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火

小說:萌妻修煉手冊 作者:叫我阿鯉

辣椒早在秋收前就已經收了,李瑤感覺收的辣椒少,不免就想起大棚種菜,有大棚的話,辣椒和土豆或許可以再種一季。可這時候的條件顯然不允許李瑤這樣折騰。

沒有油布,她也不懂大棚種菜,所以她還正在考慮該不該種上試一試,或許她拿別的菜先試一試再說。她和傅景珩說起這事,傅景珩卻很是尋常道“先帝宣德二十六年,宮裡有太監冬日裡種出綠葉子菜,至此每年都會種,或許你可以試一試種。”

卻原來,古代也有大棚,只不過那時候用的磚壘砌的花牆加上草簾子罷了。

今年傅家種了兩畝稻子,還是種在上等田裡細心照管的,可收成卻非常不盡如人意。南地稻畝產量最低是差不多兩石左右,而這兩畝地的稻子產量卻只有半石不到。

一石是十鬥一百二十斤,也就是說兩畝地稻產量只是近六十斤。

這六十斤米就夠傅家大房七口人吃八天的量還吃不飽。如此畝產量想要養活人顯然十分不理想。

“雖說少,但是好歹能種出來,我們把這些米里好的留種,明年再種上,如此,這些好種子或許以後會適應本地的氣候,然後慢慢地就好了。”

傅景珩近日沉默得時候多,雖未見他有陰鬱之色,可心情不快總是能讓人感覺到的。李瑤對此地能種植水稻還是有信心的,所以她便安慰著傅景珩。

然後她又想起她在崖州時,那處的人引種的安南國水稻。據當地人說那種水稻抗旱耐貧瘠,比當地產的水稻好種。於是她又和傅景珩提了提,說是讓其多試種幾種不同地方的水稻,說不定就能種出合適的。

李瑤雖說不會種地,但歷史上一些有名的典故知識多少都是知道點的。據她所知唐末直到宋時,華北地區曾在fj引種占城稻,而那種水稻耐寒好種十分有名,還有就是東北某地在唐時還曾進貢過水稻往朝廷,所以北地是定能種水稻的,所以她才提了這個建議。

雖說石林她不確定是東北那北大倉的好地方,但氣候上感覺像一些,故她便這樣建議了。

曾經的磨難必然會豐富一個人的閱歷,只要那人不曾放棄過向上的堅持。所以曾經在崖州的那段經歷,留給李瑤的不僅是痛苦還有一些旁人得不到的經驗和見識。

只要能種,傅景珩必然是不會放棄種的。他看出李瑤是擔心他,所以會盡量說些積極的話語安慰他,便笑了笑道“都聽你的就是。若是種好了,對本地百姓也是好事。本地米價太高了。種地也不容易,若是吃不起飯的人家,哪裡敢讓我們這樣拿著兩畝上等好地這樣浪費。”

說完,他便又提起顧家舅舅,語氣裡有些擔心。

算來算去,工部尚書顧寧,也就是顧景珩的舅舅應該是在秋收後來的,可顧寧卻遲遲未來到石林。而這時官府已經招貼了公文,那就是要召集本州以及鄰近州府的百姓服徭役,開山修路。

石林此地的苦寒絕對不是一般人能抗住的,何況許多百姓之所以選擇冬日裡貓冬並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家窮買不起棉衣裘皮穿,於是就只好在家貓冬以防止凍病了還更要花銀子。人窮不僅穿不暖,連病都不敢病呢。

若是能的話,誰不願意大冬日裡在家貓冬呢?可朝廷有令,百姓就是不出來服役也不行。

在此之前,李瑤特意給自家的毛線定了個福緣祥的品牌,原諒她起名無能,只好抄襲了恆源祥的經典,也篡改了人家的經典廣告詞,那就是羊羊羊,福緣祥。

她還和傅景珩兩人商量了商標,商標就是三隻肥羊加上福緣祥三字,這些商標都縫綴在毛線類商品上。

然後她告訴了季墨軒一聲,讓他這段時候一定要把手裡的皮子留下來,不僅自己留,還要儘量將玉巖本地的皮貨收購到。別的昂貴皮子季墨軒沒那麼多資金收購到,但是兔毛這樣便宜的皮子他總能收購些的。

而且她不僅讓季墨軒這麼做,她和韓進兩人以及孃家也這麼做了。同時李瑤又僱了屯子裡的閒置人員,開始按她的要求給她做竹籤子,做多少她都收的。做得多拿到的工錢就越多。

同時她們作坊裡的人員則開始織就手套帽襪等物,這樣的手套帽襪織就出來後,還要縫上各樣的皮子。

石林冬日裡就算穿了雙層毛線衣外出都不足以禦寒的,所以毛線衣加上皮子縫綴在一起,則不失為一個保暖的好法子。

而這時候李瑤的毛線買賣是不能再壓後了,只好在沒有找到牽制唐夫人的勢力時就開始大賣特賣起來。

是的,大賣特賣!

說來李瑤毛線作坊裡賣得最低廉的毛線,其價格也並不高的。冬日寒冷非常,買了它織就成雙層的厚衣裳也比買最便宜的皮子做衣裳划算。

正因為這個原因,也因為毛線確實是一眾人特別需要的東西,所以先時的萬千準備在此時終於呈現了爆式的大火大賣。

毛線從品質和顏色上分了上中下三個品級,各個品級又細分了品級,有錢的就穿上好的毛線織物,沒錢的就穿普通下品的,這樣的品級劃分,將各個消費層次的人都囊括了進去,為此追捧毛線的人卻也不少。

不知古代為何沒有早早出現手套這樣的東西,所以李瑤才讓作坊裡的婦人織就手套帽襪等小東西賣。

她這樣做只是為了賺一次新奇物品的錢。她知道,這些手套賣出去後,很快就會有人模仿做出來的。

至於大件的毛線衣,她就沒準備賺這個錢了。她將精力都放在研究烤制面包,管理乾菜鋪子,飯鋪子,長興酒樓和毛線作坊上,實在是太忙,沒有太多的精力僱人並管著人做這些了,她總不能將錢都賺盡的。

於是她便將這買賣說給了屯子裡的各家婦人,讓她們接織毛線衣的活計賺錢。玉巖乃至整個石林有那麼多牧民部落,牧民部落裡有乳酪、黃油等各樣奶製品,這些東西不開出來豈不是暴殄天物。所以李瑤才研究著烤制面包。

不久因為毛線的大賣,玉巖本地也衍生了一種職業,那就是給人專門織毛線衣的。

服役的那些百姓,他們都是獨自來此服役,並不拖家帶口。白日裡做了一整日活計,到了夜裡,他們哪裡還有心思自己給自己織毛線衣呢。所以只好花點錢託了巧手的婦人給織。除了這些服役的百姓,軍營裡那些軍戶人家也有好些未娶妻生子,家裡也沒有婦人的,他們也會將織毛線衣的夥計交給一些婦人。

接這樣一單針織活計,按織就衣物的大小有五個銅板到十個銅板不等的收入,若是婦人家心靈手巧的,還能將毛線活做出花樣,能拿到比十個銅板更高的一單活計那也是人家的本事了。未完待續。

喜歡萌妻修煉手冊請大家收藏萌妻修煉手冊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