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多事之秋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初秋的七月,註定是不會平靜的了。大明的整個江湖被青衣社的帖子攪的人心惶惶,而邊境上,韃靼的阿魯臺聯合其他幾個草原部族再次侵犯大明西北邊境,這邊大明的邊軍還沒有來得及調動,阿魯臺卻和瓦剌的脫歡因為侵佔領地問題鬧翻,雙方居然就在大明的邊境大打了一場,阿魯臺戰敗撤兵,其他部落自然也是各自迴歸老巢,大明的邊境反而沒事了。

老皇帝朱棣在朝堂上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開心的哈哈大笑,看著眾文武,打趣的說道“阿魯臺這大漠裡的老鼠也總算被脫歡這狐狸咬了一口。真是大快人心啊!每次朕一去他就躲進大漠裡,朕一走他又出來襲擾,著實可恨!諸位愛卿阻止朕立刻兵北伐之時,朕還心有不忿,現在看來,眾愛卿真是神機妙算啊!他們韃子自己居然打了起來,阿魯臺這次損失不小,下月再度北征,就該是徹底剷除阿魯臺的時候了。”眾大臣一時面面相覷,這下可好,原先私下約好快到三月之期的時候再找藉口合力勸阻皇帝北伐,可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齊備,還能如何勸阻?

退朝之後,幾位內閣大臣回到上書房,剛一坐定,楊寓就開口說道“陛下下月親征北伐看來已成定局,我等還是趕緊著手安排的好。”金幼孜也點點頭道“是啊,國庫和太倉剛剛渡過難關,尚不知今秋收成如何,這一去又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是要好好安排籌劃。”

楊榮卻搖搖頭“錢糧再緊,始終還有辦法籌措,倒是我們正在著手的事,變數重重,士奇你真的還是決定不告訴陛下?”楊寓說道“正因變數重重,我們才要自己擔待,後面會展成什麼樣子也還未可知。陛下疑心之重已經不比以前了,又遲遲心意不決,還是不說的好,此事若有差池,由我一人承擔便是。”

楊榮起身慷慨說道“士奇何出此言,此事是我這輔起的頭,哪有反而置身事外的道理?”金幼孜也起身道“內閣本是一體,此事自然是一起承擔。”看著二人,楊寓欣慰的起身抱拳道“好,為大明江山社稷,我等一齊承擔!”

正在這時,一個官員氣喘吁吁的匆匆跑進來哀嚎道“三位閣老,不好了,出大事了!”三人一怔,一看是自己的學生,金幼孜眉頭微皺“仲常,出了何事?坐下慢慢說。”

落座奉茶後,這位慌里慌張進來的權謹權仲常大人端起茶杯連喝了幾口,放下茶杯後,搖搖頭嘆息一聲說道“下官原本就不願做官,得陛下體恤,讓下官掌管光祿寺,原想只要供給得當,也算是與世無爭的閒差,可誰知道我這清水衙門現在卻變成了太子和漢王兩位殿下爭鬥的中心,今天這事只是開頭,肯定是沒完的,下官還是辭官回鄉侍奉老母吧。”

金幼孜看他說到太子和漢王心想應該不是小事,卻偏偏又說的沒頭沒腦,自己這個做老師的也覺得煞是沒面子,當即呵斥道“身為朝廷命官,哪裡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你這又說的不清不楚,讓我等如何為你做主,你將出了何事詳細道來。”

權謹這才平靜下來,略想了想,才說道“馬上就是中元節,各府都要祭祀,漢王每年都要大張旗鼓祭祀戰死的同袍,由光祿寺出祭品也是慣例,可今年,太子一直在監國理政,前幾日漢王府剛剛將祭品禮單送來,太子府主簿就前來傳命,因國庫空虛,光祿寺不再提供祭品,各府也當力行節儉,以水酒清香祭祀,為作表率,太子府帶頭如此。

昨日,下官差人將太子旨意和漢王府禮單一併送去,卻不想漢王大雷霆,今日更是親自到光祿寺責罵下官,說是別人如何他不管,如果下官敢誤了他祭奠死難的軍中同袍,別說他不答應,滿朝的武將也會將光祿寺踏為平地,下官如何擔得起這麼大的干係,又是兩頭為難,想來想去,只有來求幾位閣老做主,救救下官。”

楊榮一聽,憤然拍案道“豈有此理,太子府旨意乃是內閣一致透過,陛下御筆硃批的,漢王如何跋扈至此!”監管禮部的金幼孜也說道“是啊,漢王每年四祭花費甚巨,可陛下也是軍旅出身,對漢王此舉一貫並未有異議,禮部也是有苦難言。”

楊寓沉思片刻,開口說道“陛下並未有異議,也就是說也並未表示支援,只是沉默而已,這次的限制中元節浪費,雖是太子提議,也是陛下批過的,那陛下就是明知道會和漢王的大肆祭奠矛盾卻還是同意施行!這就好辦了,我等即刻再擬奏章,以北伐大戰在即,所需錢糧巨大,各府祭奠當力行節儉為由,光祿寺今後不再供給任何祭品,陛下有東廠探子,不可能不知道此事漢王是針對太子去鬧的,若是奏章批了,陛下的態度就清楚了,頒下聖旨,漢王諒也不敢再鬧。”

