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師徒相見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和凌軒在凌家一行人上黃山的第七天晚上,在三更時分,來到老道長在東側院的閣樓房間門口,老道長看到我們,輕聲說了聲:凌家的乾坤都來了,進來吧!

老道長、凌軒和我,三人圍坐在東院閣樓房間的書案旁。

待大家都坐下後,老道長對著我說:你很像我的一個學生。

我聽了這句話,打了一個激靈,像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脈!

不會吧?不會吧!

我在心裡吶喊著,那裡像有千軍萬馬在奔騰。

的確,說出這句話很艱難,但我聽到自己還是說了!

我說:遊教授,不會真是你吧?

凌軒聽到我說的這句話,立即吃驚地看著我和老道長。

老道長停下捋他的長鬍子,眼裡含笑,看著我,微微地點了兩下頭。

這時候的我,熱淚盈眶,老道長也眼裡閃光。

凌軒始料不及我和老道長會上演這出戏,他看到我想哭的樣子,一下子慌了神!

我出生了這麼久,凌軒從來沒有見過我流眼淚。

不一秒,我眼裡的淚像決堤一樣流了下來。

凌軒趕忙用他的大手,在我的小臉上抹,試圖幫我擦乾眼淚。

我輕輕地推開凌軒的手,極力控制住激動,因為我知道,三更約見的時間很寶貴,不應該花在感情用事上。

老道長這時說:自從那天在芙蓉嶺聽見你這麼一個小小孩童問我關於輪迴轉世的問題,我當時就覺得你很奇怪,後來到講解《易經》時,聽到你提的問題,我越來越現你跟我的一個學生十分相似,後來聽到你對爻辭也是熟背如流,我就確定就是你了!

老道長說的是凌家子弟上黃山的第六天,由於前一天晚上住宿在松穀草堂,第二天早飯過後,老道長帶我們一行人前往芙蓉峰下的芙蓉嶺,當時在芙蓉嶺頭,我們看到了芙蓉嶺壯麗的風景,凌家子弟們在歡呼,我和老道長站在後邊淡定聊天。

在芙蓉嶺頭,我和老道長從生死輪迴聊到《易經》,老道長用“道,可道,非常道”來略說那些難解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此其時,三叔和大哥凌軒不知什麼時候來到我和老道長的身後邊,聽到我倆的對話,三叔就請求老道長為凌家子弟講解一下《易經》,這才有了《易經》一系列的課程。

這時,老道長問我:你是怎麼過來的?

我說:暑假時,系裡組織到雲南旅行,當時在古鎮裡的一箇舊居參觀,系裡的幾個同學合計把我塞進一個古董的衣櫃裡,並把櫃門閂緊,我一時打不開,就坐下來歇一下,誰知道,我當時眼一閉上,再醒過來時,我已經出生在明代了。

我話音剛下,聽到凌軒輕輕地驚叫了一下,我扭頭一看,看到凌軒目瞪口呆,一副不敢相信的樣子。

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遠出凌軒的認知範圍,也很難不讓他吃驚,但我也顧不上了。

我回問了老道長一句:遊教授,你又是怎麼過來的?

老道長說:

我也是在暑假時來的,我是來黃山徒步登山,當時準備走北面登山的路線。記得我穿過芙蓉洞的石拱券後前行,忽然看見天上一道閃電,似乎劃開了前面的天空,我心想可能要下雨了,就想退回到石拱券那裡避一下雨再走,回頭時,現剛才走過的石拱券不見了,黃山景區修整得很好的臺階步道也不見了,剛才走過的路,現在只得一條石板古道,蜿蜒湮滅在無盡的松林和荒草中。

我初時並沒想太多,以為自己腳步輕快,遠離了芙蓉洞的石拱券,再看一下天色,未見下雨,就決定繼續前行。

誰知來到了芙蓉嶺下,看見應該建有芙蓉居的地方,竟然變成了一座芙蓉庵,這個時候,我開始覺得不可思議,心想,景區怎會把建得那麼好的芙蓉居拆了呢?

繼續前行時,現以前遊北線時,途中會看見很多供遊客休息的小亭子和木櫈,通通不見了蹤影。這個時候,我雖然感到十分狐疑,但也來不及多想什麼。

直到我來到了現代叫松谷寺的地方,現整座寺廟不見了,變成了古色古香的松穀草堂!我就感到大事不妙。

但我還是上前敲門,開門的小道士看見我,竟然叫我師兄,我這時才猛然現自己不知什麼時候,身穿著一襲藍布道袍,打著綁腳。

直到這個時候,我還以為自己是在夢中,但是後來每天都這樣醒來,我開始覺得夢不是這樣的,我可能不小心穿越了,而且意識在穿越時,用了這位道長的身體。

本來這位師兄在此間道院有一定名望,加上我在現代的歷史知識和古文積累,做一名明朝的道士根本難不到我,一直都沒有人懷疑過我的身份。

後來,這間道院的老道長離世,離世前指定由我接任,我就當上了道院的方丈。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我在松穀道院很快就過了數十年,我也感覺到自己在老去,你看,我的鬍子都這麼長、這麼白了。

我凝神靜氣地聽著老道長說話,此時的凌軒,聽得一頭是汗,資訊量一下子太多,衝擊力瞬間爆得太猛,讓他感到非常緊張和茫然。

我問老道長:遊教授,這樣看來,我們還有機會穿越回現代嗎?

老道長說:在明代生活的這數十年來,我一直都想回到現代。我考慮了很多因素,模仿了很多場景,從松穀草堂到芙蓉洞的這條古道,我走了無數次,但是一直都看不到芙蓉洞的石拱券。

我說:芙蓉洞的石拱券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即169o年,如果看不到,就是身處明代。

老道長說:對,有幾次我故意等到雷雨天氣,走到那裡去等穿越時遇到的同樣情境,但是都不成功。

這裡要說一下的是,芙蓉峰位於黃山北端,東連磨盤峰,西接探頭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335米;芙蓉嶺在芙蓉峰下的南邊,下有白馬源、白馬溪,山形峻秀,宛如初放芙蓉,豔麗動人;芙蓉嶺是北面登黃山的必經之路。

經芙蓉嶺的北面登山步道,原本只是石板和依山鑿出來的古道。

在現代,從北面黃山下來,走過芙蓉居,就到了芙蓉峰下的芙蓉嶺,芙蓉嶺頭有一個叫作芙蓉洞的石拱券。

這座石拱券是在清康熙二十九年,即169o年,先人們在古道起點位置,用花崗岩條石,砌築修建了一個石拱券,頂高3米,佔地面積約7o平方米;拱券前後正中位置分別鐫有“芙蓉洞”和“請觀”洞額,其中“請觀”二字為時任太平縣令陳九陛題。人稱此石拱券為“芙蓉洞”。

芙蓉洞是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僅存的兩座古道石拱券之一,是古代山嶽棧道景觀建築設計的典範。

以芙蓉洞為界,穿過此洞門,代表著真正到達或者離開了黃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