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乾坤逆轉 司馬光復闢(1 / 2)

司馬光進京那天,萬人空巷。

這是元豐八年(1085)三月的下旬。二十多天前,神宗皇帝駕崩,享年三十八歲。已經在洛陽住了十五年的司馬光接受程顥的建議前來送別大行皇帝,剛剛走到殿門就被衛士認出。他們以手加額說:這是司馬相公啊!百姓們也從四面八方紛紛趕來,將司馬光團團圍住說:相公不要走,留下來輔佐新皇帝,給我們這些苦命的人兒一條活路吧!<small>[46]</small>

司馬光惶恐不安,也心潮澎湃。

很難說正史的這段記載有沒有誇大其詞,但高層和底層都有人對變法不滿則恐怕是事實。儘管導致不滿的原因各不相同,比如權貴集團因為改革本身被動了乳酪,普通民眾則因為執行有誤加重了負擔,但不滿卻一模一樣。

不滿是一種情緒,而情緒是不講道理的。

這很麻煩。

更麻煩的是,現在行使皇權的人恨透了新法。此人就是神宗的母親高太后。神宗去世後,繼位的哲宗實足年齡不到八歲半,只能由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small>[47]</small>

實際上這位太皇太后非比尋常。她是將門之後,曾祖父在太宗時便以武功起家。母親則是仁宗曹皇后的姐姐,因此從小就在宮中生活,與英宗皇帝青梅竹馬,神宗趙頊和岐王趙顥都是她的親兒子。她的地位,誰能挑戰?

何況老太太的道德品質也無可挑剔。她從不為自己牟取私利,就連高家蓋房子搞裝修都是她掏私房錢。有一次神宗的奶媽來走後門,太后說:你來幹什麼?又想重蹈外戚干政的覆轍,替人說情要官嗎?下次讓我看見,立馬殺了你!

於是大家都說:女中堯舜啊!<small>[48]</small>

這下麻煩大了,因為司馬光也是公認的君子。女中堯舜加臣中皋陶,首先就佔領了道德高地。最高權力被道德理想和民意基礎武裝起來,那可是如虎添翼所向無敵。高太后和她姨媽兼婆婆曹太后共同反對的新法,則必死無疑。

事實也是如此。垂簾聽政兩個月後,太皇太后就調整了中央政府的班子。一位後面將要講到的變法派人物改任知樞密院事,司馬光接替他擔任門下侍郎。這時,由於神宗的元豐改制,宰相不再叫平章事,改成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為第一宰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第二宰相。副宰相也不再叫參知政事,改為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四人。所以,司馬光此刻的職務是第一副宰相。<small>[49]</small>

司馬光也當仁不讓。一個月前,他的主張還只是對新法進行甄別:便民益國者存之,病民傷國者悉去之;現在卻全面否定變法,指控青苗、免役、市易和其他新法都是“生事之臣”的肆意妄為,不符合先帝本意。至於廢除新法是否會違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儒家倫理,這位歷史學家也有解釋:太皇太后做主,明明是母改子,怎麼是子改父?

此言一出,高太后如釋重負,復辟派也一片叫好。至於那八歲半的小皇帝,當然也沒有意見。他發表意見,並把那被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要到九年以後。<small>[50]</small>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452307.jpg"/>

<blockquote>該殘卷是司馬光唯一傳世的《資治通鑑》手稿,為一份提綱,上面有司馬光修改的痕跡。縱33.8厘米,橫130厘米。中國國家圖書館藏。</blockquote>

人事安排和組織工作也進展順利。當年與司馬光並肩作戰的範純仁,被王安石排擠出京的呂公著,還有蘇軾和蘇轍兄弟都回到了京師。範純仁被任命為負責審讀詔旨和奏狀的給事中,呂公著更擔任了副宰相尚書左丞。至於宰相蔡確和韓縝,則既不團結,又都被彈劾,下臺只是遲早的事。<small>[51]</small>

形勢大好,司馬光卻犯錯誤了。

問題出在如何看待曾經的改革措施。正確的做法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廢的廢,該留的留,該糾偏的糾偏,可以改良的改良。然而做起來卻其難無比。不但司馬光和王安石不可能達成共識,就連蘇軾和範純仁都有不同意見。

比如免役法。

這是王安石最看重的,也是司馬光最痛恨的。元祐元年正月,司馬光大病一場,自以為將不久於人世,便強支病體致函中央政府,聲稱當務之急莫過於廢除免役。又親筆寫信給呂公著,留下政治遺囑說:我已將賤體託付醫生,將家事託付愚子。國事未有所託,現在就拜託仁兄了。

他還說:惡法不除,我死不瞑目。<small>[52]</small>

在司馬光的堅持下,免役法於元祐元年三月被罷。訊息傳到江寧,王安石目瞪口呆。他說:怎麼,就連這個法也要廢除嗎?我跟先帝可是研究了整整兩年才推行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周全了呀!說完,王安石不禁老淚縱橫。

<small>[53]</small>

看來,他也死不瞑目。

免役法的成敗得失,恐怕只能在下一章再討論,蘇軾的故事也將在後面再講。這裡要說的是,他對司馬光的決定也不贊成。蘇軾認為,免役和差役各有利弊,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何況政策要有延續性,就算要改也不能急剎車。這話很是在理,司馬光卻在政事堂發起脾氣來。蘇軾便說:當年韓琦做宰相,閣下做諫官,爭得面紅耳赤也不管不顧。難道現在自己大權在握,就不許蘇軾知無不言了嗎?

司馬光馬上笑著道歉,但依然不改。<small>[54]</small>

範純仁也認為,免役改差役,不妨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要改也最好先試點,循序漸進。何況宰相應該抓大放小集思廣益,最忌謀自己出。什麼事情都自己拿主意,下面的人就會揣摩上意諂媚逢迎,那可就更糟糕了。

司馬光根本不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