權謹無奈的看看三位內閣大人說道“可如此一來,漢王和太子不就結下仇怨了麼?”楊榮氣的一聲冷哼“好個權大孝子,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就算沒有此事,你當這二位就沒有仇怨了麼?”作為老師的金幼孜無奈的苦笑著搖搖頭“輔無須動氣,我們這位權大人就是如此,只是他也說到了一點,我們還是需要防範漢王藉此生事,攻擊太子,畢竟,他身後站的是大部分的武將和軍中老兵。”楊榮點點頭對權謹說道“你先回去吧,此事,自有我等去解決,你就安心管好你的光祿寺就是。”權謹唯唯稱謝告辭而去。

良久,楊寓才悠然說道“剛才還說道此事,此事就來了,陛下心意不決,才是亂象的關鍵,再任由如此鬥下去,別說太子和漢王,就連朝中的文武都快要結仇了。”楊榮也說道“是啊,本朝起於江湖,立於江湖,焱教、丐幫這些有功於開國的幫會自不必說,現下就連漢王一手建立的天狼幫、太子府籠絡的天機閣勢力也越加龐大,長此下去,下一步就該是街頭開打了,我大明,豈不要成了史書上的笑柄?”

聞聽此言,其他二位大人也啞然失笑,楊寓開口說道“輔大人言重了,朝堂江湖,本就是一體,你身為輔兼管刑部,哪裡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切莫自己氣壞了身體。”楊榮也搖頭一笑“本官自然是知道的,只是氣不過啊,我大明危機重重,卻仍然朝堂江湖一片亂像,正是因為本官兼管刑部,才知道的更多,也氣的更多,讓二位見笑了。”三人相視一笑,無奈搖頭。

~~~~~~~~~~~~~~~

內閣的奏章送上去三日後,老皇帝便出了詔令,而且遠遠出了三位大人的預想,詔令中直接嚴令從今後各府祭祀人員物品不再由由禮部供給,各府祭祀也當厲行節儉,不得鋪張浪費,三位大人一邊暗呼慶幸,看來皇帝還是清醒的,一邊也著手防範漢王的反擊。

可這一次,內閣卻猜錯了。漢王接到詔令後卻沒有想象中的暴跳如雷,反而招來智囊蒙禹一起進了密室,一落座,漢王就讚歎的問道“蒙先生真是又對了,父皇還是沒有太大的動搖,那接下來我們該如何應對?”

蒙禹微笑著搖搖扇子說道“就是因為殿下不信,屬下才拿這個小事試一試,若是陛下只是斥責殿下幾句,那就大可放心,可陛下卻直接下了詔令,此事就需謹慎對待了。陛下雖私下授意傳位於殿下,可去年北伐並沒有帶殿下去,今年似乎也沒有這個意思,而且太子監國理政一直沒有取消,雖說殿下掌管京師大營,可只需陛下一道聖旨,這些武將們誰敢抗旨?”

漢王點點頭,無奈的說道“是本王錯了,太高估了父皇的信任和承諾。沒有按蒙先生既定的步驟進行。還請蒙先生勿要見怪。”蒙禹趕忙施禮道“殿下言重了,屬下本是落第的腐儒,高不成低不就,卻得殿下賞識依為臂助,士為知己者死,屬下只恨自己才具不足,不能早日助殿下達成心願,哪裡會有怨言。殿下問接下來如何應對,屬下斗膽一提,望殿下恕罪!”蒙禹說罷,眼神堅定的看著漢王。

漢王也皺眉凝視著蒙禹,片刻才搖搖頭說道“說出來就是死罪,你還是不要說了,你的意思,本王明白,真有萬不得已那一天,本王自當效秦王故事!”蒙禹立刻翻身下拜,一聲“漢王殿下!”喊出口,卻已經哽咽了,這樣的漢王,叫他如何不誠心輔佐,如果漢王讓他說出效法秦王李世民玄武門事變,一旦有事,可以完全推到他身上,起碼漢王自己還有可免一死的機會,可漢王不但知道他想說什麼,最後還選擇不讓他說而是自己說出來。這樣的明主,自己是何其有幸能遇上?

漢王扶起蒙禹,和藹的說道“蒙先生的一片赤誠之心,本王明白,本王之前否決你的提議也不是覺得父皇一定會傳位於我,只是本王一生征戰,總覺得要戰勝敵人就該在戰場上堂堂正正的打敗對手!何況現在本王還有勝算,自是不願用那般手段。方才所說的那一天,也需得是在本王確認父皇完全無意於我之後,這大逆不道之事,本王能不做,就還是不做吧!”蒙禹也被漢王感染的來了豪氣,朗聲說道“殿下雄心,屬下明白了,屬下這就重新鋪排,助殿下堂堂正正的奪回儲位!”

~~~本文為長篇歷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一卷·第十二章,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下方藍色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