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魚米之鄉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一行人從休寧出的第十七天,沿著昌江順流而下。

凌家子弟有的在船艙裡玩投壺遊戲,有的在甲板上看風景。

我和蕭遙劍走出船艙,上了甲板,此時太陽偏西,我們看見在昌江的南邊,有一條大河匯入。

我問船家那是什麼河?

船家告訴我:那是樂安河,與昌江匯合後,成為饒河。

我們的船搖入河面寬闊的饒河,只見一江碧水向西流,長河盡頭就是紅紅的一輪落日,景色非常壯觀!

蕭遙劍右手指著這三江匯合之處的一個地方說:那裡有一個碼頭。

船家說:那裡就是姚公渡。

我順著蕭遙劍手指位置望過去,只見河岸上有一處非常寬闊的碼頭,密密麻麻的起碼有十幾級的紅色石頭臺級,伸入河中。

船家說:姚公渡擺渡饒河南北岸,饒河的北岸、姚公渡碼頭的西面就是鄱陽縣城。

我看見我們的船,正向著饒河北岸的姚公渡碼頭靠攏。

我記得現代史料曾記載:姚公渡古碼頭就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的鄱陽港,顧名思義,姚公渡的得名,就是姚姓艄公在此擺渡。

船靠岸後,我們的昌江遊船之旅,也告結束了。

江西的饒河源頭有南北兩支。

北支稱作昌江,源於安徽黃山腳下的祁門東北部大洪嶺,流經浮樑、景德鎮、鳳凰崗,到達鄱陽。

南支稱作樂安河,源於皖贛交界的婺源北部大庾山、五龍山南麓,流經婺源、德興、樂平、萬年,到達鄱陽。

樂安河比昌江長,故一向被認為是饒河的正源。

饒河曲折向西朝堯山和龍口方向奔流,沿途更有許多小河匯入,最後在蓮湖注入鄱陽湖。

我們從姚公渡北岸碼頭上岸,碼頭上有許多搬貨的人和牛車、驢車可供租賃,待我們把所有的行裝搬上車後,一行人浩浩蕩蕩向鄱陽鎮進。

今晚,我們夜宿鄱陽鎮。

從碼頭到鄱陽鎮,要走一段林道,林道兩旁農田廣闊,阡陌縱橫,農作物生長旺盛;遠方可見丘陵起伏,河流密佈,實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鄱陽鎮史稱吳芮故城。

吳芮是江西傑出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吳芮是鄱陽鳳凰崗鄡陽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吳芮成為番縣第一任縣令。

公元前221年,吳芮被秦始皇以番水,即昌江,為名,封為番君。

吳芮被封為番君後,番水和鄡陽結合,就成鄱陽,此也是鄱陽的來源。

吳芮也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時,吳芮被封為衡山王。

公元前2o2年,劉邦建立西漢,吳芮被封長沙王,女婿英布被封九江王。

公元前2o1年冬,吳芮故去,諡號文王。

到了隋朝,鄱陽湖流域被稱為饒河流域,鄱陽縣又叫饒州。

饒,就是物產豐盛之意。

饒河流域自景德鎮和德興為界,以上是重巒疊嶂,森林茂密,河流穿行於崇山峻嶺間,河面狹窄,水流湍急;以下,丘陵平原相間,河面漸寬,水勢漸緩,可通行較大木船。

當昌江和樂安河匯流而成饒河,經過鄱陽、樂平後,饒河就正式進入鄱陽湖盆地,地勢平坦開闊,水網稠密,水流緩慢;河流兩岸土地肥沃,村鎮密佈。

明朝的饒州府管轄著鄱陽、餘干、萬年、德興、浮樑、樂平、餘江七縣,古有“七縣之會饒州府,景秀江南魚米鄉”的美譽。

饒州府治原本在鳳凰崗的鄡陽、後來是古縣渡;漢代才到鄱陽鎮。

饒州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