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五龍捧聖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一行人興沖沖地跟著店小二來到蛇山山麓,才知道,這時候的黃鶴樓屬於楚王朱楨的皇家御用花園,不對平民百姓開放。

話說,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楨與武昌的緣份很深。

朱楨出生的資訊剛好與武昌平定的訊息同時到達,朱元璋大喜說:“子長,以楚封之。”

朱楨六歲時,朱元璋封他為楚王。

朱楨十五歲時,就奉命陪伴當時的太子朱標一起學習和生活,作為重點培養物件。

朱楨自小就有大將之才。

十七歲時,朱楨率江夏侯周德興平定蠻夷,這時開始就籓武昌。

此後經年,朱楨帶領明朝的名將湯和、江夏侯周德興一起,掃平了江城城周邊的湖南和貴州的蠻夷動亂;後來更是穩定朝廷西北後方的主要力量。

朱楨領兵帶將的謀略能力,備受朱元璋讚賞。

直到公元1389年,亦就是我們凌家人遠赴雲南路過武昌城的時間,朱楨調任南京宗人府任右宗人。

怪不得在我們眼前的明初黃鶴樓,不似那些風景名勝,樓臺牆壁飾以大紅,外加明黃描邊,顯現一副皇家氣派!

既然是皇家園林,我們此行路過,也就只能仰望黃鶴樓了!

蛇山的西側山巔是黃鶴樓,而東側山巔是江南園林。

凌軒看到蛇山上的建築後,感嘆地說:黃鶴樓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而在東側山巔居住,在那裡更是真正的居高望遠,整個江城和滔滔長江盡收眼底。

店小二聽了後說:蛇山之巔園林,並非是楚王府,楚王府是在蛇山山麓之陽,楚王每年夏天都會到靈泉山避暑。說起來,這靈泉山又叫江夏山和夾山。

蕭遙劍聽了後說:江夏山?這裡是否有漢代樊噲之墓?

店小二吃驚地說:對呀!這位小哥你是怎麼知道的?

蕭遙劍說:史書曾有此記載啊!漢高祖劉邦賜江夏為舞陽侯樊噲封地,樊噲死後,就葬於江夏山。

店小二說:對,樊噲墓就在靈泉山的天馬峰下。自漢代起,樊姓就在此聚居;後來更有李、杜、張、沈、曾、董、鄒,合共八大種姓族群的官宦世家在靈泉山隱居;唐朝時,一位當朝宰相開基造屋,鑿地得泉,得東西兩井,神奇的是,東井冒氣,則預兆明天天晴,西井冒氣,則預兆明天下雨,比占卜還要靈驗!所以稱為靈泉山。此盆谷之地,被稱為“靈泉古市”。

凌軒說:這麼多官宦人家聚居此處,一定是風景特別優美的地方。

店小二說:是啊!靈泉山是夾在南北兩條山脈中間的一道幽谷,唐朝時故稱為夾山。靈泉山兩邊群山逶迤、無邊碧浪,匯流而下形成湖泊,山谷之間,常年雲霧繚繞,仙氣飄飄。元代一位宰相來到此處,一看山頭就說,可惜此處是陽宅,如果用作陰宅是極佳位置。

凌軒說:這樣說法,怕山谷會變成墓地了。

店小二哈哈笑說:說對了!當時這位宰相就叫了理學師前來查堪,理學師說此地為“五龍捧聖的吉地仙壤”,然後,朝廷就開始將山谷裡集住的數千戶人家遷往山外,將環山一帶劃入王陵區。

我聽後微微一笑,當年遊北京明十三陵時,就聽到過明朝皇室陵墓分居兩處,在北京有明十三陵,另外在武漢有明九王墓。

楚王朱楨死後就是葬在靈泉山,另外還有八位王爺亦是葬在靈泉山,所以靈泉山後來也變成了龍泉山。

古人常用先人葬於靈穴,來興旺後世子孫。

龍泉山共建有楚國八代王,計有昭、莊、憲、康、靖、端、愍、恭、賀九王的陵寢與陵園。

說來也奇怪,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楨就藩,至崇禎十六年,即公元1643年,由張獻忠攻陷武昌城,沉朱華奎於江;明楚國共傳八代九王,立國263年。

靈泉山既然是“五龍捧聖的吉地仙壤”,俗話常說“九五至尊”,那麼集齊明朝楚國八代九王葬於此地,是巧合還是冥冥中註定?

當然這些後來生的事情,我是一句也不敢講的。

言歸正傳。

我們一邊聊著,一邊往山下走去。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