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清秋紅蓼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的船經過老爺廟水域後,船伕跟我們說起老爺廟的沉船故事。

原來與老爺廟隔湖相望的,就是廬山的落星墩。

當我們的船駛過落星墩的時候,只見目測可見它是一座小石島,方圓約一百多步左右,島上清晰可見建有許多亭臺樓閣掩映在竹林和綠樹之間,不似現代時,僅有一座牌坊、一禪院、一個觀景臺和一古塔。

船伕對我們說:落星墩上的建築都有近千年的歷史,歷代屢經維修,得保不倒。

我問船伕:聽說落星墩常年受湖水漲潮時浸泡,為何落星墩上的建築能千年不腐?

船伕說:既然是天上掉下來的星星,就一定受到上天的護佑。

這時三叔剛好經過,聽到我們的問話,就插口說:你們現在看到的落星墩,是表面的建築和樹木;而落星墩每年都有一次現真身的機會,就是在鄱陽湖冬季的枯水期,也就是鄱陽湖由湖變草原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落星墩有如一座突出於一望無際綠草原中的小山峰,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走路來看它。我也曾去看過,看見落星墩的山體本身就是密度大,不易風化;而人們在它的周圍更是用石頭建了圈的圍牆,這樣更可以起到保護山體的作用;而且,石墩上的建築,又都是以能耐水浸泡的石頭建造;歷朝歷代又倍加維修加固,當然可以千年不倒了。

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

顧名思義,人們自古就傳說,落星墩是天上的墜星掉下所至。

傳說歸傳說,據我們現代的知識可知,如果天上的隕石掉下來,絕對不會像有起重機幫助那樣軟著6,而是會在地球的表面砸出一個巨坑;大概是落星墩立在湖中太特別了,所以人們才給它這麼一個美好傳說。

我們正說著,現前邊的船繞過落星墩後,就駛向湖的西北岸,即廬山的方向停靠,今天的航程太緊張,原來這時已經是下午三四點的時光了,這時太陽偏西,在雲層裡探出頭來。

我們自從早上吃過簡單的早餐後,一直都沒有再吃東西,直到這時,緊張了一天的神經才放鬆下來,才感覺到肚子真有點餓了。

我們停靠在一個很大的渡口前,這裡已由九江府安排了接應過往運載移民的船隻補給,預先從湖的西北岸上的鎮面,找了許多當地的飲食店和小販等在渡口的堤岸上擺起了長長的攤檔。

三叔手指著岸上的方向,告訴我們:向那邊走幾里路,有一個小鎮,叫蓼花鎮,因蓼花池而出名。

蕭遙劍聽了就說:花逢秋至盛,人愛水邊紅。蓼花可是《詩經》裡最美的野草,現在是深秋時候,應是蓼花最盛時。

除了一些長輩不下船外,三叔還安排了十個年輕力壯的凌家子弟留在船上守護財物,其他人則下船,走上堤岸去看有什麼可以吃的。

當我們緩步走上堤圍時,我們真是驚呆了!

真的一如蕭遙劍所說,堤圍的一邊是暗綠的湖水,而另一邊是一望無際的粉紅色的蓼花草叢,粉紅的蓼花任性地充滿了我們的眼眸,安靜而燦爛地一直向著遠方延伸。

正是:

冷雨豔留蘆荻岸,殘霞涼繢水雲槎。

清霜寒露楓江晚,此是芙蓉結伴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