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龍虎之藥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三月中旬的大明京師,早已花紅柳綠,春意盎然,老皇帝朱棣難得精神大好,散朝後,便到這御花園中走走。看了看滿園的春意之後,便又登上城樓,去看看這北京城,這也是老皇帝遷都北京後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了。

對於這座新建的大明都城,老皇帝朱棣是有著深厚的感情的,畢竟他還是燕王的時候,就曾經長期在這裡駐守,在這裡度過了激情澎湃的軍旅生涯,崢嶸歲月,也是在這裡起兵靖難,最終奪取天下。南京雖好,可他實在呆不慣,而且,想要大明強硬鐵血下去,將都城置於危險之地的北京,確實也是勢在必行。

江南太過舒適了,在那南京城呆上幾年,連朱棣自己都覺得有些戰意倦怠,樂不思蜀。而且,自古以來,凡建都南京者,皆沒有長命的王朝帝國。這北京雖然苦寒,又挨著邊境,但卻能讓人隨時保持警醒,也不會太耽於享樂。

這些,在朱棣下旨遷都之時,許多大臣都不理解,也不明白,卻只有接替他鎮守燕京的漢王最是明白,在一片反對的上書中,只有漢王的上書,與朱棣所想一致、當時看著奏章,朱棣欣慰的笑了,這個兒子實在太像自己了,如果讓他繼位,那便等於是自己在位一般。

可大臣們卻不喜歡他,朱棣明白,這和自己當年一樣,大臣們也不喜歡自己,哪怕自己的大哥病死了,大臣們也寧願讓朱允炆繼位,而不是自己。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自己的胖兒子,身體也是這般的不好,可他偏偏有個好兒子。

想起太孫朱瞻基,老朱棣不由得會心一笑,想當初,在和大臣們關於儲問題僵持不下的時候,就是解縉的一句“好太孫”,讓他最後妥協讓步,立了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對於這個長子,朱棣比任何都要更加了解他。

都說他寬厚仁慈,只有朱棣知道這個胖兒子的內心有多狠辣果決,這座北京城,也曾是他唯一的戰績,當時朱棣和朱高煦都領軍在外,李景隆的大軍卻忽然撲向燕京,負責留守後方的朱高熾只有一萬兵力,卻用他的狠辣,犧牲了無數百姓,硬是守住了燕京,也才讓朱棣和朱高煦掃平外部後順利的圍殲李景隆,讓雙方的實力對比從此生了根本的改變。

朱棣本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可偏偏在儲位的問題上,他實在是太難決斷了,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兒子,卻和自己當年一樣不被大臣們擁戴,那個表面仁慈內心狠辣的兒子,深得大臣們的支援,卻奈何身體差的要命,都不知道會不會像自己的大哥一樣死在自己前面,可他偏偏有個好兒子,這個皇太孫可不是自己的侄子朱允炆可比。

這個朱瞻基,一點都不像他的父親,身材修偉,長相英俊不說,性格特點卻更像自己和朱高煦,有時候舉行家宴,所有子孫在一起的時候,朱棣都不禁會懷疑,這是不是搞錯了,這明明朱瞻基和朱高煦站在一起才像是父子嘛,這兩人再和自己站在一起,那才是標準的三代人。這朱瞻基和那個胖的路都快走不動的親生父親,哪裡有半點相像的?

想到這裡,朱棣不由的看著那百姓屋簷上的炊煙無奈的笑笑,這事要是在民間,不管是高門大戶還是平民之家,估計這叔嫂有染的流言早就滿天飛了,就算這是皇家的事,也不是沒人傳過這個話,可朱棣是明白的,那朱高煦連自己的王妃都很少沾染,哪裡會去冒險招惹那個比他還大一歲的大嫂。

朱棣有一次也曾開玩笑的問過朱高煦,那朱瞻基到底和你有沒有關係?怎麼會比你的兒子還要像你?朱高煦一時大囧,連連辯解,當時朱棣只是覺得逗逗這個英武的兒子也挺好玩,哈哈一笑就過了,可如今再想想,卻又覺得有些不對。

