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星碎參上(中)(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兩撥導彈之間有十分鐘的時間差,後續還夠調整策略,透過衛星資料鏈強行改為啟動突防同時進入起爆倒計時。

期間總部也忙著還原前一波導彈的情況。

無人目擊的情況下,只能透過分析間諜衛星資料還原現場。

間諜衛星的飛行高度有高有低,高的負責通訊,低的負責拍照或錄影。

通訊衛星很容易就確定了第一波導彈的最終飛行軌跡。

倒是錄影的那邊把一群人急白了頭,第一次覺得導彈塗裝成那顏色就是坑自己。

飛行器塗裝,大家都遵守著一套規矩從地面看與天空融為一體,從上面看與地面融為一體,海軍武器自然是海天背景。只有隱身型的不這樣,因為暫時還沒弄出那麼多種顏色且效能一致的隱身塗料,一顆價錢還不如隱身塗料貴的破導彈需要隱身嗎。

沒有辦法,只能把通訊衛星確定的航跡疊加在錄影上,一點點畫素辨識。

大家很快啊,五分鐘,確認了第一波導彈的確有命中星碎軀幹,但並不是鐳射照準區,應該是因為星碎太大而且在動產生的巧合。

結論是犧牲飛行員當時的決定沒有問題,戰鬥部雷達無法接收到鐳射訊號,的確需要飛行員目視確認合適的起爆點,只是後面飛行員在操作過程中出了點問題。

此外,導彈穿透星碎軀幹,還讓人學到了一個新的知識點近炸引信對避難中的星碎不起作用。

別看幾顆導彈飛海里了,說到底都是人類幾千年戰爭科技積累的最終結晶,一旦核彈頭安全鎖解除,起爆方式可不僅是碰觸爆炸和手動控制。

巡航導彈進入突防階段後,會啟動主動索敵雷達,它與戰機的武器雷達類似,只能照準一個小角度錐形區,借用反射波確認敵人的方位、距離,以此為基礎實現指定距離的爆炸。很可惜,這項功能對避難中的星碎不起作用,情況類似於接收不到鐳射照準訊號,射出去的能量似乎在星碎身上消失了。

總之,現在剩下的引爆方式還有兩種,倒計時和遙控。如果是彈道導彈,設定引爆高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幾分鐘裡,a國大中洋總部做了許多工作,還在天上飛的戰機駕駛員們也搞清楚了接下來的戰鬥方式。

儘管內心有點怕怕,但在戰鬥任務中他們是專業的大兵,只要是合理的作戰任務,並不會想著要飛回去毆打上司。

引導第二批導彈的戰機開始拔高高度,高度表很快突破一萬兩千米。

導彈已經抵近目標,一架戰機低頭讓高度換慢下降,同時幫助導彈制導,另外三架戰機繼續拔高。

飛高有什麼好處呢?

雖然站得遠看的高,不過星碎四百多米長的巨大體型,有個兩千米高度,天氣晴朗時就能在一百公里外目擊。

飛高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核爆對戰機的威脅。

核爆從內到外分為高能區(火球)、熱輻射區、衝擊波區,戰機當然不可能停留在前兩個區,在熱輻射區稍微靠近一點,飛機都會融化,但按照作戰指令,也跑不出衝擊波區。

提高高度有一個好處,聲音的傳播度會隨高度增加而變慢,傳導聲音能量的粒子變少,當然也能削弱衝擊波威力。

導彈距離目標三十公里,換一架飛機低頭,之前負責引導的直接做滾筒機動後撤離。

二十公里,再換飛機。

十公里,索敵雷達在人工干預下正常啟動,天上也只剩一架飛機對著星碎的側上方飛,高度已經達到一萬八千米。

最後留守的戰機所處的位置,垂直點已經越過星碎,看不到它巨大的身軀,只能透過全景頭盔,用衛星訊號分辨星碎和導彈的相對位置。

這位駕駛員也是最後一道保險,如果導彈遠離星碎時仍未爆炸,將由他按下開關。

也無需太害怕,雖然核彈的當量有點大,但足夠高的高度,戰機本身的音效能,綜合安全度不會比早期投核彈的四臺螺旋槳的轟炸機低。

不過這套操作最後白操心了。

全景頭盔裡,導彈和星碎還剩一公里時,白光佔據了整個視野。

還好戰術得當,飛行員此時是背對核爆點,還有機體和頭盔保護,否則就看到這個閃光,以後就得從飛行員序列裡退役。

按計劃,看到閃光後不等視線恢復,按平時的操作習慣開加力,既動機載。

十幾秒後被衝擊波追上,震動感一般,裝置……都行。

鬆了口氣的飛行員,操作飛機左傾九十度,繞著火球飛行,這樣的機動姿態,一會之後他已經能直接看到火球。

此時還在燒的是常規意義上的火球,伴有大量在熱輻射區外圍開始冷凝的水汽,並不傷眼。

大約兩分鐘後,飛行員以不太好的語氣彙報“它還在,重複一遍,目標仍然存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