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土豪的後路(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鯤鵬空間站完成了第一級微重力段建造後,於二月底,與等待了數月的級動能蓄電轉子結合,得以在同步軌道實現7x24小時穩定供電。

這裡強調軌道高度,因為軌道越高黑夜佔比越低,例如同步軌道無光照時間也就一個小時出頭,一些定位緯度更高的,被主星遮蔽光源時間更短。

鯤鵬空間站位於同步軌道,夜晚時間短,十兆瓦動能轉子的重量並沒有特別重,但設計中有預留冗餘,以後可以透過調整轉上限,犧牲一點壽命把儲能極限提高,最終重量仍然需要一枚特製火箭將其送來。

轉子及新增核心段與火箭分離,轉子安裝,火箭回投,這一套做下來工程量不小,到三月十日才完工。

其中火箭回投,也是近期完成標準化的流程,這類專供鯤鵬空間站的重型貨運火箭,是用之前捕捉小行星剩下來的那堆動機等零部件弄的,一次能把一百噸貨物投上同步軌道,當然往返也得耗費幾十噸燃料。總共有三套,最近一次探傷檢查顯示,三套一起大約還能進行二十次運載。

與轉子一同上來的還有新增核心段。

不算離心重力模擬主活動區,此刻鯤鵬空間站的柱段從頭到尾,分為死亡權杖二號機、十兆瓦蓄能轉子及動量輪模組、重力模擬區核心艙(滑梯入出重力區)、實驗柱段以及泊位段。

新增核心段,則插入二號機和動量輪之間,主要用於後續電設施、太陽能陣列、頭部泊位的擴建。

建築進度到此,也有了一定的物資儲備,鯤鵬空間站第二批人員已經可以入住,還是由未來空間站中轉。

a國的人類文明種子空間站計劃,也在第二批人員輪番上天時,進行了公佈。

它的計劃用一個詞就能描述造奇觀。

所謂展步驟,完全沒說明白。

a國的導體才勉強進入量產階段,永磁鐵方面,也是在怪獸危機後,才開放許可挖自家的稀土,因為之前最後一家永磁鐵公司都跑去c國了,現在還沒有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技術勢力就更拉跨了。

這樣的基礎下,要推出自己的電磁軌道射器遙遙無期。

他們的辦法是堆火箭動機。

介紹火箭時,曾經多次提到過特徵比衝的概念,它是動機最重要的能效指標。

技術水平不變,特徵比衝越大,必然造成推力減小。

其原理簡單說明,既比衝越高,燃料混合室的溫度也會越高,導致不得不對混合量進行限制,以控制溫度維持動機工作。

很多外行光看推力,就覺得新動機技術還不如幾十年前,完全是缺乏知識的表現。

比如只有十幾秒工作時間需求的單兵火箭彈動機,它推力比還大呢,沒見人誇過造這玩意的吧。

a國在把航天工業打包給私人公司後,透過大量的毀傷實驗,在推力和特徵比衝之間進行取捨,得到動機,然後便根據射需求進行動機堆填,今年三芯級聯裝共27動機的款式,已經把射重量堆到一千五百多噸,能投送近七十噸載荷進入低軌道。

此外,透過商人對極致利潤的追求,a國航天公司還掌握了鋼皮火箭和一級跳蚤火箭技術。

鋼皮火箭很特殊,這是一種極限降低射成本思路的成果。不需要內部骨骼構架,不需要隔熱層,射時會導致部分載荷燒壞也根本不在乎,就把幾毫米厚的鋼捲起來相互焊接成火箭及載荷段外殼。

優缺點都十分明顯,優點是成本極低,火箭外殼在總成本里幾乎可以忽略掉,缺點嘛,射失敗變成常態,哪怕展到今天,能有7o%成功率都是天公作美。

跳蚤火箭,既一級火箭回收技術,但是和一般從海里打撈回收不同,它是透過飛行控制,讓火箭自己落回射場的技術。

前面也介紹過,該技術經常讓人誤會a國人有外星科技加持,實際上跳蚤火箭的一級,根本就不會飛出大氣層,因為沒有出去,也沒達到軌道度,回落時也並不會遭受最高點近兩千度的高溫灼燒。

但不得不承認,隨著這項技術趨於成熟,一級火箭能夠反覆使用三到五次,殼體透過維護還能用更多次,的確大幅度降低了射成本。

綜合以上經驗積累和特色技術,a國是真的有實力,在沒有電磁軌道射器的環境下,建設大型空間站。

只不過此前a國認為隨著人類對太空了解深入,能透過空間站獲取的新技術增長點太少,再投入巨資興建新太空站浪費錢,不如白嫖別人家的,因此並沒有推出新一代太空站計劃。

現在不一樣,二級怪獸連續出現,終於打碎了絕大多數人的幻想,大商人們總算捨得出錢了。

前面提過,c國提出的太空聯合體最無法讓a國接受的,就是軍事一體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