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鬥彩雞缸(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族人一行人從休寧出的第十二天下午,來到景德鎮,吃完飯、逛了街,回到客棧,五叔帶我們去參觀制瓷的窯。

我們去看的窯,在當地小有名氣,是生產民窯的作坊。

五叔剛才一路走過來時,就對我們說,這個民窯生產的產品不比官窯差,許多富貴人家都喜歡他家的瓷器。

我們在浮樑古城時,就曾說過浮樑古城雖是七品縣城,卻是五品官員的規制,這與景德鎮成為皇宮御瓷生產定點有關,朝廷常年會派三、四品的大員前來景德鎮臨管官瓷的製作。

既然官瓷的製作需要朝廷派遣官員勞心費力,就是說生產官瓷的廠商也是有業績考核的。

生產官瓷的廠商,表面上搭上了一條賺錢的快船,但是這條船會不會翻,真的很難說;負責監督官瓷製作的官員也是壓力山大啊!

瓷器的製作除了慢工出細貨,還十分講究工匠的技術水平;這樣,就有了官方要求民窯搭燒官窯瓷器的事情,以防一窯燒壞了,還有後備替上,這也是合法的。

後來,人們稱這種有能力做官窯替工的民窯叫“官古”窯戶。

在明代時,景德鎮的6子順就是最出名的“官古”窯戶,他的民窯出品精美程度,達到了官窯的要求。

我們今天去參觀的民窯,也是“官古”窯戶,陳老闆的工匠技藝了得,他們的出品十分完美。

蕭遙劍問陳老闆:為什麼官瓷如此貴重?

陳老闆說:先,官窯的成品對質量的控制是十分嚴格的。每一件合格的官窯,都是萬中挑一,必須是完全無一點瑕疵;或現一點瑕疵,當即毀壞,絕無次品流出民間的可能。其次,官窯的瓷器主要用於皇宮、官方的對外貿易或是外交關係。沒有皇帝御準,是不可以使用官瓷的,否則就是僭越,這可是掉頭顱的事情。

蕭遙劍聽了,深深吸了一口氣!

古代封建禮制社會,等級觀念非常看重,任何人都不敢僭越,不要說平民百姓,就算是官員或貴族,都不能使用官瓷。

蕭遙劍又問:官瓷這麼貴重,難道真的不會有官瓷流入民間嗎?

陳老闆說:誰敢拿自己的頭顱換取金錢啊!

我聽了,微笑不語。

俗語也有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腳?

正是官瓷完美與貴重,讓有些人鋌而走險,讓民間從此有了官瓷的收藏。

鋌而走險的正是監者自盜:督陶官的營私舞弊。

在宣德時,督陶官太監張善,利用職務之便,偷偷將官瓷作為貴重禮物,送給一些需要籠絡、巴結的人,由於做得過份了,就被人舉報,被斬示眾。

利之使然,不能停息。

只要是有利益的地方,一定會讓人前赴後繼;多少官瓷流入民間,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官瓷流落在民間成為事實,這也是後世爭相仿冒官瓷的原因。

話說,明代官窯在我曾生活的現代,一隻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拍賣出2.81億港元的天價。

當時凌軒曾問我:為什麼這些能不斷生產出來的東西會賣得這麼貴重?

我告訴凌軒說,是因為物以稀為貴。

實際上,成化“鬥彩雞缸杯”的故事,讓這隻小小的瓷器,充滿著神奇的色彩。

明成化皇帝是促成“鬥彩雞缸杯”誕生的背後推手。

成化皇帝看到宋代畫作《子母雞圖》,被母雞帶著幾隻小雞覓食場景感動,還在畫上題詩。

古代人對雞,心懷好感,因雞的諧音是“吉”,代表吉祥如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