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傳:布衣鬼才58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第五十八節 天意

大明建文四年(公元14o2年),六月初一,浦口戰場,這或許是燕王朱棣在長達四年的靖難戰爭中最後一次受挫,二十萬大軍被盛庸埋伏圍困了整整三個時辰,三萬前軍幾乎被全殲殆盡,後軍也損失慘重,唯有中軍儲存了大部分實力。

此時站在高地的盛庸,在蒙禹走後的三刻時間裡都沒有見到水師援軍有移動的跡象,也沒有見到蒙禹回來,盛庸心中已經大概明白了,此戰已經很難挽回了。就在此時,探子來報,燕王派出使者求見,盛庸無奈的苦笑一聲“讓他過來吧。”

使者被帶來上來,一見盛庸周圍居然沒有多少人,也頗為驚訝,盛庸見他四處張望,也懶得呵斥了,只幽幽問道“說吧,燕王派你來做什麼?”使者立刻施禮道“燕王殿下有意重開議和,還請盛大將軍定奪。”

盛庸呵呵一笑道“燕王殿下此時想要議和?那也行,請他即刻遣散麾下軍卒,本將保證絕不傷他一分一毫。”使者躬身道“燕王殿下說了,一切都可以談,只是還請盛大將軍暫停攻擊,雙方先暫時各自罷兵,具體事宜,再坐下來好好商議。”

就在此時,大地開始顫動,一支數量龐大的騎兵闖入了戰場,盛庸仰天長嘆一聲,擺擺手道“你去吧,如今燕王殿下已經不需要再用什麼議和的緩兵之計了,本將也不殺你,回去告訴燕王殿下,我盛庸沒有輸在戰場,卻輸在了天意。”

那使者也看到了遠處闖來了騎兵闖入了南軍的包圍圈,自然也已經明白生了什麼,立刻說道“多謝盛大將軍,在下會將此話帶給燕王殿下的。”使者躬身施禮後轉身疾步離去,軍令司馬立刻上來問道“將軍,現在該怎麼辦?”

盛庸無奈的笑笑道“馬參贊已經盡力了,用這點人手,整整阻擋了朱高煦將近一個時辰,就算是本將也未必能做得到啊!傳令各軍,放開其他兩部,全力合圍前軍。”軍令司馬大驚道“將軍,不是說燕王在中軍麼?剛才這使者也的確是從中軍而來,此時合圍前軍還有何意義?”

盛庸再次長嘆一聲道“以我們目前的兵力,要一邊應對朱高煦的騎兵再一邊合圍並殲滅燕王中軍是根本不可能的了,那隻能讓我軍更加被動,與其如此,不如先圍殲已經成為棄子的前軍吧,燕王一旦脫困,必然返回爭奪瓜州,能不能擋住燕王渡江,就只能看駙馬爺梅殷的了。”

軍令司馬立刻傳令,南軍開始潮水一般的湧向被重兵合圍的燕軍前軍。而盛庸則要來紙筆,在一塊石頭上給鎮守淮安的梅殷寫信。盛庸將能想到的詞都用上了,只希望梅殷能分出二十萬,哪怕十萬淮安軍奔赴瓜州鎮守,盛庸寫完,封好信筒,交信使帶三匹馬火到淮安交給梅殷。

信使走後,盛庸再度轉身看著眼前的戰場,功虧一簣,又是這樣的功虧一簣啊,看來先前送給梅殷的信本根沒有用,梅殷並未派出淮安軍進攻燕軍,否則,那朱高煦應該在半路就和梅殷遭遇被堵截住了,到此時也沒有見到半點援軍的跡象,看來,梅殷是不會來了。

那自己此時再送這樣一封信去給梅殷又有什麼用?盛庸自己也不知道,可他總不能什麼都不做吧?可似乎這麼做,也只是為了讓自己能覺得安心些而已。盛庸不禁喃喃自語道“梅殷啊梅殷,你到底在想什麼?你若是要留後路,也趁早降了便是,你這樣不戰不降,到底是想要什麼樣的結果?”

盛庸再次看看戰場,高聲問道“可有兩位參贊的訊息?”探子立刻上前回報“馬參贊那邊的探子還未回報,洛參贊那邊,他去到水軍將旗下之後,便再未回返,不知是不是留在了陳都督那裡。”盛庸聞言微微搖頭嘆息道“哎,我不該讓他去的,馬參贊本就是抱著必死之心去的也就罷了,可這小洛,不該死的這麼不明不白啊!”

