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雲迷霧鎖(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族人從安徽休寧出的第十三天清晨,現天下起了雨,長輩們決定先不出。

昨天我看見了挖到的那個寶箱的銅鎖,十分古樸,就很想要來玩,但是蕭遙劍正忙著把鎖給自己的萬能鎖匙作配。

凌軒看見我喜歡,就說要給那把銅鎖配回鎖匙。

剛好這天下雨,今天不能出,凌軒就向客棧的店小二問了鎮上鎖店的地址。

還好雨勢不大,天色放光時,中雨就變成了毛毛雨。

吃完早飯後,凌軒、陳婉、蕭遙劍和我帶上銅鎖,還有幾個不甘在客棧枯坐的凌家子弟,有的打著傘、有的披著蓑衣,一起走出了客棧門口。

當我們來到一家門口掛著“梁鎖匠”的鎖店門口,看見鎖店正在下門板開門,準備做生意。

古代的金屬貴重,不會用作門,古代的門多是用木板做的,也有用竹做的,這就是古人口中所講的“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的由來。

古代的店鋪的門是木門板,早上開門時,要下門板、晚上“打烊”了,就要上門板。

古時大鎮街上的門板,每一塊近3米高,5o公分左右寬,五公分厚度,也是相當沉的。

小店鋪可能只有幾塊門板,而有些大店鋪可能有近二十幾塊門板。

上下門板都要扛得動門板才行,這可是實打實的體力活;所以開、關門的工夫,大多是由年輕人來做。

為了上門板時快捷少出錯,門板後邊一般還會用墨筆寫上左壹、左2、左3、右壹、右2、右3等次序,按照順序一塊一塊在排上去,門板最後還要在內邊上一條橫木,這樣門才會穩妥。

古時候的店家為防盜,一般都前鋪後居,店鋪會留下一扇活動的門板供出入。

言歸正傳。

鎖店的人跟我們打個招呼,讓我們入店稍等,下好門板後就趕緊迎了上來。

其他凌家子弟跟凌軒打聲招呼,就去看旁邊的店鋪了。

凌軒從懷裡拿出銅鎖,遞給店家。

店家接過來一看,對我們說:你們來對地方了,這是我家造的銅鎖。

凌軒奇怪了,問道:這家店不是“梁鎖匠”嗎?如果我沒弄錯,我的這把鎖可是陳鎖匠的造的。

店家微笑著解釋說:沒錯!小姓梁,陳鎖匠是我岳丈,他年事已高,平時沒有什麼事,一般不會這麼早出來店面的。

原來如此!

蕭遙劍就覺得奇怪了,就說:照理講,老人家的牌子比你久遠,為什麼不繼續用他的名號?

店家微笑著說:是這樣的,當年老丈人曾經因故歇業,鎮的另一頭就在那段時間另一個姓陳的鎖匠開了一家鎖店,也是叫“陳鎖匠”;新的“陳鎖匠”為了區分,他家的鎖的店家姓名是在左邊,而我家舊店的“陳”字,是在右邊。後來到我重新開鎖店時,就不好再用“陳鎖匠”了,就用了“梁鎖匠”。不過,本地的街坊都懂得區分我們,但凡維修或開我家造的鎖,都不會去錯地方。

我們聽了,紛紛點頭表示明白。

梁鎖匠手拿著我們遞給他的銅鎖,問凌軒:你的鎖是什麼問題?

凌軒說:要配鎖匙。

梁鎖匠看見了鎖的一面紋飾的正中位置,刻著的印章中一個小篆張字,收起笑容說:你們稍等一下,這把鎖,要請一請老岳丈才行。

我們面面相覷,不知梁鎖匠葫蘆裡賣什麼藥。

梁鎖匠說完,就拿著鎖向店鋪後邊的院子走了進去。

不一會兒,一名精神矍爍的老者手拿著那把銅鎖與梁鎖匠一起走了出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