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鐳射能量平臺(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九月,未來空間站換了一批人又忙碌起來。

未來空間站在最近半年裡除了改善人員空間,以及為之後擴建重力模擬區做準備,最重大的變化是組裝作業面的進化。

之前未來空間站的作業面,是個桁架結構配上可動鋼板,面積只有幾百平米。

但隨著地面射頻率越來越高,c國、中洲中部、R國還各有個新的電磁軌道射站落成或在建,原有的工作面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工作面改建計劃從旱魃核動力貨運組上天起開始做準備工作,五月份動工,八月中旬才完成。

與原有的,位於空間站側面的工作面完全不是一回事。

新的工作面位於空間站正上方(向陽面),全向拉開,中間是與空間站核心大廳相連的一個新增宇航服艙,有三個電梯結構……就是之前提過幾次的罐頭減壓艙的實用版。

罐頭減壓艙本身是作為緊急狀況下求生設計的,優點是佔地面積小,排空氣體所需時間短。

在各飛船、月表空間站積累了足夠的測試經驗後,便有了實用版。

實用版不是簡單的罐頭升降或旋轉,而是個物流系統。

以未來空間站安裝的這套為例,它有三個出入口,共九個“罐頭”,把人送出艙後,罐頭會進入佇列區,由計算機系統根據當天出倉任務岸排,為罐頭安排氣壓,等待下一次宇航員按動面板。

之所以不採用月表空間站已經證明過的五段式減壓區,因為這裡畢竟是近地軌道太空站,未來人員容量不會太大,而且與地面失聯後,人員會66續續轉移出去,沒有那麼高的出入頻率需求。

圍繞著實用版罐頭的三個電梯展開的工作平臺分為兩個工作面。

一個是背光工作面,還是原有的桁架加鋼板結構,天花板到地板高度六米,總面積約四百平米,分為機械臂操作區和人員操作區。

機械臂操作區配有一套低通量電磁軌道,負責把組裝好的東西推出工作區,之後會由外面的機械臂接手。

上層工作面的結構就比較奢侈了,它是個桁架加光伏面板加氧化鋁玻璃面板的結構,這個工作面也叫機械臂棋盤,上面有一百個均勻分佈的介面,供小號的爬蟲機械臂運動和作業,不用的時候,機械臂都爬在外沿,幫助下層工作面作業。

新的工作面最大的優點是主要裝配區避免了太陽直射,比之前的工作面更有操作餘地。

太空裡被陽光直射除了供電,帶來的全是壞事。

空間站組裝火箭、飛船要面對無處不在的宇宙輻射,如果面陽,還要頂著上百度的高溫,很多精密儀器、零部件承受不了如此惡劣的環境,所以前面由未來空間站組裝的火箭,都是採用帶防輻射殼的模組化組裝。

但是接下來要建立運力更大的地月運輸系統,之後還要涉及紅星研究和改造,防輻射殼這種裝在內部毫無意義的死重,成了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兩個工作面之外,原有的工作面被拆解,送去鯤鵬空間站和月宮,該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專為未來空間站設計的電磁軌道。

它不是隧道式,更像是航空母艦上實用的電磁彈射裝置,鉤子改成了可分離的固定圈。

長度只有不到兩百米,能賦予二十噸的物體,3oo米秒的額外度,不多但是也能省不少燃料,主要是為了充分利用龍珠核電系統帶來的能量,核電這玩意一旦啟動只能降低輸出,一組燃料燒完之前不能完全關停,不用也是浪費掉了。

這些已經是上兩個班次做完的工作。

九月起的新班次除了日常了地面來料加工外,有兩個重點業務。

先是c國又送了個新東西上天,鐳射能量平臺驗證機。

它是用於配合低軌道天基武器計劃的元件,如果能透過測試,將讓低軌道天基武器的成本大幅下降。

驗證機被丟在五千公里高度赤道軌道,配合測試的,則是從未來空間站釋放的一臺專用的測試機。

驗證機繞軌一週約三小時,與近地軌道角度不一致,考慮到低軌道仍然有微量氣體粒子活動,傳輸視窗按弧度計算約185度,也就是每八十多分鐘會有略多餘一半的時間可以傳輸能量。

測試機是個裝了大量不可再生垃圾做配重的殼子,但也有個小動力系統配合實驗。

它被電磁系統逆向推出去後自動降低軌道,在35o公里位置用Rcs制動。

Rcs單組元推進器系統,也是淘汰下來的,屬於隨時會故障的那種。

就這麼個制動,24個噴嘴就有三個故障,繞地兩圈,經過幾次中斷和修正才調整到正常近地圓形軌道,面陽。

太空裡面陽跟地面面陽有點區別,不需要運動,一直面向太陽,當然近地軌道會有一半時間被行星擋住。

測試機調整好方向後,驗證機動作。

鐳射能量平臺沒有Rcs系統,使用純動量輪組合實現姿態變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