軍令司馬疑惑的問道“將軍怎知洛參贊死了?”盛庸無奈的苦笑道“那陳蠹公然三次違抗軍令,已是重罪,這小洛一旦亮明皇宮內衛的身份,陳蠹聽令還則罷了,如果他還是不聽令,那就是抗旨,如今顯見得陳蠹並未聽令,如果此戰贏了,小洛還有生還的希望,可如今敗局已定,那陳蠹如何能讓這能證明他抗旨的小洛活在世上。”

所有人馬上都明白了,也都默默的低下了頭,軍人不怕陣前戰死,就怕白白冤死,小洛雖然是內衛,可畢竟穿上了軍服做了參贊,也算是他們的同袍了,馬子同起碼能在兩軍陣前死得轟轟烈烈,可這小洛實在是死得有些不值啊!

盛庸再度長嘆一聲道“難道真是天意麼?這樣年輕有為的兩位青年俊傑,也這樣消折了?本將就這麼毀了我大明的兩根棟樑?!”盛庸正慨嘆間,就見探子驚喜的喊道“將軍,馬參贊回來了!”盛庸立刻霍然轉身,只見馬子同一身血汙,正步履蹣跚的踉蹌而來。

立刻有人上前扶住他,將他攙扶到大石旁坐下,馬子同氣息奄奄的睜開眼,一見盛庸,眼淚便落了下來“大將軍,屬下失職,未能擊殺朱高煦,也沒能阻擋住他的騎兵進入浦口戰場。”盛庸微微苦笑著安慰道“罷了,你已經盡力了,只要你還活著便好。”

軍令司馬則在一旁焦急的問道“馬參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馬子同咳出一口血,艱難的說道“屬下剛趕到十里外的要道口布好拒馬陣不久,那朱高煦便衝殺到了,屬下先讓火器營攻擊,但並未傷到他,屬下便上前刺殺,將他刺傷下馬後,屬下也失了長劍,眼見他就要被親衛救走,屬下心急之下,便拔出短刃想與他同歸於盡,屬下只記得手中短刃的確刺入了他的鎧甲,但隨後便連遭重擊,昏迷了過去,等屬下再度醒來的時候,周圍地上滿是雙方的屍體,卻不見朱高煦騎兵的蹤影,想來是屬下沒能阻止住他,屬下失職了。”

此時,軍醫已經來給馬子同治傷,將他的衣衫全部剪開後,現他身上的傷痕多達十餘處,還有幾處深入臟腑的,若不是馬子同隨徐神影練了十年的內功,如何能撐到現在?看著他的一身傷痕,所有人無不動容,面對這樣一個已經拼盡全力的同袍,誰還能出言責備?

盛庸也點點頭道“馬參贊,你們整整阻住了朱高煦一個時辰,已經完成任務了,是本將這邊的戰場出了問題,怪不得你們,要怪,就只能怪天意了!”馬子同連忙問道“戰局究竟出了什麼意外?”盛庸痛苦的閉上了眼睛,軍令司馬連忙將經過告訴了馬子同。

馬子同聽完之後,也愣在當場,最後聽得蒙禹沒有回來,馬子同立刻焦急的喊道“將軍,請允許屬下前去尋找小洛,此時他應該還沒有被那陳蠹滅口。”盛庸微微搖頭道“你傷重如此,如何還能亂動,況且,就算你到了陳蠹那裡,他也不會承認見過小洛的。”

馬子同心中焦急,不但因為和蒙禹關係日益交好,也因為蒙禹還關係著南京城裡兩家人的性命安危,眼見得軍醫已經給他處理好傷口,上了藥包紮好了,馬子同努力掙扎著站起來道“大將軍,有一事屬下一直沒有說實話,其實在下才是皇宮內衛的身份,而小洛,只是一個頗有智謀的舉子自願隨屬下前來效力,他身上的宮禁銅牌,也是屬下給他的。”

“什麼!?”所有人都驚愕了,原來大家都搞錯了啊,那小洛才是更冤枉了,盛庸也頗為驚訝的說道“啊,這……這麼說來,小洛是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卻還願意假冒皇宮內衛的身份去向陳蠹下令?這倒是教本將真心佩服啊!”

