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輿論風波

連天啟皇帝都沒有想到,旅順之戰竟然會在大明形成一股輿論風波。

作為一個現代人,太清楚輿論傳媒的重要性了,他親自操刀,接連在大明邸報和大明慈善報上表了數篇文章,趁機推波助瀾。

這個時代的識字率不低,比所謂的我大清要強多了,可是這個時代沒有什麼傳播影響廣泛的媒體,在全國行的,只有大明邸報和慈善報了,小說話本之類的刊物倒是很多,在民間也頗為流行,只是算不上傳播全國的媒體。

現在的大明讀書人,能夠獲知國家大事的途徑只有大明邸報,慈善報要差了許多,只在規模較大的城市才有行。

正因為報紙的稀缺,所以朝廷行的邸報帶有相當高的權威性,在全國各地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

天啟皇帝親自撰寫的宏文,在大明的讀書人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大討論。

歸根結底,是儒家獨尊的地位受到了挑戰,因為這些文章是天啟皇帝親自撰寫的,實際上代表著官方已經拋棄了獨尊儒家的政治生態。

從漢武帝獨尊儒家以來,中國這片土地上,每一個封建王朝都使用了這個政策,科舉考試的實行,更是將儒家學說推到了至高至聖的地位。

國家選拔人才的途徑只有科舉,科舉只考四書五經,天下學子除了學習四書五經,還能學什麼?

這一千多年形成的文化慣性,讓人們以為,除了儒家學說,天下已經沒有其它的學說,其它的都是旁門左道。

現在天啟皇帝告訴大家,除了儒家,還有其它學說,這些學說也很好,很有用,大明就靠著這些學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建奴。

大明應該以海納百川之胸襟,學習研究各類學說,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只有不拘一格百家爭鳴,大明才能不斷進步蒸蒸日上。

其實這場大討論來得並不突兀,之前朝廷設立大明皇家工程院、大明皇家技術院,開辦部辦學院、省辦學校,已經為今天的大討論作了鋪墊,朝廷即將在全國開辦的小學、中學,已經代表了官方的態度。

但是正兒八經的全國性的大討論真正開始。

現在全國的輿論分為兩個陣營,一方是獨尊儒家的,另一方是百家爭鳴的。

因為朝廷之前的政策和佈局,輿論並沒有一邊倒,百家爭鳴的這邊響應者並不少。

很明顯,要求繼續獨尊儒家的,大多是年紀大的,屬於保守派,而另一方,則大多是年輕學子,屬於少壯派。

那些進入部辦學院、省辦學校的學子,天然的屬於少壯派,現在因為旅順之戰和皇帝陛下親自撰寫的文章,國子監和各地府學、縣學的年輕學子,有大半的學子也跑到少壯派這邊了。

天啟皇帝實際上在這場大討論中拉了偏架。

在封建帝國,皇帝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皇帝親自下場拉偏架,產生的影響就太大了。

再說當今聖上才二十出頭,天然的也是屬於少壯派,一時之間,少壯派的呼聲越來越高,實力天天在增長。

天啟皇帝此時又了一篇宏文,說明朝廷並沒有輕視儒家學說,並沒有停止科舉考試,並沒有減少舉人、進士的錄取數量,如果儒家一味的看不起其它學說,一味的要求獨尊儒家,就是一種偏執,沒有海納百川之胸襟,沒有與其它學說一爭高低的底氣,也違背了孔夫子創立儒家的初衷。

這篇文章一出現,馬上把儒家頂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儒家學說再去打壓他人,似乎就是沒有氣量的小人,再說,孔夫子創立儒家學說時,也沒說過獨尊儒家,其它學說不能並存。

許多學者翻箱倒櫃,翻出先秦時期的百家學說,來驗證天啟皇帝所說的是否真有歷史考據。

任何東西都是經不起細查的,中國幾千年歷史,他們這樣那樣的查證,馬上冒出來更多的說法。

就像後世的評論,說著說著樓就歪了,到後來這場輿論風波愈演愈烈,討論的內容更是包羅永珍,反倒是越來越符合百家爭鳴的風格了。

此時的福建福清,葉家老宅,已經不再關注世事的葉向高,也被捲進了這場輿論風波。

說是不再關注世事,可人只要活著,怎麼可能避免?

何況他是葉向高。

東林黨碩果僅存的元老,兩度擔任內閣輔的官場元宿,天啟皇帝親自為少壯派站臺,他們保守派這邊,自然有人想到這位大佬。

可葉向高至今不一言,更沒寫過一篇文章為保守派據理力爭,雖然大明邸報他是每期必看,連大明慈善報都是一期不落,可始終沒有表態。

葉家周圍隱隱約約的人是比以前少了,但這位大明元老心裡清楚,錦衣衛對他家的監控不會撤掉的。

這天午後,他進入書房,讓長子葉成學給他磨墨,他要給皇帝上書。

葉成學嚇了一跳,他自然知道外面的風波,他也不想老爹參與進去,葉家已經榮耀無比,是福建數得上的大家族,如果老爹參與這種政治風波,搞不好會成為眾矢之的,說不定會釀成大禍的。

葉向高看著頗為老成持重的長子,點點頭說道“為父不會參與這種討論,我已經這把年紀了,怎會不明白這些,讓葉家捲入這場是非,但為父如果不給皇帝表態,你覺得皇帝會放心嗎?”

葉成學默默點頭,老爹還是心裡有數的,作為長子,大家族子弟,他也是有見識的,在這場風波中高聲疾呼的,都是想出人頭地的,其出身肯定不是大家族子弟,真正有家有業的,肯定不會出這種風頭。

書房裡很安靜,葉向高一揮而就寫完書信,給兒子看了一遍,讓他裝入封套,密封之後送入京城。

寫完信後,葉向高似乎體力不繼,坐在太師椅上閉目歇息,稍後又睜眼看著長子“我死後,你若想入朝為官,可去京師求見皇帝自薦,皇帝自會給你安排,若不想做官,就安心在家掌管家業,但切記要時常閱讀邸報,留意朝廷動向,不可做有違朝廷意向之事,不可隨意批評朝廷政策,不要為葉家惹來災禍。”

“凡我葉家子弟,願讀聖賢書參加科舉的,就去參加科舉,想去讀部辦學院的,也行,不必加以限制,如此葉家方能不倒,你懂了吧?”

“兒子知道,父親身體康健,定能長命百歲。”

“呵呵,但願吧,你去吧,為父想一個人靜靜。”

在這場風波中,葉向高做出了選擇,他向來不是優柔寡斷之人,都說屁股決定腦袋,在朝為官時,他作為東林黨領袖,自然會為了派系利益,與其它勢力鬥爭,現在他告老還鄉了,就當為自己家人族人考慮。

至於什麼輿論風波,關我何事?這天下是朱家的,我葉向高去操什麼心?

至於聖賢學說,葉向高很清楚,這是進入官場的敲門磚,對於治理國家,沒有多少用處。

在朝為官時,大家都是學聖人學說的,還不是有那麼多派系?現在皇帝不想讓儒家一家獨大,你們現在暫時團結起來跟皇帝抗爭,呵呵,早幹嘛去了?

哼哼,我葉向高可不想被你們架在火上烤,你們想死別帶上我。

喜歡木匠皇帝之崛起請大家收藏木匠皇帝之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