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訓所在 執政豈能大無畏(1 / 2)

熙寧三年(1070)三月二十八日,也就是變法開始一年以後,神宗皇帝召見副宰相王安石,問了他一個問題:外面議論紛紛,稱朝廷有“三不足”之說,卿知道嗎?

王安石答:不知道。哪三不足?

神宗說: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說:臣不知這話從何說起。陛下躬親聽政,唯恐傷民,怎麼是不懼天變?廣開言路,虛懷若谷,怎麼是不恤人言?至於祖宗之法不足守,臣以為正該如此。仁宗在位四十年,修敕不知凡幾。家法如不可變,祖宗為何要改?<small>[31]</small>

此事沒有下文,“三不足”卻成為疑案。請問,王安石說過這些話嗎?如果說過,為什麼要矢口否認?如果沒有,反對派又為什麼能抓住大做文章?這是編得出來的嗎?

何況怎麼看,也都像他說的。

因此,一種可以被多數人接受的判斷是:無論王安石是不是說過這三句話,或有過諸如此類的言論,“三不足”都代表了他的思想,甚至是他變法革新的精神支柱。<small>[32]</small>

這是可能的,也是可怕的。

沒錯,按照現代科學觀點,自然界的變化與人世間的事情沒有因果關係。像西漢董仲舒他們說的那樣,發生地震或水災是由於統治者德政不修犯了錯誤,並不成立。但是這種不科學的說法卻有積極意義。因為中華帝國的掌舵人,無論皇帝還是代行皇權的,權力都實在太大了。他們既不像後來歐洲的帝王那樣有教皇和教會制約,又不像之前周代的天子有諸侯制衡。管得住這些人的,只有老天爺。

所以,當王安石他們表現出不懼天變的苗頭時,老宰相富弼就憂心忡忡。他說:人君畏懼的也只有天。如果連天命和天譴都不害怕,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呢?<small>[33]</small>

的確如此。也難怪後來的徽宗和蔡京君臣膽敢那樣肆意妄為,因為精神導師王安石已經幫他們打消了顧慮。

不懼天變的,當然更不懼人言。

事實上,並非沒人勸過神宗他們。富弼就曾在喜降春雨的某天提醒皇帝:願陛下不以今日雨澤為喜,常以累年災變為懼。蘇軾也曾當面批評皇帝: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據說,神宗當時聞言悚然。但是結果呢?蘇軾被打發到開封去做法官,富弼也在半年後離開了相位。<small>[34]</small>

這時是熙寧二年的上半年,變法剛剛開始。

實事求是地講,變法之初的宋神宗和王安石,頭腦都是冷靜的,甚至考慮到了失敗和搞砸的可能。神宗皇帝說,古往今來所有變革,常常是一人失誤滿盤皆輸。王安石也直言不諱:人才難得也難知。當年堯舜和群臣共同選擇鯀,尚且治水失敗,何況今日變法要用的人不止一個兩個,又哪能不會看走眼?所以,他們才決定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希望依靠制度而不是個人來實現富國強兵和長治久安。<small>[35]</small>

制置三司條例司成立一個月後,神宗詢問進展,王安石回答:檔案是起草好了。不過,如今要理財,就得使用能幹的人。這樣一來,天下就會以為朝廷重才不重德,只知道要錢不注意禮樂教化。所以,臣請陛下考慮輕重緩急。

神宗點頭稱是。<small>[36]</small>

然而很快,王安石就變得狂躁而亢奮。

變化並不奇怪。熙寧二年九月初四,也就是制置三司條例司成立半年後,青苗法頒佈施行。對於改革的第一步,王安石他們當然高度關注。神宗甚至派出兩個宦官實地考察,得到的資訊是此法大得人心。然而幾乎與此同時,批評的意見也排山倒海般地洶湧而來,眼看就要淹沒那弱小的青苗。

◎論“三不足”前後與青苗法有關事件一覽表

<table v><tr v><th scope="col" v> 年 </th><th scope="col" v> 月 </th><th scope="col" v> 日 </th><th scope="col" v> 事件 </th></tr><tr v><td rowspan="2" v> 熙寧二年 </td><td v> 九月 </td><td v> 初四 </td><td v> 試行青苗法 </td></tr><tr v><td v> 十一月 </td><td v> 十九 </td><td v> 司馬光與呂惠卿辯論青苗法 </td></tr><tr v><td rowspan="17" v> 熙寧三年 </td><td rowspan="2" v> 正月 </td><td v> 初二 </td><td v> 因範鎮等言下詔糾正青苗法之偏 </td></tr><tr v><td v> 二十六 </td><td v> 張方平因反對青苗法出知陳州 </td></tr><tr v><td v> 二月 </td><td v> 初一 </td><td v> 韓琦上書言青苗法之弊 </td></tr><tr v><td rowspan="9" v> 三月 </td><td rowspan="2" v> 初二 </td><td v> 宰相曾公亮、陳昇之批評青苗法 </td></tr><tr v><td v> 王安石稱病不朝 </td></tr><tr v><td rowspan="4" v> 初三 </td><td v> 司馬光致函王安石 </td></tr><tr v><td v> 條例司疏駁韓琦 </td></tr><tr v><td v> 文彥博批評青苗法 </td>

</tr><tr v><td v> 陳留縣抵制青苗法 </td></tr><tr v><td v> 十七 </td><td v> 範鎮抵制青苗法被罷 </td></tr><tr v><td v> 二十一 </td><td v> 王安石論“三不足” </td></tr><tr v><td v> 二十五 </td><td v> 孫覺因反青苗法被貶 </td></tr><tr v><td rowspan="5" v> 四月 </td><td v> 初八 </td><td v> 御史中丞呂公著反青苗法被貶 </td></tr><tr v><td rowspan="2" v> 十九 </td><td v> 參知政事趙抃反青苗法被罷 </td></tr><tr v><td v> 李定頌揚青苗法 </td></tr><tr v><td rowspan="2" v> 二十二 </td><td v> 知諫院李常等人反青苗法被貶 </td></tr><tr v><td v> 史稱臺諫一空 </td></tr></table>

冰火兩重天,豈能不亢奮,不狂躁?

不能說朝廷聽到的捷報都是諂媚逢迎的謊言,李定就不像是撒謊的樣子。更不能說韓琦他們是惡毒攻擊。文彥博說得對:韓琦三朝宰相,難道不比那兩個宦官可靠?<small>[37]</small>

因此,可能的事實是,青苗法本身有利有弊,實施情況也有的地方好,有的地方差。李定他們看見了好的,而韓琦他們發現了問題。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客觀冷靜。

王安石卻做不到,反而暴跳如雷。某日,監察御史裡行程顥奉旨去中書省見他,他一開口便聲色俱厲。程顥則不緊不慢地說道:討論公事,就不能心平氣和好好說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