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上太空(三)(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c國的動員能力真的有點厲害。

考量了各方面因素後,決定把運輸磚牆、防彈布等建設材料的火箭,射流程極簡化。

有多簡呢?

火箭從鐵路線上運到射中心,一邊做檢查一邊組裝,裝好了過一遍機器檢查,就等射視窗。

用的是老型號火箭,量產化的生產時間有限,因為很多零部件為了釋放應力,早就造出來放在那了。運輸環節早已經有案例,照搬即可,不需要再經過多部門開會溝通。

六天,在量化火箭計劃出來後,只用了六天時間,第一批次的兩具總重量兩百噸級的火箭就立在兩個相距幾千公里的射場上等待射。

後續還會更快,因為廠家們已經不需要再為一個零件需不需要開模具頭疼了,就按生產火車車廂那麼造,全零件量產化!

為了加程序,還弄了一批造導彈的技術人員,去一些民間企業做生產指導,以更高效的提供部分元器件。

第八天,三具火箭趁著射視窗,在前後幾個小時裡被射上天。

章魚基地的學者,還專門找到章魚,給他看貨物對接影片。

說實話,章魚對此有點疑問,不知道遊戲重置方上哪找來的歷史參考文獻,古代人真有這效率嗎?如果是真的史實引數,難怪從火箭到自動化拖了那麼久呢,低階自動化沒太多必要啊。

火箭和導彈的確是同型別技術,但火箭和導彈,在金錢計價的世界裡也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導彈只是火箭的簡化和極簡版本。

幾天的時間就把火箭量產化了,按這個步子走下去,怪獸也可以打一打啊!

而c國科學院和航天部門此時也是痛並快樂著。

快樂的部分,有簡化流程後批全部射成功的,有工作幾十年第一次看到多個射場同時矗立火箭的,也有為國家力量自豪的。

痛的部分,有燒錢太快的,有覺得時機不好的,有宇航員不夠的。

燒錢就不說了。

有人覺得時機不好,因為幾個月前,就是怪獸剛剛出現跡象,還沒確認會有小怪獸的時候,最後一批換班的宇航員裡,有兩個外國人。

一位是來自R國的多姆卡科夫斯基,四十歲的資深宇航員,上過前R國聯盟體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有多次處理空間站故障的經驗。

一位是來自西中洲的年輕科學家,年僅三十二歲的植物學家弗雷德裡克艾伯特,因為在一眾外國報名科學家裡生命體徵、心理健康度最好而被選中,負責推進多國合作的太空作物研究專案。

上頭沒覺得要保密,量產計劃啟動後並未限制兩位外國航天員的通訊權力,只是航天系統和科學院的人,覺得咱們突然弄出外星科技的空間站,是不是保點密好些?萬一a國人拿航天戰機打咱們怎麼辦?

宇航員不夠就更頭疼了。

幾天前才說要宇航員,突然就送了十來噸建材上去。

磚牆,每平方米十八點五公斤,為確保焊接工作量不至於無限量增加,儘可能利用好火箭整流罩內直徑,三米出頭。

最大的一塊板材包括彎折也只有十二平方米,十來噸建材裡,大大小小的板材足有一百二十幾塊,焊縫總長度過六百米。

在地表上焊六百米的焊縫,那都不算小作業了,放去太空裡,是要折騰死宇航員啊。

就這,都還沒算少數八、九平米和那些有倒角的板材、幾百公斤的焊接裝置,在太空位移過程中要給宇航員帶去多少麻煩和危險了。

其實部分問題前面幾天已經有人提出,只是因為宇航員們在天上,溝通起來還是認知不清楚。

現在第一批次產建材送到,幾名宇航員出艙工作了一圈,回來啥也不幹,連線接受多個部門、廠家的詢問,看到到底是些什麼困難,要怎麼解決。

宇航員的訓練中,動手能力十分重要。

對於初步探索外層空間的人類,很多問題在地表上根本想象不到,同時出於包括維持心理健康的原因,會允許宇航員帶一些個人物品上天,有時候,在大群專家大佬的幫助下,這些個人物品,加上空間站裡拆下來的一些不重要的東西,都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道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