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蘄州團黃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話說,我們今晚在蘄州城內住宿,在臨近西門的飯館吃飯時,飯館老闆跟我們說了許多蘄州城的城牆和城門的故事。

這時店小二為我們每桌都擺上一壺茶,併為我們的杯喝上茶水。

老闆說:各位,遠道而來,請品嚐我們蘄州著名的黃茶,是用這裡的泉水泡的!

三叔聽了,拿起茶杯,放在鼻下,深深呼吸一下,輕抿一口,讚歎道:真好!蘄州黃茶久負盛名,但是用別處的山泉水沖泡,香味遠不及此地。

四叔說:是啊!蘄州是著名的黃茶茶鄉,蘄州產的“蘄門茶”和“團黃茶”與霍山“黃芽茶”並稱“淮南三茗”。但是有好茶,還需配好水!茶聖6羽曾評各地泉水,以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為第一,無錫惠山寺石下水為第二,蘄水蘭溪石下水為第三,峽洲扇子山有石突然,淺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雲蛤蟆口第四,蘇州虎丘寺泉水第五,廬山招賢寺下橫塘水第六,揚子江南零水第七。

四叔所說及的天下名泉,是茶聖6羽走遍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蒐集茶葉產製資料時,積累並記錄的品泉鑑水的經驗。

茶聖6羽所記載的名泉,直至現代,仍舊為人樂用。

天下第一泉是廬山康王谷水簾水,就是現代九江市廬山主峰大漢陽峰南面的康王谷中,叫作谷簾泉。

天下第二泉是無錫惠山寺石下水,就在無錫惠山古鎮惠山腳下錫惠公園內。

天下第三泉是蘄水蘭溪石下水,是指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蘭溪鎮三泉村溪潭坳河濱峭壁石下。蘭溪石下水的特別之處是,當山泉流入蘭溪河,卻不會與河水相混合,泉水獨流一線,清亮透明。

天下第四泉是峽洲扇子山蛤蟆口泉水,是在四川重慶市,現代的扇子山已不復存在,扇子山段的長江就是瞿塘峽,即中峽,又稱峽洲。

天下第五泉是蘇州虎丘寺泉水,就是現代的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山的觀音泉,因位於觀音殿後,又名6羽,傳說6羽曾教當地茶農取此泉水澆灌茶樹,所產茶葉有一種特別清香。

天下第六泉是廬山招賢寺下橫塘水,就是現代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和大漢陽峰夾峙的深谷:棲賢谷,這裡彙集了百多道溪流,有近2o多處深潭澗水;深谷中曾有一座棲賢寺,在寺前岩石縫中流出,被6羽贊為天下第六泉。

天下第七泉是揚子江南零水,就是江蘇省鎮江市金山寺以西半公里的石彈山下的泉水,此泉在清朝以前,位於長江江心漩渦亂石中,盪舟取水、波濤洶湧,取水極不容易。

言歸正傳。

我們低頭看著眼前的蘄州黃茶,只見茶湯透亮微黃,茶葉一葉一芽、色帶幹黃,十分可人。

茶水入口醇厚甘滑,香氣逼人!

四叔手持空杯感嘆道:怪不得蘇東坡擔任黃州團練使時,曾親自護送團黃茶進京,後寫文章感嘆平生未嘗團黃為人生一大遺憾。

老闆笑著說:蘄州團黃茶,其實因為茶農陰差陽錯的錯誤操作而誕生的。蘄州茶本屬綠茶,有一道叫“燜黃”工藝,誰知高溫殺青不透,將茶葉燜黃,茶農不捨得茶葉,就繼續工序,誰知後來泡茶時現,蘄州本地產的茶葉,這樣處理,反而更香更醇!這樣就有了團黃茶。蘄州團黃茶在唐代時還成為了貢品。元朝馬端臨說過“蘄門團黃,茶之極品”!

蕭遙劍興奮地說:原來歐陽修的詩中所說的“共約試團黃,何茶有此香”的團黃,就是指蘄州團黃茶!

老闆說:對!蘄州團黃茶,亦是黃茶的始祖。

事實上,蘄州團黃茶一直為世人所稱讚。

在凌家人所在的明初洪武年代之後的明朝明武宗年間,蘄州城出了一位中國古代十大名醫之祖:李時珍,他就曾盛讚蘄州團黃茶,他說:茶之美者,蘄州之團黃!

正是:

風物長宜放眼量,不畏浮雲遮望眼。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