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廢除匠戶制度和大明皇家技術院(1 / 2)

接下來的時間,天啟皇帝依然專心帶著教導營訓練,過一段時間就回到現代世界跟艾薇兒和小麗團聚,日子過得緊張又甜蜜。

至於朝廷政務,除了慣例的三天一朝外,都是由內閣帶著六部負責處理,在朝廷官員的眼中,天啟皇帝彷彿甩手掌櫃一般,對顧秉謙、朱延禧等閣老的信任似乎有點過了,難道皇帝又要象以前一樣不務正業了?

這種狀態其實是文官們最喜歡的,皇帝只管大事,具體的政務由他們管理和實施,手中掌握的權力自然重了。

已經有御史在討論皇帝是不是受了道家思想影響,要搞什麼無為而治,有幾個性格衝動的找到都察院左都御史黃克瓚,向這位黃老大人提出建議,請黃老大人上奏疏,懇請皇帝繼續象以前一樣勤政。

有點頭腦的官員都清楚,大明能有現在這個良好局面,都是皇帝勤政以後一力改善的,這朝政好不容易踏上正軌了,皇帝可不能糊塗啊,大好局面可不能因為懈怠而毀了。

這些官員的擔心不無道理,實在是老朱家的皇帝太喜歡寵通道士了。

現在朝中的清流派官員大多圍繞在黃克瓚老大人周圍,他們深知皇帝對黃老大人的信重,尚方寶劍都賜給他了,能有這份待遇的只有他和工部尚書徐光啟了。

在天啟朝十八重臣裡,有兩位老人,一位是王象乾,今年八十整歲,另一位就是黃克瓚,今年七十六了,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今的大明朝廷就有雙寶。

王象乾久在邊關任職,北方邊關的將領都很尊敬他,圍在他身邊的大多是武將和北方邊鎮的文官。

這兩個老寶貝堪稱一文一武,都是人老成精,在朝廷的影響力非凡,且又都受到當今天子信重。

清流官員們相信,黃老大人如肯出面,他們上的那些奏疏有了朝中重臣帶頭,必然能引起皇帝重視,恢復之前勤政的狀態,別再相通道家的無為而治,這治理天下嘛,還得靠咱們聖人學說。

可黃克瓚知道,天啟皇帝可沒有寵通道士,也沒有搞什麼無為而治,通政司送進乾清宮的奏疏,不過三天就會收到皇帝批覆,緊急的第二天就會批覆,這樣的度你能說皇帝懈怠嗎?

只是平時跟皇帝接觸的只有內閣和幾位重臣,那些清流官員誤解了而已,可這糟老頭子壞得很,壓根沒跟那些清流官員解釋清楚,只是表示自己會在適當的時候向皇帝面諫的。

另外,他對這些清流官員忠心國事提出表揚,自己也會在適當的時候舉薦他們出任更重要的職位。

黃老大人只用了兩個適當的時候,就把這些清流官員打了,這些人還倍感溫暖,心懷感激,就等著他的舉薦呢。

只是,這個適當的時候,究竟是什麼時候,解釋權在誰手裡呢。

黃克瓚人老成精不是白說的,就靠這一手畫大餅的手藝行走在大明官場,聚集了一大幫粉絲圍繞在他周圍。

咱們中華文化果然是淵源流長,現代世界的網紅是有傳承滴。

或許是清流官員們的奏疏起了作用,天啟皇帝在今天的早朝上又丟擲一顆重磅炸彈廢除匠戶制度。

這個匠戶制度其實不是大明創造的,而是由蒙古人統治的元朝創,蒙古人得了天下,把全國人口劃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等自然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等其他遊牧民族,第三等是北方漢人,就是那些幫著蒙古人一起打天下的漢人,第四等是南方漢人,就是那些南宋百姓。

第四等的漢人身處社會最底層,身份低賤,苦不堪言,蒙古人又將那些有點手藝的百姓列為匠戶,成為工匠,並且代代相傳。

正是蒙古人的這種殘酷剝削和壓制才讓南方漢人團結起來,爆出強大的力量,打敗了蒙古人,重新建立漢人王朝。

大明建國以後,在社會統治上卻依舊沿用了元朝的民戶、軍戶、匠戶制度,這顯然是對社會各階層的一種不公平,其實早就該廢除了。

天啟皇帝上次廢除了軍戶制度,是因為看到大明的邊鎮衛所制度名存實亡,軍戶們受到軍官的盤剝,已經沒有田產,淪落為軍官的長工,一個沒有財產計程車兵,生活貧苦,哪裡會有保家衛國的想法?

這也是李自成振臂一呼,會有那麼多人跟隨的原因,其中就有大量的大明軍戶,正是這些大明職業軍人的加入,李自成的農民軍才能迅形成戰鬥力。

所以天啟皇帝第一時間廢除了軍戶制度,給那些原來的軍戶重新分配了田地,讓他們成為普通百姓,既解放了他們,又讓軍官們失去了盤剝他們的理由。

現在提出廢除匠戶制度,原因也差不多,因為這種僵硬死板的制度已經阻礙了手工業的展。

匠戶制度在短期內確實有增強手工業展,工匠技術手藝也能有傳承,但並不是每一個工匠的後代都喜歡做工匠,適合技術傳承,這種制度限制了他們的其它追求,讓人壓抑,會產生反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