只因這太子妃張氏,實在是太出色了,作為武將張麒之女,長相卻端莊清秀,還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又自幼隨著父親習武,真稱得上是文武雙全,加上還有一般女子沒有的膽色和氣度,這就更是難得了,這也是當年自己在世子妃的時候所看中的。

想到這裡,朱棣卻腦中轟然作響,忽然記起一個細節,在聽說張氏女要成為自己的大嫂之時,朱高煦曾經和朱高熾生過矛盾,而後更藉故出走,沒有參加他們的婚禮。再看看那百姓屋頭上的裊裊炊煙,這年老情怯的朱棣,居然有了一個有如市井老人一般的荒唐念頭。

朱棣回身對海山說道“今日東廠誰在下面當值?叫上來。”海山領命,立刻分派小太監跑著去了。不一會兒,就見海壽快步跑來,這海字輩的太監,就數海壽最懂得鑽營和奉承,一聽朱棣忽然召見自己,自然就知道絕不是小事。

看看眼前的海壽,朱棣又有些猶豫了,這可不是民間的大戶人家,這可是皇家,若是真查出叔嫂有染,這事還真是麻煩,雖然可以讓東廠絕對保密,但畢竟這也是個禍端,可他又太想知道真相了,如果朱瞻基真是朱高煦的兒子,那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

朱棣對海壽一招手“附耳過來。”海壽連忙上前彎腰偏頭,朱棣湊近他的耳朵,如此這般的一說,待到聽完,海壽也是一臉的震驚,有些不相信這是朱棣說的話,一時竟然有些愣怔,朱棣一看平時伶俐的海壽這個樣子,很是不高興。

見海壽還有些猶疑不決,朱棣抬起一腳踢在他身上呵斥道“還愣著幹什麼,去辦,但若是膽敢洩露出半個字去,你們東廠的人就等著被滿門抄斬吧。”海壽連忙躬身領命小跑而去,朱棣又看了看這京師的宏大景象,才滿意的回宮了。

此時,老皇帝朱棣的第五次親征北伐已經基本準備就緒,這次朱棣下詔徵調了山西、山東、河南、陝西、遼東五都司及西寧衛、鞏昌衛、洮衛、岷衛的明軍共計三十萬大軍,會合於宣府,就等著他從京師前去匯合。

第二天,朱棣再次昭告天下,將率諸將親征北伐,詔命安遠侯柳升、遂安伯陳英領中軍,張英國公張輔輔、成國公朱勇領左掖,成山侯王通、興安伯徐亨領右掖,武安侯鄭亨、保定侯孟瑛領左哨,陽武侯薛祿、新寧伯譚忠領右哨,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領前鋒。

文臣方面,以內閣輔楊榮、內閣大學士金幼孜扈從聖駕左右隨行北征,以吏部尚書蹇義,內閣大學士楊寓等留守京師,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理政,漢王朱高煦統領京師大營掌管京城防務。

詔書一出,滿朝再度譁然,又是這樣互相制衡的詔令,看來老皇帝的心意還是未決,這漢王遲遲不去封地就藩本就已經於理不合,這還每次都讓他統領大軍脅制太子,這意味似乎再明顯不過了,雙方勢力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短短几天之內,原本已經稍稍平靜的大明京師再度暗流湧動起來,而且,有人放出了風聲,這一次將決定皇位的歸屬,同時,各種關於太子和漢王的訊息一天幾條的流出,很多訊息還都是完全相反的,到最後,誰都分不清到底哪個訊息才是真的了。

