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新技術的運用與磨合(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c國科學院現了章魚的身份,不過為避免過強的目的性把人逼走了,暫時還沒決定怎麼從他那弄情報。

科學院外面,最近各部門也是忙到腳不離地,特別是建築、工業、武器設計幾個部分,有一大群人半個多月沒沾過床鋪了。

進展也足以讓人欣慰。

新的導體白魔導ZeRo進入量產試生產階段,這個階段裝置會跑完整個量產流程,根據情況會隨時停產對裝置進行調整。

全新鈉電池生產基地還早,不過已經有改造的電池廠也開始試生產,反正在確保能對抗怪獸前,這東西短期內不會面向商業鏈提供供應,幾百噸的日產量東拼西湊還能用一用。

武器設計局早在這些東西準備量產時就拿到效能表,提前進入武器設計階段。

已經投產的鈉電池,能量密度是現有高效能鋰電池4.2倍,八倍的版本還要等新工廠新生產鏈。

對比大坨的氫燃料電池,固態電池更容易提高最終電流和電壓,因此4.2倍版本的效能提升雖然不大,但仍然比現有的一大串車隊帶一輛鐳射坦克的方案好。

導體問題解決後,電磁武器的能耗實際比鐳射小很多,因為絕大部分能量最終並不會轉成動能,會隨著線路閉環流回電池組。

具體電池承載能力,在武器設計時還沒有出來,設計局決定還是保守些,透過電容組給電池組提供能量回流的緩衝時間。

最終的結果,由之前十幾輛車的大車隊,變成四輛車,電池車的重量被控制在五十噸以下,燃油電車被徹底放棄。

一輛電磁坦克配三輛電池車,雖然作戰前還是需要一定預備時間,但效率比大車隊好了不少。

電磁坦克的部分,用一個十幾噸的電力系統,保證脫離車隊後還可以射兩枚炮彈。

口徑選用的是五十毫米,彈丸材料暫時沒辦法,不過造型可以“借鑑”遊戲裡的大口徑彈。

遊戲裡的電磁彈彈體比較長,有刻紋。

按理說阻力跟表面光滑度有關,有刻紋應該會增大阻力才對,可實驗結果卻證明,確實能減少阻力。

武器局也不想搞懂原理,那是物理和流體方面的事,他們只要知道這麼做能降低阻力就夠了。

他們不知道,其實這個時候,流體研究所對相關外星知識有深度研讀的人的確能給出解釋這是一種彈體的等離子化防禦措施,利用氣動加熱時讓一部分表層提前燒掉,形成等離子流以降低後半截受到的阻力。土球現有的材料很明顯跟該理論還有億些差距,所以他們根本沒提這個事。

總之雖然跳過了一些理論環節,在量產導線出來之前,武器局已經用老式的實驗電磁炮做了測試。

等量產導漆包線到位,武器局第一時間拉著車隊到指定廠家現場造炮,進行第二輪測試。

科幻作品裡總喜歡把高能武器做成截面為方的,經常會有炮體分成幾瓣的,好像這樣就更科幻。

武器局告訴你,還是得往圓的造!

當然可以浪費些材料把外殼做的方一點,但做得越多錯得越多,可能會對武器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干擾。

現在大家沒時間做大量的前期理論論證,按冷卻、保養等要求一折騰,最後就是個圓的。

五十毫米的口徑,外徑足有二百二十毫米,加上隔熱包覆層更粗。

白魔導ZeRo理論導溫度能過攝氏零度,但實際量產出來是263k,既零下十度,這個溫度對現在的冷卻液系統並不難達到,但武器局考慮環境熱量、彈丸因技術問題在炮管內摩擦生熱導致部分導體臨時失效甚至融化等因素,弄成了現在這樣。

這麼粗的管子,還要足夠的長度來讓彈丸加,最後弄出來更像是裝甲自走炮。

其實仍然採用炮塔這個概念,而不是新式的卡車炮,也是考慮冷卻的結果,電磁炮不但炮管需要冷卻,整個電力系統都一樣,封閉的炮塔更容易控溫。

通知電力局,拉著個移動變電站開始長距離火力測試。

前面幾炮根本打不到東西,這都很正常,負責操作的戰士們沒用過電磁武器,武器局的人也不知道幾公里外電磁彈丸的彈道變化如何,射表需要不斷射擊喂出來。

打了二十炮,終於有一炮蒙中五公里外的鋼製標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