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靖江王廟(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凌家人從安徽休寧出的第三十天下午,來到了蒲圻,也就是現代的赤壁市,即三國時期生赤壁之戰的地方。

蒲圻,原指長滿蒲草之湖岸。

圻,古漢字通假“碕”,指曲岸。

當我們來到此地,可以看到長江彎曲的張臂環抱著蒲圻,江岸非常廣闊。

我們的船,直接進入蒲圻的內河,船伕告訴我們,蒲圻外有長江圍抱,內有河流透過。

一條大河從東而來,流過蒲圻,向西匯入長江中;到了刀環口,即蒲磯口的地方,分成東西兩條河流。

東邊的一條叫6水河,西邊的一條叫玉帶河。

我問船伕:我們現在行駛在哪一條河?

船伕說:我們正在6水河上。6水河與6遜有關。三國的時候,6遜代呂蒙屯兵刀環口,孫權為了彰其功,將刀環口賜名為6溪口,在鳳山監東邊流入長江的河流就叫作6水河,在鳳山監城西邊的流入長江的河流就叫作玉帶河。為了清楚區分,6水河流入長江的地方叫作江口;玉帶河流入長江的地方,叫作河口。

船伕又指著6水河的東岸說,那邊就是蒲磯洲,轉過身來,指著6水河的西岸的一座城池說,這邊就是鳳山監。

我們看到船伕所說的鳳山監,是一座有著四門城牆的城池。

遠遠看見前邊的北岸上,臨江有一座靖江王廟,廟對開位置的河流中間,有一座小島。

船伕指了指那座小島,對我們說:那裡就是刀環口,又叫蒲磯口,也叫6溪口。

當我們看見6溪口的時候,船卻拐彎向南行進。

船一直向南行駛,在一座簡易的木橋前,停泊靠岸。

我們帶著簡單的行李上了岸。

在這個位置,一直到了明朝崇禎年間,由6溪秀才馬玉龍倡議在玉帶河上興建了龍珠橋,才有了現代的那座明代石橋,橋名:龍珠橋。

我們走過木橋,就看見船伕剛才口中所說的叫鳳山監的城池。

木橋正對著的是南門,穿過城門,進入城中,只見城中筆直的主街道兩旁商鋪林立,人來人往,十分興旺。

我們找了客棧住下後,太陽也近西。

由於連續幾天都住在船上,舟車勞頓,吃得也相對簡單,家人們就通知說,放下行李,先吃飯。

吃飽飯,天色尚早,年輕人又滿血復活了。

長輩們回客棧休息和洗浴,我們就找了客棧的店小二帶路,逛一逛鳳山監。

其實我們最感興趣的還是這座城池為何取名鳳山監。

店小二說:鳳山監原本是一處長江沖積而成的沙洲,初時只有禽鳥在此生息,後來有漁民定居此處。三國爭戰之後,在此建“呂蒙城”;唐朝時,在這裡設立了漁業監徵課,對漁業進行管理;又因沙洲多禽鳥,故取名鳳山監。

原來這樣,我們聽了都紛紛點頭。

店小二說:鳳山監的城牆還是唐朝時候建築的,現在還保留得十分完整。

走在鳳山監城內,現城內的道路十分規整簡單,主幹道路成十字將整個內城劃分四份;十字對應的四角,分別是東南西北四道城門。

木橋連線的是南門,進入南城門後,左手邊是一個倘大的廣場,右手邊是商鋪;再往前走,十字的上半部分都是商鋪、客棧、人家,走到盡頭,就是北門,北門出去就是涉臨長江。

我們看到如此大的廣場,都覺得有點奇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