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心隱萬中,星斗填明(1 / 2)

以其非善即惡、非智即愚等等的二元思維方式太過粗淺,也難以做到真正的明心見性;

而如果只是“色”和“空”的二元理解方式,那麼其心便不足以涅盤,不足以普度眾生;試問,一個人到底是具有多麼大的法能才能夠去普度眾生?憑一個人的力量,還一個幾萬或十幾萬號人的團體力量?靠善嗎?靠祈求?都不夠。

其何來那份讓自我能夠清醒復甦的涅盤能量?以其所有的慈悲、善確實可以救下部分天下,但卻都不足以大解天下,因為其永遠都會存在相應的對立面。

那麼,如此便是要隨緣或是追緣,坐等外界變化嗎?外界的花開了,我的心境便也鮮豔了,外界的色衰了,難道自我心中的色便也就衰了嗎?

遇到開心的事情,我就開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我就不開心,難道當真就如此的渾噩,隨境逐流?

固然是會受其影響,但人心涅盤,其內心必然是存在著這樣的一股同時看守零和一的思維、或者說識神意識能量;無論是處於零,還是處於一,但終究到底,這個同時看守、判殊外界殊般變化的“心”還是在的,因為其本來就是起源於諸事之外的“無和空”;

這才是身為“空”的正法,縱然四大皆空,我亦辨動四方左右,渾然於“中”;

其非因“空”而神電物感“真空、真無”,其非偏導一方,或斷了心塵,而便就還要時常加以磨鍊,將其間的各種矛盾化解,達到“無我”的“中之公道”魂而有形境地;其為神思守“中”者,性“不離”也。

所以,對於非零即一的思維方式,讓其用於機械、或是對於物質世界的基礎認知上很合適,但用於人腦的思維理念上,卻很不受用,因其貌似看破了紅塵,進入了“無、空”的程度,實質距離真正深厚的禪宗思想精髓,和推動人類智識思維、社會進步的理念,可能還具有相當程度上的差距;

雖然其同樣是在照看人心,但卻沒有提升“人”身為萬物之靈的境界;不足以達到道生一,其‘一’便是生之於無的“有”,一畫開天;一生二,其‘二’便是所現出的‘事物的正反兩面、亦或是說陰陽兩面’;二生三,其‘三’便是‘同時看守事物正反兩面的一種共狀態即太極,陰和陽’,或者可以認為是三爻;隨後,“三生萬物”般的變化思維境地,即雖然變動,但卻始終又具備著這樣的一股力量能將其重新拉回到“變不離宗”變動境地;而這,可能才是這個看似神出鬼沒世界的真正“本性”。

因為我們“人”除了具有像道一樣具備“零和一”般的變動能力外,就必然還有一種像道一樣能夠堅守不變的能量在其中,才能稱之為“正眼法藏”和“涅盤妙心”。

但這也許便是後期在人為理解時的問題原因,畢竟禪宗譯成中文字,需要找到與其大致對立的詞彙,而又因為翻譯時的等等限度原因可能會造成此種情況。

所以,因其“空”看待世界,如果只是“有”“沒有”,或者色和空,便也不能夠提升、用到於“人”,或者教育人思考問題時的觀念,因為太過機械、死板、一根筋;看待環境可以,看人心和指導人心、指導行為等方針不夠。

其“非零即一”的思維方式怎麼能行,就算是最對這個物質世界最為高深的解釋方式,那也不能簡單將其用作人腦中的思維方式,而就只能夠輔助,我們去理解世界的本質,其無法成為我們提升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步伐,並且還可能會促使混亂。

因其由“空”衍生出的“非零即一”的有無思維方式,雖然會在短暫的時刻,讓你解脫,但長久下去,卻會現自己根本沒有動力,甚至於寄信念於心外之物為動力,從根本上講,就是缺少和沒能“受想”到那股能夠在“圓滿、完整”中繼續行進和變化的公道之“中、正”思維能量;

而其,還極可能會因為單純的“空和無”而造成“偏離”;因實相無相,因過分崇拜這一理念而造成迷信,認為“空”才是真的,佛說的不假,將本可以普世的公理,提升進了神學奧理。

其“空”是真的不假,但如果單純的物理理解“空”就是正法的話,那麼能夠讓妙心進行“涅盤”的又該是什麼樣的能量呢?該不會是“色”或者“緣”等外物吧;雖然其有一定的機率可以讓“心”進行涅盤,但卻並不是真正“心”應該判守和歸屬的位置;

因其“心念”本來就出於不死不滅並處不在的“無和空”中,又何來涅盤一說,只不過是在經歷了一番劫難後,又恢復出了它本來看待事物時模樣。

不能夠生成這股“空和無”的公道“中、正”思維能量,就意味著,一個人依然是沒能夠誕生出那道屬於他自己不屈不倒的“心骨”力量,即使是其在外貌上有所成長,但當其遇跡到一定程度時,便就依然還是有可能會出現決策偏移。

因“無和空”是沒有手腳的,而“零和一”雖然有手腳,但卻沒有身骨和眼睛,沒有方向。

這大概就是世界上極為有目共睹的一件事情。

這個世界,是你一旦起心動念或者出手,便立刻就有了“零和一,好與壞”等等是非善惡之間的利害關係,所以,這其中,必然就還缺少著這樣的一股能夠督導其左右、存神過化、不偏不倚的思維引導能量。

而這,也正是我們民族最能夠屹立不倒、為之驕傲的思維特色,其在極大的程度上區別於“有、有、有”的外界。

我想,這已經是我們在現實中有所看到的,在單純的“有”和“沒有”上,對頭腦進行了太多學問,其到底是在提高人們越來越淺顯的機械認知,還是降低生而為人的基礎智識。

而是否又真的具備、能夠引導世間走向“正”態化的可能。單靠一句“正義”是不夠的,一切都是會變的。因其“有”“沒有”“非零即一”本身自己就是“非左即右”的一種二元機器思想,還是得靠真正的“人”去其中調節左右。

公道自在人心。

而與此同時,缺少這樣一道對照“中、正”的“心骨”力量,便會是,在擺脫各種標籤後,依然很難清楚自己是誰,只會覺得虛無,即使是懂得自己從虛無中走來,卻不會懂得自己為何到來,為何生成為人。

或者說,一旦脫離了他所處的群體,抹去他對於以前群體的記憶,放置在“一個空蕩蕩的境地”中,他便根本不會懂得自己是誰;把虛無當做意義,即使是使其悟到了簡單字面意義上的“空和無”,也毫無意義;讓其知道這世界的真相,恐怕也毫無作用,甚至還可能因為初心不善,而禍害世間。

其“心”和如何在大腦中轉動的“思維”,才是決定一個人的根本,永遠不會迷失,永遠都可以找到歸路;即使他曾經身受重傷,卻也依然可以重振自己的精神面貌,恢復自己的心骨,因為這本來就是它一直以來的歸屬。

要懂得,其“空和無”都只是手段,而最終的目的便都是為了讓我們能夠透過它們,去形成自我的“第三間‘中’之思維能量”,任其動然乾坤左右,以及看守事物正反兩面、陰陽兩態,也萬變不離其宗。

所以,當然是要將所有的一切“變動地”整體看待了;由此,在我們的頭腦中,便是出現了這樣的一種“能”量。

“受想行識”“在中弘道”。

其為“變不離宗”,恆道“中”量,既能看守左右,又能法變自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