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太空垃圾處理方案(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死亡權杖建造流程啟動後,R國射了一枚載人火箭作為支援。

R國吃老本的問題不再複述,他們的載人火箭最大攜帶三人,按c國標準修改了對介面規格,將會與舊空間站對接。

本次只乘坐了兩人,三個月後將連同在舊空間站的一名R國宇航員一起,把三人及兩百公斤不可再利用垃圾送返地面。

提到垃圾這件事,c國科學院與航天部門最近也有一些討論。

之前使用的垃圾回收方式,既利用貨物補給艙返回時順便把垃圾帶回,按以前的空間站職能,沒有任何問題。

未來空間站出現之後,情況有了變化。

未來空間站必然要開採小行星資源,垃圾、礦石廢料要有個去處,這些東西的分量會遠遠過貨運艙的運載能力。

直接用粘合劑把這些東西粘連在一起往大氣裡丟,成本最低,而且因為粘連的關係,一進入大氣就會分散開來燒個乾淨,不會落到地表。

不過這種方法會有一種奇怪的粉塵風險,既粘合劑過早失去粘性,導致一部分細微粉末及小顆粒被稀薄大氣彈回軌道上,天長日久有可能形成類似行星環的東西。

當然也不用等到行星環階段,只要小顆粒及粉塵被拋飛,就會對近地軌道的人造衛星造成威脅,形成一定密度後甚至能影響到衛星的訊號。

本著對母星負責的態度,最節約的方案自然用不了。

方案二,還是往地上丟,不過這次要打包,直接在未來空間站生產垃圾箱外殼,把垃圾裝進去往地上丟。

該方案成本也幾乎可以忽略,採用薄鋁殼,用電磁彈射的方式,甚至不會產生投送成本,只有造鋁殼的消耗。如果小行星含鋁太低那就用鋼殼。

鋁殼是該方案中的優選,鋼殼的問題在於熔點偏高,投放頻次高了,有一定機率出現直接砸到地上的情況,不過算好彈道,能保證都會掉海里。

方案三,則是往月球丟。

毫無疑問,比起丟回大氣裡,往月球丟的成本相當高,乍看甚至是完全不合理的。

科學院提出這個方案的理由,是為月球基地做貢獻。

人類想要涉足宇宙,而不僅僅是滿太空隨便亂丟小號實驗垃圾(探測車、探測衛星),開月球就是必然的一步,因為只有那裡,才有相對於小行星幾乎無限的鐵資源,既避開了母星大氣造成的射困擾,開難度也遠低於一次次的挑選、牽引小行星,只是前期投入特別特別大,要實現加工生產能力比現在的未來空間站還誇張。

近地軌道,與載荷等重量或略多一兩成的推進單元,就能把貨物投送至繞月軌道,更進一步,一百噸的運載工具(含載荷),大約能送達三十五噸上下物資到月球地表。

在擁有未來空間站的加工能力後,從地表一次性把貨物丟去月球,顯然不是最科學的路徑。

而月球垃圾方案,其實也是藉著投垃圾的由頭,順便把礦渣、可以改造做艙室的外殼送去月球。

礦渣這個東西很有用,但未來空間站所處的位置,還不適合將其利用起來,如果是月球表面,就能用來做高效能混凝土!

根據方案二和方案三,未來空間站還需要有垃圾分選能力,這項在地表很容易做的工作,放到軌道上反而變難了很多,科學家們正在想辦法。

回到空間站。

西中洲各國現F國偷跑,自己這群被甩到一邊,表示不服,也決定對未來空間站投一筆,如果未來能多白嫖幾張船票那是再好不過了。

這筆投資是支援一顆冰質小行星。

在太空裡,冰質小行星受太陽風影響,產生的光效應遠遠過鐵質小行星,因此土球的觀測能力,能夠在更遠的距離現更小的冰質小行星。

3147德魯a,是一顆只有八百噸的冰質小行星,妙的是它即將飛過高層大氣,屆時重量還會再削一節,並且度、軌道也會改變。

度和軌道的變化會增加追擊難度,但相比之前c國從中軌道弄一顆上千噸的玩意下來,因為剛剛飛過大氣時軌道夠低,還是會容易一些。

不過問題來了。

西中洲工業空心化,雖然還擁有不錯的生產能力,但要臨時生產體系外的東西,會經常出現一個詞延期。

小行星可不等人,3147德魯a國了這一次,就算被地月系統成功捕獲,下一次迴歸到合適的軌道高度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了。哪怕是這一次,合適的捕捉視窗也不會過四十分鐘,延期的可能性是絕對不能忍受的。

恰好c國已經實際捕捉過一顆小行星,所以提供了該小行星的軌道資訊後,西中洲出錢,c國幹活。

其實錢現在在國際貿易中也沒什麼用,所以這些投資最後都會轉變為資源、貨物,經由幾條跨大洲鐵路送來c國。

人類被逼到牆角後,合作的傾向終於是更明顯了,c國對此表示歡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