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塞外戰場上的怪招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漠北塞外,大明的大軍已經從偏嶺開拔行至大漠邊緣,面對已經逃進大漠的阿魯臺和還在增援路上的草原各部。作為統帥的朱棣面臨著三個選擇一是守在這裡等待戰機消滅阿魯臺,二是轉而進攻瓦剌部,三是北上狙擊兀良哈各部,三個選擇中,第一個是最被動的,大臣們大多都不建議死守,可朱棣偏偏就力排眾議的選擇了第一個方案。

面對這位習慣了獨斷專行又屢出怪招的皇帝陛下,大臣們一般都是選擇先暫時服從和沉默再慢慢想辦法周旋的。於是,明軍就地駐紮在了漠北邊緣。駐軍第二天,明軍的帥帳內,老皇帝寅時便擂鼓聚將舉行軍議。這位軍旅出身的皇帝每次遠征都身穿鎧甲按軍制舉行軍議。

端坐于帥案之上,朱棣饒有興致的環視了一下眾文武,這位老皇帝對時隔八年之後的再次御駕親征格外重視,將內閣大臣楊寓和金幼孜都帶來了,還有武將之的英國公張輔,成立不久的東廠提督馬雲等等重臣,眾文武都噤聲低頭,等著皇帝說話,卻遲遲沒有聽到皇帝的聲音。

楊寓微微抬頭一看,卻見朱棣立在地圖前凝視沉思,良久,朱棣才回轉身問道“諸位愛卿,朕此次勞師遠征,原是要將北元殘餘勢力削弱甚至瓦解,可親身經歷之下,卻現並不這麼容易啊!”大臣們不知道老皇帝為何突然此感慨,都沒有隨意接話,連一向什麼話都可以拍馬屁的東廠提督馬雲都保持著緘默。

老皇帝坐回帥案“在京城得到的情報不盡真實,草原勢力並不是已經孱弱到只能襲擾劫掠我大明邊境,單就阿魯臺一部勢力就已經如此強大,況且除了韃靼、瓦剌、兀良哈,尚不知還有多少潛藏勢力,只是草原各部現在處於內部戰亂之間,一時無法凝聚力量出擊,若是長此下去,再出個鐵木真一統草原各部,我大明危矣!所以,勢必要在此之前幾大部族徹底擊垮甚至消滅,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趁他們各自為政的時候分而擊之,現下,趁各部援軍猶疑不決,就從這阿魯臺下手吧。”

英國公張輔一聽,甚是激動,立刻上前一步施禮奏道“陛下明鑑,臣願率軍進入大漠追擊阿魯臺。”朱棣哈哈一笑“不急,阿魯臺被我們嚇跑了一次,又沒能保護依附於他的小部族,現在又逃入大漠失信於盟友,肯定已經被罵的體無完膚,他自己也一定想要扳回一些聲譽,只是不敢和我大軍正面相抗,所以,只要誘餌足夠,就一定能吸引他上鉤的。”說到這裡,朱棣環視了一下大臣們“這個誘餌嘛,恐怕沒有比朕更合適的了。”此話一出,眾文武可被嚇的不輕。

楊寓連忙奏道“陛下萬萬不可輕身涉險,此事臣等去做就好。”朱棣擺擺手“朕和阿魯臺打了幾十年的交道,這個老狐狸沒有這麼容易對付的,若不讓他相信可以一舉消滅甚至俘虜朕,他是不會輕易上鉤的。”楊寓問道“那陛下準備如何行事?”朱棣微微一笑“朕喜歡親自檢視地形,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所以,朕準備只帶千騎出四處檢視地形,於途中設下伏兵,只要阿魯臺敢來,就叫他有來無回。”

眾文武一時面面相覷,猶豫片刻,楊寓還是奏道“陛下此計雖好,但只帶千騎實在過於冒險,不若選取一人和陛下形貌相似者,扮作陛下前去。”朱棣斷然說道“朕意已決,無須多言,張輔留下與朕商議設伏事宜,馬雲立刻挑選精銳騎士與朕同行,其餘諸位愛卿各司其職就好,散議!”說罷起身向內帳走去,眾文武愕然片刻後無可奈何的搖頭散去。

第二日,朱棣開始動身在大漠四周遊弋,每到一處必定登高遠望,細細檢視。阿魯臺再三接到探子情報後,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堂堂大明皇帝,就這樣在敵人的地盤裡大搖大擺的帶著這麼點人到處走,這不明擺著是看不起他嘛!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和反覆權衡之後,狡猾的阿魯臺還是隻派出了部將也爾帶領三千遊騎兵前去,遊騎兵行動迅,很快就追上了朱棣,朱棣邊戰邊跑,終於將也爾帶入了埋伏圈,張輔率領伏兵立即將其全部包圍,經過一番激戰,殲滅兩千餘人,也爾及近千韃靼騎兵被俘。

直到看見皇帝帶領得勝之軍押著俘虜回來,眾大臣的心這才落了下來。再次升帳,眾大臣紛紛恭賀皇帝陛下大獲全勝凱旋而歸,可朱棣卻並不十分高興,臉色不豫。看皇帝不高興,眾大臣知道這次的馬屁又拍錯了,立刻也安靜了下來。

