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文淵閣密議(建群了)(1 / 2)

順治年間重修的紫禁城,大都已被康熙焚燬;太祖皇帝驅除東虜、定鼎神京之後,便再次修繕了宮城;而皇極門以東的文淵閣舊址上,亦被重建起了一座高亢明爽、清嚴邃密的新閣。

此時文淵閣以西的敕房內,一改往日的冷清,反而顯得熱鬧非凡;原因無他——身為內閣重臣的六部尚書,竟然少見地齊聚於此,神情肅穆地坐在各自位上。

其中自然還包括那位經常抱恙在家、虛食官祿的內閣閣揆,上官蒙。

此時的內閣輔坐在主位之上,身穿一件緋色繡鶴團領衫,那本應戴在頭上的烏紗帽,則置在他面前的長桌上,被其一手壓著。

位於上官蒙左的戶部尚書杜芝,像是身體因久坐而變地有些僵,剛想起身活動活動,卻被前者驟然瞪了一眼,趕忙縮了回去。

而後這位內閣輔,向西北邊乾清宮方向拱了拱手,口中語氣平和地述道

“近幾日京師的訊息,諸位定是有所耳聞;那皇城中的宦官連番出宮採買,盡是使用的寶鈔結賬,且屢有強買強賣之舉——

天子如此舉措,似乎手中很是拮据......”

“閣老,戶部的銀庫可真沒多少銀子了!”

一聽自己這位頂頭上司,話中有要錢的意思,杜芝登時如坐針氈,當即就倒起了苦水

“一月前才支了六十萬兩入內帑,陛下這錢花地.....如流水一般,便是金山銀山,也供給不上。

四方的邊軍要錢,徵東籲之役善後要錢,關外安東三司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要......”

“你戶部近一年來,衙門修整了多少次?還好意思裝出一副殫精竭慮,只為國家考慮的樣子!”

上官蒙雙目圓瞪、鮮見地板起了臉,嘴上毫不客氣地駁回杜芝的話,而後他壓低嗓音勸道

“別的暫且不論,皇帝若是真的沒錢養禁軍;後果是什麼,你們可曾想明白?

如今天子勢弱,我們便得襄助天子,將來太后式微,便要幫扶太后;只有維持二者之平衡,這官帽子才能戴地舒坦。

如此道理,還需要我多說麼?”

這話自然不需上官蒙多言,在座的各位都不是蠢人,朝堂上的格局,他們可謂是洞若觀火。

如果用一個時代,來比喻現今大漢的朝堂格局,那北齊北周南陳並立的後三國時代,無疑是最為合適的。

太后一方,類似於北齊;前者裹挾了先帝大部分政治遺產,後者繼承了北魏精華之地,最初的勢力在三方之中,都最為強盛。

可二者有同樣的缺點,先天不足

太后受制於制度,隨著天子年齡的增長,必然會慢慢失勢,終究得讓權與天子;北齊則是成於鮮卑勳貴,又敗於鮮卑勳貴,先天就打歪了根基,也是必然衰落。

而前兩位的缺點,就是小皇帝與北周的優點;前者有正統大義,後者建立了當時最合適的軍制——府兵制;雖然一度喪失了先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二者必然成為最後的贏家。

唯一的變數,便在朝臣這裡!

朝堂上的群臣,便如同最弱的南陳;大漢的制度決定了,他們無法成為獨斷專行的權貴集團;就像南朝自侯景之亂後,已經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格。

為了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幫臣子必須儘可能維持帝后之間勢力的平衡。

不然一旦帝后間一方勢力吃掉另一方,轉頭便會向朝臣們開刀;到時候滿朝文臣再不識相,等待他們的,就只剩武器的批判了。

從局勢上講,朝臣們所處的形勢類似於南朝之末的陳國;但從其鼠兩端、反覆橫跳的行為上講,他們更像六朝之的東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