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民間反應

王永光能擔任兵部尚書,緣由並不光彩,是投靠魏公公後,被魏公公提拔上去的。

天啟皇帝一直沒有撤換王永光,是覺得此人尚算稱職,關鍵是他頭腦比較冷靜,行事比較穩妥,執行能力不錯,有這些優點,皇帝覺得就算合格了。

對皇帝來說,不管他是如何上位的,只要是一個合格的兵部尚書就行。

象袁崇煥這樣,頭腦一熱就敢把所有本錢壓上去的賭徒性格,皇帝是萬萬不敢讓他做兵部尚書的。

細說起來,魏公公給他留下的班底,顧秉謙、魏廣微、王永光等人他都覺得不錯,用起來很順手。

此時的大明,國力衰弱,外有建奴這樣的強敵,蒙古人也隨時可能向大明起攻擊,雖然現在蒙古人的戰鬥力不像以前那麼強大,但對大明那些腐朽的邊軍來說,也夠喝一壺的。

而大明內部,更是危機四伏,社會矛盾已經相當激烈,隨時會引暴亂或起義,再加上這天災頻的小冰河氣候,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亂。

現在外部環境有所改善,必須趁此機會,徹底改善內部環境,降低社會矛盾,把農民起義徹底扼殺。

如果社會動盪,烽煙四起,不但經濟無法展,朝廷需要花費大量經費平亂賑災,可社會動亂後,財稅收入恐怕收不到多少了,以大明目前這種寅吃卯糧的財政狀況,國家除了崩潰還有什麼出路?

所以天啟皇帝推出皇五條,革老朱家的命,既是無奈之舉,也是迫切需要,至少地方百姓對朱姓皇族的痛恨會少很多。

至於那些勳貴家族,畢竟是人家祖上為大明拼過命得來的爵位,隨意降低爵位有薄待功臣的嫌疑,作為皇帝不能提這個建議,但如果勳貴們自己提出來,那就交給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一起討論吧。

事實上朱元璋制定的這個制度確實不行,因為把人當豬一樣圈起來養,大機率會養出一群豬,看看那些朱姓皇族和勳貴子弟,絕大部分都是紈絝子弟。

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下降明顯,跟這些勳貴後代一代不如一代是有直接關係的,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武將們貪生怕死追求享樂,這軍隊能不腐朽?

朱姓皇族其實也很悲催,被朝廷圈養後,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沒有成為朝廷命官的資格,甚至連經商也是不允許的,啥都不能幹,這些人除了變成一群紈絝,還有啥盼頭?

某種意義上,天啟皇帝實際上是解放了他們,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特別是那些沒有資格繼承爵位的,肯定是舉雙手歡飲的。

這些王公貴族經過兩百多年的積累,早就不缺財富了,缺的是上升通道,缺的是功成名就的機會,畢竟正常人誰都不願意被當豬一樣圈養。

當然也有少數皇族沒什麼財富積累,考慮到這個,他們有申請生活保障金的資格,至少他們不會像普通百姓那樣,不努力就會餓死。

因為皇五條太過驚世駭俗,所以當天早朝並沒有透過,皇帝事先跟顧秉謙和朱延禧溝通時,兩位大佬也覺得不必著急透過,要有一個緩衝期,同時朝廷和各地藩王進行溝通,聽聽他們的意見。

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看看那些勳貴們的反應。

天啟皇帝現在處理朝政越的圓潤了,有什麼事都會事先跟顧秉謙和朱延禧溝通商議,既是對兩位大佬的尊重,也避免自己為政急躁乾坤獨斷,乾坤獨斷本身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偶一為之尚可,經常這樣對國家肯定是不利的。

顧秉謙和朱延禧這兩位,其實都不是強勢之人,換成其它的大明皇帝,這兩位估計是坐不穩內閣輔和次輔的位子,而在天啟朝,這兩位卻跟皇帝配合得出乎意料的好。

顧秉謙只在乎內閣輔的榮耀,本人沒有自己執著的政治理念,原先靠著投靠魏公公進入內閣,天啟皇帝勤政後,又自詡為帝黨第一人,以皇帝的意圖為自己的意圖,天啟朝新政能夠迅推行,他這個輔當立功。

以往的大明內閣,總會有自己的政治理念,而且往往是跟皇權相左的政治理念,似乎不是這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內閣,完全背離了朱元璋當初設立內閣作為皇帝的政務助理的初衷。

而顧秉謙的作風,恰巧又回到了明初時的內閣,真正成了皇帝的政務助理。

朱延禧最初是傾向文官集團的,也就是傾向於限制皇權的,卻陰差陽錯的被天啟皇帝以老師相尊,漸漸的倒向了帝黨,此人理政沒有什麼開拓性才能,但這位老先生拾遺補缺堪稱一絕,這一點連顧秉謙也不得不歎服。

皇帝正是因為這個而越的倚重和尊敬這位老師,反過來,朱延禧也是更加緊密的跟著皇帝走了。

內閣中還想著限制皇權的只剩下丁紹軾了,可他現在身體垮了,沒法正常當值,又深受皇恩,是皇帝親自出馬,把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撿回一條性命,現在丁紹軾這一派系的,也基本上成了中間派,不再跟皇帝唱反調了。

魏廣微這個內閣大學士,覺得自己在內閣無所作為,主動領銜去了四川,在那邊幹得風生水起,深受皇帝稱讚,根本不想回來。

施鳳來作為戶部尚書,負責大明經濟這條線,已經夠他忙的了,內閣的事務他基本不插手,一心跟著皇帝走。

現在的大明內閣,甚至比朱元璋時期更聽皇帝的話,這就導致朝廷以前的那種黨爭之風在朝堂上根本立不住腳,大明朝廷的風氣前所未有的只有一種聲音——跟著皇帝走。

也有些文官覺得這樣似乎不太正常,可大明的國力正在迅恢復,內憂外患的困境卻漸漸改善,這些改善他們都是親歷者,這讓他們很迷茫。

迷茫不等於敢於象以前那樣隨意反對和攻擊,隨著高攀龍和趙南星突然暴病而亡的訊息傳來,告老還鄉的葉向高徹底不理世事,聰明人都知道自己該怎麼選擇。

而他們這些人,恰恰是大明最聰明的那一部分人。

上次皇帝將自己的皇叔福王抄家沒收財產,福王一家被配崖州,明面上福王沒有什麼大罪,坊間屢有皇帝太過苛刻,虐待長輩的傳言,只是這些傳言後來突然銷聲匿跡。

有心之人自然會聯想到什麼。

奇怪的是,這次皇帝突然推出皇五條,朝堂上反響確實很大,在京師民間卻沒有什麼不利於皇帝的聲音。

只能說,天下百姓對這些藩王實在沒什麼好印象,更不會有人替這些皇族抱屈喊冤。

喜歡木匠皇帝之崛起請大家收藏木匠皇帝之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