這一下,原本隱藏在暗中或者暫時保持中立的大臣和勢力就被逼的必須要儘快選定一方,因為誰都知道,到最後下場最慘的,絕對不光是選錯的,這些不選的,或許結局會更淒涼。

在蒙禹的授意下,漢王府審理副官于謙已經將錦衣衛的幾個總旗和千戶拉攏到了漢王一邊,可畢竟上頭還有油鹽不進的錦衣衛指揮使賽哈智在,這些總旗和千戶也都只能暗中支援,若是真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要他們偏向誰,就看那時誰的勝算更大了。

這其中最尷尬的,莫過於東廠,他們先是和內閣結盟,也就是變相的投效了太子,可後來又將《人事》給了漢王,漢王也親筆書寫了京城防務要略回贈,這就等於是也和漢王達成了同盟。這東廠,便成了最卑鄙無恥的兩面派!

可他們也知道,內閣和大臣們現在對於他們的表面結好,不過是因為他們正被老皇帝重用,這些人還暫時用得著他們,一旦他們扶持太子登基,大權在握的時候,裁撤東廠,就是遲早的事,而漢王那邊雖然一直和他們沒有過多來往,但起碼沒有公開表示過要裁撤東廠,所以,東廠才會想把寶也押在漢王身上。

這一日,又聽到海壽傳來的驚人訊息,老皇帝居然要東廠暗查漢王和太子妃的過往,這就很明顯了,說明朱棣其實還是意屬漢王的,之所以一直這樣搞制衡,就是怕廢黜太子另立漢王會遭致大臣的強烈反對,於是就這麼耗著,只等時機成熟一錘定音。

這東廠提督馬雲可是個精得不能再精的閹人,想得自然更透徹,朱棣突然要東廠查這個事,並不是要為難漢王,而恰恰是要為傳位於漢王下最後的決心,只要能證明朱瞻基就是漢王之子,甚至只要能證明漢王和太子妃確實有染,那朱棣就會毫不猶豫的改立太子,傳位於漢王。

東廠提督馬雲一下子就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連忙召集東廠眾人前來密會。東廠的密室裡,馬雲和海壽將老皇帝交辦的事和目前的情勢說完,所有人都驚愕的陷入了沉思,只有劉懷禮面帶不屑的低頭看著腳尖。

沉默片刻,馬雲再次開口道“情勢剛才已經說清楚,大家也都明白了,都說說吧,這個事我們要怎麼查,怎麼報?下一步又該怎麼辦?”海濤平時便和朱瞻基關係曖昧,此時率先說道“這事啊,我看就照實查,照實報,反正陛下喜歡漢王和皇太孫的意思已經很明顯,我們就給陛下一個心安又如何?”

海濤和朱瞻基的關係,馬雲豈會不知,當下問道“聽海公公的意思,這真相你已盡知?”海濤笑笑“我們作為在身邊替陛下辦事的人,自然要盡力達成他老人家的願望,至於真相麼,最後能留在詔書上的,那就是真相。”馬雲點點頭笑笑,也不置可否。

海壽也介面道“如今,這事情的真相,似乎的確是不太重要了,關鍵還是得看陛下的心意,若真是陛下意屬漢王,那倒也誠如海濤所言,我們就給陛下一個滿意吧。”

馬雲這才開口說道“理是這麼個理,可我們之前畢竟與漢王交往不多,這漢王對我們的態度又一直不太友好,咱家還是擔心啊。”

海壽回道“督公上回去登門示好就是走對了第一步,既然漢王已經回了親筆寫的京城防務要略,那就是有心交結了,接下來我們還需繼續結好才是,最好能幫上漢王什麼大忙,以我看這個漢王還是很講道義的,只要我們有恩於他,我想他登基後就不會對我們怎樣。

待海壽說完,馬雲看看其他人,見眾人都是頻頻點頭,只有劉懷禮沒有表示,不由得皺起眉頭問道“劉大檔頭,你可有什麼話說麼?”見是馬雲問,劉懷禮這才抬起頭微微搖了搖說道“壽公公的話是對的,我們眼下只能這麼做,畢竟漢王雖然對我們不友好,可都在面上,太子那邊的那幫大臣雖然對我們友好,可骨子裡卻是恨不得馬上幹掉我們,只是屬下還在想另外一件事。”

