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人物介紹(二)

(軍訓期間感冒了中午沒碼字,經典道德經苟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翻譯】: 道可以說,但不是通常所說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說他是無,因為他在天地創始之前;也可以說他是有,因為他是萬物的母親。所以,從虛無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奧妙。從實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蹤跡。實有與虛無只是說法不同,兩者實際上同出一源。這種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間萬般奧妙的源頭。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譯】: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為美,這就是醜了。都知道以善為善,這就是惡了。2 有和無是相互依存的,難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長和短互為比較,高和下互為方向,聲響和 迴音相呼應,前邊與後邊相伴隨。 3 所以,聖人從事的事業,是排除一切人為努力的事業;聖人施行的教化,是乎一切言語 之外的教化。 他興起萬物卻不自以為大,生養而不據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卻永恆不滅。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翻譯】: 不崇尚賢能之輩,方能使世人停止爭鬥。不看重珍奇財寶,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竊。不誘邪情私慾,方能使世人平靜安穩。所以,聖人掌管萬民,是使他們心裡謙卑,腹裡飽足,血氣淡化,筋骨強壯。人們常常處於不求知、無所欲的狀態,那麼,即使有賣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為了。遵從無為之道,則沒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翻譯】: 道,空虛無形,其大能卻無窮無盡,淵遠深奧啊,像是萬物的祖宗。放棄自以為是的銳氣,擺脫紛紜永珍的迷惑,和於你生命的光中,認同你塵土的本相,你 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無的存在。我不知道有誰產生他,他先於一切有形之帝。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翻譯】: 天地不理會世上所謂的仁義,在其看來,萬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聖人也不理會世 上所謂的仁義,在他眼裡,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天地之間,不正像一個冶煉的風箱嗎?虛靜而不窮盡,越動而風越多。話多有失,辭不達意,還是適可而止為妙。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翻譯】:幽悠無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遠的母體。這個母體的門戶,便是天地的根源。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綿不絕,用之不盡。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翻譯】: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因為它不自貪自益其生,所以能長生。同理,聖人把自己置於最後,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長存。這不正是由於他無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嗎?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翻譯】: 最高的善像水一樣。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處身於眾人所厭惡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居身,安於卑下;存心,寧靜深沉;交往,有誠有愛;言語,信實可靠;為政,天下歸 順;做事,大有能力;行動,合乎時宜。唯有不爭不競,方能無過無失。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翻譯】:抓在手裡冒尖兒流,自滿自溢,不如罷了吧。千錘百煉的鋒芒,也長不了的。金玉滿堂,你能守多久呢? 富貴而驕,是自取災禍啊! 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隱去,這正是上天之道。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鑑,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翻譯】: 誰能使靈魂與真道合一,毫無離隙呢?誰能使血氣變得柔順,像嬰兒一樣呢?誰能洗淨內心的雜念,透亮如明鏡呢? 愛民掌權,誰能捨己順道、無為而治呢? 運用心智,誰能因應天意、如雌隨雄呢?明白通達,誰能越人智、擺脫知識呢?那創造並養育這個世界的,他創造養育並不強行佔有,他無所不為卻不自恃其能,他是萬 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這真是深不可測的恩德啊!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翻譯】:三十根輻條集中在車軸穿過的圓木上,圓木有空的地方,才對車有用處(可行走)。揉合黏土製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處(能容納)。為房屋安窗戶,窗戶有空的地方,才對房屋有用處(取光亮)。有形者對人們有利益,是由於無形者的功用啊。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翻譯】:繽紛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變幻的音響使人耳朵聾,豐腴的美食使人口味敗 壞,馳騁打獵令人心意狂蕩,珍奇財寶令人行為不軌。所以聖人掌管萬民,是給他們內在的充實,不是給他們外在的愉悅。據此而取捨。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翻譯】:得寵和受辱都會內心不安,最大的禍患是看重肉身性命。 為什麼說得寵和受辱都會內心不安呢?寵是來自上面的,得到時吃驚,失去時也吃驚,所 以說得寵和受辱都會內心不安。為什麼說最大的禍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禍患之憂慮,是因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還有什麼禍患可憂慮呢? 所以,捨棄肉身性命去為天下的人,堪為普天下的寄託;捨棄肉身性命去愛天下的人,堪得普天下的信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