皇帝還算平靜的說道“諸位愛卿無須再說恭維話,費了這麼大的周折才殲滅了敵人三千遊騎兵,朕還是小看了阿魯臺的謹慎。”正在這時,馬雲走進帥賬稟報“啟奏陛下,敵將也爾招了。”朱棣呵呵一笑“好個東廠提督,果然是刑獄高手,這麼快就拿到了供詞。”馬雲得意的說“陛下交給微臣的事,微臣自是要盡心去做。”朱棣滿意的點點頭,接過馬雲呈上的供詞仔細看了起來,周圍的大臣卻個個心頭狂跳,因為一年前朱棣要設立東廠時大臣們就反對過,宦官干政,歷朝歷代從來都沒有好結果,可朱棣還是力排眾議的成立了東廠,現在看來,東廠的地位算是穩固了。

朱棣看完之後,將供詞緩緩放下,卻陷入了沉思,阿魯臺躲藏的地方,正是大漠深處最難尋找最不適宜人生存的地方。幾次想要下令,卻又被丘福十萬大軍覆沒的陰影堵住了,人老了,總會多出很多的顧慮,權衡最後,還是開口說道“據供詞所說,阿魯臺躲藏之處就在大漠深處,不利於我軍作戰,朕就先不去動他吧,張輔!”“臣在!”“朕帶領全軍向北開拔,你率軍十萬西進兩百里,在大漠邊緣等著伏擊兀良哈部。”張輔一時愕然,眾文武大臣也皆是一片莫名,皇帝怎麼下了這樣的命令?兀良哈在北卻西進設伏?這不是在拿張輔開玩笑麼?但是已經習慣了朱棣行事作風的張輔很快就毅然受命“臣領旨!”

第二天,兩邊各自開拔,朱棣率軍緩緩向著兀良哈各部的駐地行進, 大軍壓來,兀良哈各部領也急了,又是一次激烈的爭吵,終於還是逃進大漠的意見佔了多數,分成五部分批西進,得到兀良哈開動的訊息,朱棣立刻帶領早就準備好的五萬精銳騎兵全追擊,終於追上了行動最慢的一部,一場激戰,幾乎全殲了該部,其他四部立刻丟棄輜重加快了逃跑的度。

在大漠邊緣遊弋的張輔每天都派出大量探馬四處偵緝,根據各種情報預判出了兀良哈部進入大漠的路線,提前堵住了去路,當急於進入大漠的兀良哈各部看見大漠邊緣時,都齊齊鬆了一口氣,可剛剛才鬆懈下來就看見了整齊列陣的十萬明軍,沒有過多的停頓,張輔下令擂響了戰鼓,吹響了進攻的號角,雙方隨即展開了一場慘烈的廝殺,這時候,若是阿魯臺從大漠裡殺出來,張輔就是腹背受敵,勝負難料,可偏偏阿魯臺剛剛上完當,還在慶幸自己沒有貿然出動大軍追殺朱棣,現在接到這樣的情報,自然認為朱棣又在引誘他上當,根本不予理睬。

很快,朱棣率領的精銳騎兵也趕到了,這個六十多歲的老皇帝一看到激烈的戰場,立刻血脈噴張,沒有絲毫停歇的揮刀策馬就帶頭殺了進去,嚇得身邊的馬雲和禁軍將士們一身冷汗,死命的拍打戰馬追上去保護朱棣。

激戰從下午一直持續到了晚上,兀良哈畢竟是草原上騎兵最強大的部族,戰鬥力著實強悍,在明軍的兩面圍攻下,依然頑強抵抗,趁著月黑風高,兀良哈各部開始四下逃逸。其中朵顏部的領阿斯勒率領最強的騎兵部屬向東突圍撤退,到天明時,阿斯勒率領兩萬多人突出重圍逃了出去,隨後趕到的明軍分出一部迅追上去,在屈裂兒河河畔再次將他們團團圍住。可這次他們卻沒有急於進攻,因為放他們突圍是老皇帝的命令,圍而不打,也是老皇帝的命令。

隨後趕到明軍立刻也投入到了對兀良哈各部的激烈戰鬥中。直到第二天下午,激戰才漸漸停止,兀良哈各部基本被擊垮,擊潰,此戰殲敵七萬餘人。只有不到二十萬人口的兀良哈各部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恢復元氣了,打掃完戰場,朱棣再次升帳,這下,眾大臣們無不欽佩皇帝的神機妙算,看到朱棣心情大好的神色,眾人紛紛出言恭賀。

朱棣面帶微笑的點頭接受著大臣們的稱頌,待到眾人稍安,朱棣才說道“兀良哈部原是我大明附屬,還曾助朕靖難,奈何人心不足,此蠻先助瓦剌侵略西北,又助韃靼犯我北疆,此役除卻朕心頭大患,朕心甚慰,然朕感念其功勳,也不願趕盡殺絕,故而派軍圍住逃出包圍圈的朵顏阿斯勒部,朕欲將其再次勸降,為朕拱衛遼東,卻不知是否能如願。”

老皇帝說完便愁眉深鎖,楊寓會心一笑,上前一步朗聲奏道“此蠻兩次被圍,鬥志已滅,臣請旨去往敵營勸降,望陛下恩准。”朱棣搖搖頭道“愛卿乃當朝重臣,朕之股肱,當年阿魯臺就曾經殺了朕的使臣。朕不能讓愛卿冒此兇險。”楊寓慨然道“食君之祿當分君之憂,且臣自有信心替陛下收服此蠻,還望陛下準臣所請。”朱棣猶疑片刻,無奈點頭道“愛卿忠勇可嘉,朕準卿所奏,金幼孜準備國書、禮物,張輔親赴前線,如有異變,即刻全殲被圍之敵,不可放走一個!”楊寓,金幼孜,張輔一起行禮道“臣領旨!”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