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花雪辭樹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一行人從休寧出的第十七天,我們在鄱陽鎮的東湖邊吃完晚飯回到客棧,父親的一個故知剛好路過此地,與父親正在房間的小客廳裡閒聊。

父親讓凌軒、凌轅、蕭遙劍和我過去,坐在旁邊待客。

父親的這位故知,是泉州人,他給我們講了一個在泉州真實生的天道輪迴故事。

泉州蒲氏家族屠殺南宋宗室時,少數趙氏孤兒在外人幫助下得以逃生,隱匿起來,改姓為吳,但是死後下葬時,改回姓趙,這就是有名的“生吳死趙”了。

短短的四個字,背後卻是一個5ooo條人命的血海深仇故事。

不知不覺,夜已深沉,吳伯伯向我們告辭。

吳伯伯的客棧不在這附近,要走一刻鐘左右的一段路,父親擔心吳伯伯孤身走夜路不安全,就帶著我們,要將他送回客棧。

吳伯伯推卻不下,就高興地和我們一起走回去。

我們沿著湖邊棧道走,一邊是東湖廣闊的湖面倒映著星光,一邊是棧道旁低矮的水生植物;棧道下時不時有溪流奔突入湖,又似是流金溢彩;走在棧道上,雖不似白天時清晰,卻不遜於明月夜。

深秋的夜晚,充滿著寒意,卻不減我們的興致。

滿天的星光,彷彿都是為了照亮今晚的夜。

吳伯伯有感而,輕輕地說:野花作雪都辭樹,溪水如雲欲到門。

凌軒一聽即讚道:花雪辭樹,恰如一湖星光!好詩!好詩!

蕭遙劍聽了後就問道:吳伯伯,這可是貝瓊的詩?

吳伯伯驚愕地問:小兄弟,你是怎麼知道貝公的?

蕭遙劍說:我讀過他的《清江詩集》,隱約記得內邊有這麼一句詩。

吳伯伯讚歎地說:小兄弟真是博聞強記啊!

吳伯伯這時說道:我小時候家住海昌*,曾拜貝公為師。其時正值元末亂世,貝公隱居教授學生;他博通經史百家,傳道授業、行雲流水;性格坦率,不修邊幅;深得我們學生的尊敬和喜歡。

父親說:拜得名師,實是難得的緣份!

吳伯伯點頭稱是。

吳伯伯又說:後來我家遷回泉州後,就沒再師從貝公。張士誠佔據平江時,貝公隱居殳山;張士誠找人請他出來擔任官職,貝公以各種理由推卻;洪武三年,貝公被朝廷徵整合為修《元史》中的一員。他為人謙遜又正直,堅持認定的真理;在朝中也得到許多有識之士的讚賞,但是他提出的意見,多是正道,故皇帝多不採用。洪武十一年,貝公獲准歸老返鄉,第二年就在家中去世,也算是避過了洪武十三年的胡案。

我們聽了,都紛紛表示沉默不語。

吳伯伯說的“洪武十三年的胡案”,正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

此案中,朱元璋讓胡惟庸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宰相;連當初推薦胡惟庸接任宰相之職的李善長,也因此案被朱元璋滿門抄斬。

138o年的胡惟庸案,連同後來的1393年的藍玉案,被胡拉強牽入案被殺者達四萬人之多!

凌轅這時候問道:吳伯伯,貝公與胡案有關係麼?

吳伯伯說:非也!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貝公一生著作甚多,從中找出牽強附會實是不難。

蕭遙劍說:是啊!我曾記得貝公有一詩這樣寫的“兩河兵合盡紅巾,豈有桃源可避秦?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要知道,皇帝就是淮人啊!寫得越多,越是不知道哪一句得罪了人!

吳伯伯說:說得對!我覺得凌家決定遷居雲南真是太明智了!是非之地,不要逗留!

吳伯伯真是太敢說了,也這許就是跟父親十分投契的原因吧?

生逢亂世,身處權力爭鬥的旋渦,想獨善其身真的很難!

正說著,我們一行人就來吳伯伯的客棧門口。

父親和吳伯伯兩人相對作揖、互道珍重,並約定日後在雲南相見。

我們往回走回客棧休息。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