萬兩銀子,但魏國公府家財過千萬,這點錢財還沒有傷了根本,只要保住了地位,這些錢財很快就能賺回來。

可要是不能擺平這次的罪過,他可能會因此跟成國公一樣,去崖州吹海風了,到那時,再多的家產都是別人的。

不得不說,魏國公府能在南直隸一直堅挺,其中自有道理。

天啟皇帝見他如此乖巧,也只能放過他,還同意了他的入股,不過,沒有恢復他南京守備的職務。

皇帝撤掉他的職位,是因為他在原本歷史中,帶頭向清軍投降,而定國公卻是堅決抵抗清軍,直至戰死。

兩廂一比較,這南京守備的職位肯定是交給定國公更靠譜,魏國公這老小子善於鑽營,估計領兵打仗的事,都忘得差不多了吧。

但他上趕著來拍馬屁,卻也不能回絕,否則便會成了冤家,作為皇帝,必須體現出海納百川的胸襟,當然也有可能是有便宜不佔,那是王八蛋。

事後皇帝檢視了魏國公送過來的那些古董,其中不乏精品,這些東西要是讓艾薇兒拿出去拍賣,每一樣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這方面,魏國公肯定是用心了,至少送給皇帝的東西,不能出現贗品,否則有可能是欺君之罪,惹出禍端。

這魏國公府已經世襲了七八代了,積累的財富不知凡幾,這個徐宏基從小受過良好教育,耳濡目染之下,見識自然不凡,對古董文玩的鑑賞能力肯定遠常人,一般的古董商人也騙不了他,經過他仔細挑選出來的,肯定不會有贗品。

這方面,魏忠賢和王體乾都比他要差得遠,畢竟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不一樣,生活環境更是不能比。

現在大明的古董文玩這類東西,南方肯定比北方多,而作為南方的中心城市,南京,肯定不會少。

後世為什麼真正的古董文物比較稀少,因為經歷了太多的戰亂,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黃金,不知道有多少珍貴的文物在戰亂中被毀掉了。

皇帝甚至萌讓這個魏國公替他在南方收集古董的想法,只是現在跟他還不熟,一時之間不太好開口,只能以後找機會了。

魏忠賢在南京替他收集古董,效果不是太理想,一是魏忠賢是個文盲,跟文人之間沒法交往,二是他之前的名聲不好,南京的文官都不跟他來往,再加上他現在實際上已經沒什麼權力了,也沒有人會去拍馬屁了。

皇帝託他找董其昌,想要購買董其昌手中的富春山居圖,被董其昌一口回絕了。

拍馬屁成功的魏國公喜滋滋的回到了南京,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他成立皇店的合夥人,一下子鎮住了那幫勳貴,至於花多少代價他肯定不會透露。

原本在南京的上層圈子裡,行情見跌的魏國公府又逆勢上漲,那幫勳貴們又奉他為帶頭大哥。

這種事誰也不會懷疑,畢竟誰敢拿皇家的事吹牛皮,這可是欺君大罪,眾人感嘆魏國公能量巨大,他們這些人就是想要入股也沒有門路。

現在的皇帝,已經不是那個貪玩的少年,基本上掌控了朝政,關鍵是朝廷現在有錢了,內閣的那些閣老們也不像以前喜歡跟皇帝作對,不說百依百順,但基本上沒有拆臺的,這樣一位強勢的皇帝,他們這些地方上的權貴們哪敢跟皇帝作對。

皇帝要是打壓文官,文官們尚會聯合起來跟皇帝抗議一下,皇帝要是打壓勳貴,文官們根本不會反對,還會推波助瀾,因為文官們本來就看不起他們這些靠著祖宗的爵位作威作福的土霸王。

大明的行政權力,掌握在文官手中,這些勳貴們雖然家財萬貫,實際上手中沒有多少權力。

北京的勳貴們尚且如此,南京的這幫人更是不如,所以魏國公失掉南京守備的官位就急得不得了,想盡辦法才弄了個皇店合夥人的頭銜來充充門面。

不過魏國公算是成功了,現在在南京,他依舊是頭面人物,雖然南京守備的職位沒有恢復,但現在的南京守備是定國公,總歸還是徐家人,都是徐達的子孫,魏國公總有三分薄面的。

當然,南京的那幾家專賣店,自然不會再有麻煩,並且因為大家都已知曉這是皇店,生意更是興隆了。

天啟皇帝已經不關心這些事了,王恭廠大爆炸避免了,但今年夏天京師大水估計難以避免,他又得操心這件事。

雖然黃立極早就興修了京師和周邊地區的水利工程,但他還是不放心,自己親自帶著護衛,在京師及周邊區域仔細檢查,就怕下面的官員們糊弄事,待到真要大水再去補救就來不及了。

經歷過後世各種水災的朱效文很清楚,那些政府官員們的操守,事前工作沒做到位,事後就各種推託,說這一次的暴雨是一百年難遇的大暴雨,這一次的洪水是兩百年沒遇到過的,各種藉口都冒出來了,事情都這樣了,你能拿他們怎麼辦?

好在這個年代的人比現代人更講誠信,經過十幾天的檢查,各地的水利工程都做得不錯,證明黃立極和直隸省的官員們都用心了,徐光啟領導的工部官員也認真做事了,看來天啟皇帝的一系列政策對大明官場的改變還是挺大的。

所有的官員都知道,只要認真做事,幾年以後經過朝廷考核,他們都會有一筆不錯的收入,相反,你要是沒做好,不僅收入少了,還說明你能力不行,在同僚之中也沒有面子,在這幾方面的壓力之下,誰也不想再混日子了。

京師的水利工程修得不錯,皇帝又擔心黃淮地區的那個大型水利工程,那可是投入了兩三百萬兩銀子,涉及幾個省的大型工程,為了這個工程,徐光啟至今依然呆在那裡親自指揮,左光斗、申用懋、袁可立也都是積極配合。

這個年代交通、通訊極為落後,皇帝無法及時瞭解詳情,他心急之下,委任內閣輔顧秉謙為欽差大臣,去黃淮地區察看具體情況,如果需要銀子和物資,朝廷肯定會極力籌措支援。

顧秉謙最是聽話,他也知道皇帝是真的擔心這件事,不算那些投入的資金和人力物力,萬一那裡生旱澇災害,朝廷肯定會焦頭爛額。

因為黃淮地區是大明中部的一塊大平原,堪稱大明的糧倉,那裡要是受災,大明就會缺糧嚴重,而且接下來的救災更是麻煩,不僅僅是要花大量銀子,而且一時之間根本沒法籌集到那麼多的糧食來救災。

以前這些地方出現災情,官府就是象徵性的救一下災,任由百姓們自生自滅,如果災情嚴重,餓死上百萬人口都不稀奇。

喜歡木匠皇帝之崛起請大家收藏木匠皇帝之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