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望天都峰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上次講到凌家族人夜宿祥符寺,在滿天星光下,聽採藥人講黃山的奇聞趣事。

當夜霧起時,採藥人叫我們回房休息。

一夜無夢,醒來時天剛矇矇亮。

凌家族人隨寺僧們一起晨起。

採藥人觀天,認為今天天色很好,適合登山。

吃過齋飯後,凌家族人和採藥人從祥符寺向天都峰出。

我們經過一個小溫泉池,仰面看見旁邊有一座很高的山崖,依稀可見山崖上邊有艱險的羊腸小道,而小道兩旁,垂掛兩條白得光的小瀑布。

我們沿著這條小道向上爬,小瀑布一直在我們兩邊,在晨光照耀下,閃閃光,我們一直攀爬行走在水氣氤氳、山霧繚繞之中。

過了這座山崖後,就來到了硃砂峰下,在採藥人的指點下,我們看到了金雞叫天門、老鷹抓雞等奇景。

初秋的黃山,楓松相間,層林盡染、五色紛披,燦若圖繡。

這時,群峰在雲海裡若隱若現,我們行走在霧氣環繞中,遠看群峰已在腳下。

我記得硃砂峰下在現代有一間很大的寺廟叫慈光寺*,但是眼下卻不見蹤影。

再向前行,就來到龍蟠坡下,我也記得這個位置在現代有一間寺廟叫半山寺*,這間寺我在明代也看不到。

慈光寺和半山寺是現代人徒步黃山時,從湯口鎮出,在溫泉分叉向左行,沿途會遇到的景點。

當我們轉入一個石門,就來到了天都峰的側面,沿山路繼續向下行走,看見天都峰和蓮花峰兩個頂峰,高聳入雲,神奇地挺立於半空中。

凌家一群年輕人紛紛歡呼,要不是所站位置旁就是峭壑陰森,他們一定會雀躍不止。

天都峰位於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並稱為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o米。

天都峰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顧名思義,就知道天都峰高入雲端了。

我在明代看到的天都峰,是一條陡峭且光溜溜、形似出沒于波濤之中的魚背,無任何防護,普通人根本難以攀登。

但在現代,天都峰上已修有登峰梯道。*

現代的天都峰,自上而下長3裡,有1564級臺階,194個石杆杆和6oo米鐵索,坡陡達85度左右。

我在現代爬過一次天都峰,途中有一段長1o餘米,寬僅1米的“鯽魚背”,探頭看兩側是千仞懸崖,深邃莫測,當時風吹雲湧,把我吹得身形飄移,雖手緊抓鐵索不放,也覺心驚膽戰,恐被吹落谷底。

現代時,當我登上天都峰頂,現峰頂平如手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臥,名“仙人把洞門”。

我站在天都峰頭遠眺,雲山相接,江河一線,俯瞰群山,千峰競秀,風光無比壯麗。

民謠說: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場空。

意思指天都峰是黃山必遊之地。

在現代黃山因山林保育,規定蓮花峰和天都峰兩座山峰是輪流開放的,輪換週期為5年。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幾次上黃山的原因。

蓮花峰於2o24年4月1日起進入五年輪休期,屆時天都峰重新開放。

言歸正傳。

凌家族人眼看天都峰是無法攀爬,就繼續沿著山路向東,行走在石罅中,看見石峰片片夾起,容一人行的路在石間婉娫向前,有些路需要有人在上邊伸手下援。

這條山路從山藤野草的茂盛狀況可以知道,這裡人跡罕至。

採藥人和幾個大哥哥走在最前邊,用柺杖和砍刀開路,撥開亂草,可以看見路的兩旁峭壑陰森。

我們一行人來到一個風景絕佳的稍稍開闊之地,此地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峰,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

我一看就知道這裡就是現代的玉屏樓賓館位置。*

我在現代遊黃山時,在立馬橋畔,可以看到立馬峰的巨石上,刻有“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的大字石刻。這些巨大的代表徽工的刻字,我在明代,並未看到。

正是:

何年何日騎鸞鶴,踏碎天都峰上雲;

欲起軒轅問九鼎,道衣重侍玉虛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