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太空開發新階段(二)(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完成一次試射後,5號井進入整理、檢查,準備第二輪試射。

第二輪試射的火箭有些變化,名字變成了遠征一號丙。

甲乙丙三個型號,其實都出自於同一個火箭設計團隊。

甲型用於載人,也就是五號井設計最初的目的;乙型則是用於運輸重要載籌,裝置精密度太高,往往難以承受巨大加度的拉扯,所以乙型的最大出井度只略大於甲型。

丙型意在最大化利用級電磁軌道的力量,把儘可能重的載籌送上軌道。

丙型的長度,從乙型的三十米,增加到三十五米,其載荷段長度卻縮短了,加上上面級推進器,也只有十四米。

第二輪試射的主要載籌,是個水箱,裡面裝了三十噸水,含水箱,以及包含兩套爬蟲機械臂分裝件、五臺智人機器人及其各種工具配件、一套Rcs燃料再分配系統的貨艙,試射載荷總重量,接近五十噸。這個重量甚至距離5號井的理論載貨上限,還有一大截!

其中爬蟲機械臂,是老空間站已經有的裝置,這玩意可以藉助每個艙段預留的對接點,在太空站外爬來爬去,幫助進行對接、宇航員艙外工作等作業。

此時未來空間站上有兩套機械臂,不過只有基礎功能,新的還附有額外的分支機械臂,對後續的加工作業提供幫助。

Rcs燃料再分配系統,則是專門為未來空間站研製的新裝置。

由於未來空間站艙外作業非常多,原有的一次性Rcs組單元已經有點落伍,這套裝置就是配合一些新的Rcs組單元,在太空站裡實現Rcs再裝填,降低物資消耗。

再分配系統,更代表了一個正在加大投入的航天分支,再利用和再生,此處且不展開。

遠征一號丙的載荷總重達到次試射的兩倍,自重也多了八十噸,但這東西的出井度,甚至比丙型還快,接近三馬赫。

完全導化的電磁射井就是如此霸道,只要電管夠,射出井度什麼的,只是個資料設定問題。

出井後,遠征一號丙以5%的推力推進,度不增反降,達到一萬米高度時,外壁溫度臨近3oo度,並且卡住了。

這是另一個研究專案,目的是極限利用現有射規則,進一步提高燃料利用率。

三百度在氣動加熱中是個較為特殊的點,既某高度下,度剛剛夠觸氣動加熱時能達到的最高溫度。

本次射,將把外壁溫度全程控制在28o到35o度之間,看看到底能不能省下理論中那6%的燃料。

結果情況還可以,雖然沒達到理論值,但在第一級分離時,的的確確達到第二計劃軌道,比之前的方案省下大約3%燃料。

這個軌道的位置,比遠征一號乙試射時更高,近點一百三十公里,遠點二百公里,該高度如果自然回落,第一級需要幾年才能落回大氣層。

從太空垃圾管理的角度,這個射計劃不太好,但嘗試嘛,總是會有些無法兼顧之處。

有了這次經驗,之後的丙型可以把一級的比例略微縮小一點,把一級留在乙型的相同軌道上,兩三個月內回落大氣,併為上面級留下更多的燃料儲備,最終多餘的燃料,都可以被未來空間站回收。

兩次試射成功,5號射井供電網部分電機組暫時停機,全井進入全面檢修,並準備次載人模擬測試。

另一邊,一二三號井按射視窗,依次射正常元件。

因為軌道升高的關係,射視窗由之前的八十多分鐘,增加到了上百分鐘。視窗段略微增加更有利於連續射,每個射段,都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末端對接調整。

三天後,5號射井供電網再次提高電量,準備載人模擬測試。

先進行一次載人模擬,還是為了宇航員安全。

由5號井射的飛船,是一艘全新型號的載人飛船,名叫應龍。

以往c國載人航天,使用的都是2.5米直徑的火箭,載荷整流罩直徑小於3.35米,飛船本體各段直徑都在三米以下。

使用電磁井射,載荷段只能小於等於火箭主體直徑,用5米的射井,去射三米直徑的載荷,必然是巨大的浪費。

應龍採用了截面為類八邊形的幾何柱段,雖然為了保證長期內外壓差下結構不變形,仍然使用了有弧度的外殼,但已經比較像科幻片裡的飛船了——除了太陽能板。

前面提過,圓形截面的內空間有效利用率比較小,採用幾何構型,夾層裝置、管線的配置更合理,有利於降低檢修難度。

但有個重大缺點,截面非圓形的物體,以同樣的度再入大氣,升溫度會更快!

沒錯,應龍在設計時,就沒想過再次迴歸大氣層。

後續的逃生返回艙,將全部由1、2、3號井射專門的新式返回艙,與空間站進行自動對接。由於任務單一,這種返回艙會更簡單、成本更低,但安全性卻會更高,在空間站升軌之前已經完成了無人測試。

應龍總長度11.6米,截面對角線長度4.6米,上升座椅(從地表時射人必須躺著)達到十二個之多,也就是它一次能送十二個人上天!

除基本功能之外,初版應龍還帶有兩個側面對介面,可容納兩個裝備好宇航服人員的減壓室出艙口,以及一個接近四十立方米的貨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