見眾人疑惑的看著自己,馬雲也皺眉問道“還有何事?”劉懷禮小心謹慎的說道“這次陛下突然病癒,相當的蹊蹺,太醫院的舉止也有些怪異,更奇怪的是每次陛下要親征,內閣大臣們都是極力反對,可這次內閣卻不但不反對,反而還很支援,對於外面的人,可能認為是為了怕忤逆陛下過甚影響太子的地位,可有個事,卻值得玩味。”

說道這裡,劉懷禮故作神秘的停下來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見所有人都好奇的眼睜睜看著他,他才慢悠悠的說道“太醫院裡有我的同鄉,那日把他灌醉我才打聽到,太醫院封鎖了一切有關陛下病症的訊息,卻在秘密的加緊配置龍虎之藥,這東西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吃的時候倒是精神百倍了,可吃多了,是會上癮傷身的。”

膽小的司禮太監海林霍顫聲說道“你是說,有人要謀害陛下?”海壽一看自己的屬下這麼膽小,當下呵斥道“穩著點,聽完了再說。”馬雲點頭道“楊榮讓太醫院封鎖一切訊息,這個咱家是知道的,原想著這樣做也對。可是配置這龍虎之藥,目的何在?”

劉懷禮陰陰一笑道“以我所知,他們並非想要謀害皇上,而是要讓陛下好好活著,而且認為自己真的好了,恢復了當年的活力,好讓他放心的出征,放心的在漠北待著。”

所有人都大惑不解的看著劉懷禮,劉懷禮壓低聲音說道“具體真相,我不得而知,但大致可以猜測,有人想讓陛下在漠北的前線歸天!因為這藥是在竭澤而漁,一旦開始服用,陛下的身體短則兩三月,長則半年左右,必然會徹底垮掉。”“什麼?!”眾人大吃一驚,繼而都陷入了沉默。

馬雲試探的問道“這難道是太子一黨所為?可太子雖然監國,畢竟漢王還掌握著京師大營。率軍攻入紫禁城不需要費多大勁,太子一黨這麼做與找死何異?或者這是漢王一黨所為,其目的就為了可以順利的以武力奪位?”

海壽點點頭道“是啊,太醫院完全在內閣的掌控之下,要做這個事,漢王勢力是不太可能辦得到的,可這麼做又分明是對漢王有利,這就有些蹊蹺了。”劉懷禮識趣的不再說話,這個時候,他該說的已經說完,剩下的便讓這些人去解決好了,他可不想在這些事上捲進去,他要的,是更大的利益,是東廠提督的位子。

眾人又討論了一會兒,討論的重點就是要不要把這個事稟報朱棣,海壽見爭執不下,一拍桌子說道“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就算稟告陛下能改變什麼?陛下會放棄親征北伐麼?不會!無非最後就是殺幾個太醫了事,對於我們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徹底得罪這背後的勢力,將我們至於不死不休的局面!”

馬雲見眾人一時啞然,點頭道“海壽說的很對,我們現在要的就是如何自保,然後再要更大的權利和利益,如此,我們便有兩個選擇,一是將此事告知漢王,換取更大的信任,二是將此事為我們所用,變被動為主動,那不管今後是哪種情況,事情會如何演變展,就都要由我們東廠來左右,我們東廠就再也不是誰都能輕易動的?諸位以為如何?”

在座的都是人精,立刻明白了馬雲的意思,如今東廠手握幾個把柄,能要能合理的加以利用,就真是沒有任何需要擔心的了,那自然便是選後者了!眾人互相看一眼,繼而一起哈哈大笑,紛紛點頭稱是。只要能自己做主,幹嘛又非要向別人乞求活路呢?

——未完待續——

本文為篇長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三卷“清風絕塵”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選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