馬子同噗通一聲跪下道“大將軍,救救小洛吧,他乃是曠世大才,不能就這樣冤死啊!”盛庸也眉頭緊皺的來回踱步,其實原本他也是有私心的,用皇宮內衛去壓陳蠹聽令是最後的殺手鐧,雖然明知風險極大,可只要想到這秘密的內衛身份,也就覺得無所謂了。

可如今聽得真相,盛庸心中也起了惻隱之心,這人還是個舉子,以他的才學,一參加完春闈和殿試便是朝廷官員了,關鍵是這樣的大才,願意主動前來效力不說,還願意為了大局不顧個人安危的前去冒險,這樣的才具加上這樣的人品心性,更讓盛庸也覺得十分惋惜。

想到這裡,盛庸也顧不得許多,立刻對身邊的軍令司馬說道“你親自去找陳蠹要人,他若否認,你就跟他說,小洛是本將的內侄,若是在他那裡出了意外,休怪本將翻臉!”軍令司馬立即領命而去,盛庸拍拍馬子同道“放心吧,此時戰局未定,那陳蠹應該還沒有下毒手。”

~~~~~~~~~~~~~~~~~

而此時,燕軍的中軍,南軍解圍而去之後,朱高煦的騎兵也順利和燕王會師了,此時的朱高煦,已經卸下了厚重的鎧甲,肩窩處的貫穿劍傷和下腹處深達一寸的傷哪怕被層層包裹依然止不住血往外滲,將外面的衣襟都染透了。

看到燕王,朱高煦擺脫攙扶的人上前施禮道“父王,孩兒來晚一步,讓父王受驚了。”燕王一看又是這次子朱高煦撕開南軍包圍圈救了自己,如何還會怪他不守軍令私自率軍前來,一看他身上的傷立刻上前攙扶道“我兒來得好啊,你這傷可礙事?”

旁邊的騎兵將領立刻回道“郡王殿下被敵方一名武功奇高的白袍小將阻截狙殺,肩窩被長劍前後貫穿,下腹被短刃刺入一寸,而且兩件兵刃都插入了鎧甲內,軍醫們花了半個多時辰才將兵刃取出,這才卸下鎧甲敷藥療傷,幸而郡王殿下福大命大,這短刃並未傷到要害。”

燕王點點頭大聲問道“敢傷我兒的敵將如何了?”那將領再次回道“那人為了刺殺郡王殿下也是拼了性命,根本不顧及自身受創,被親衛們刺了十多下,已經死了。”燕王這才點點頭道“死了便好,趕緊扶我兒下去好好養傷吧。”

不想朱高煦卻再次抱拳說道“父王,此時盛庸大軍多半在此,瓜州空虛,父王當即刻率兵返回奪取瓜州渡江,這裡就交給孩兒吧,孩兒一定將盛庸的大軍牢牢牽制住,絕不讓他挪動半步。”燕王眼神閃爍的看著朱高煦,心情很是複雜。

眼前這個次子,簡直就跟自己年輕時一模一樣,離經叛道,不愛讀書卻又有著天生的戰略頭腦和軍事才能,只要一上戰場便像是神魔附體一般,不但有著前的預判力和敏銳的嗅覺,更有著強大的統率力和對屬下的凝聚力,短短三年多,這支騎兵都已經忠誠得快成他朱高煦的私軍了,一旦自己入了南京,這些騎兵將領就會成為各軍的主力將領,那時這朱高煦的勢力就會遍佈軍中。

可偏偏,他只是次子,那個頗受姚廣孝和文官們喜歡的長子才是自己的世子,可那長子不但體型肥胖,還是個慢性子,身體又不好,經常生病,半點也沒有自己的影子,朱棣是多希望這朱高煦能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啊!

看著眼前這次子臉色煞白得毫無血色,卻依然目光堅毅且努力讓身姿挺拔的樣子,朱棣不由得大為感慨,伸手輕輕拍拍他的肩道“好,那為父就將這裡交給你了,你好好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

一聽此言,朱高煦身邊的將領一個個喜形於色,朱高煦也眼眶溼潤,努力的控制著不讓眼淚落下來,躬身施禮沉聲說道“請父王放心,孩兒定不負您的厚望。”由此,這朱高煦正式下定了和大哥朱高熾爭位的決心,也由此,給大明埋下了一個重大的隱患。

朱棣將戰場交給朱高煦後,便帶著主力急趕往瓜州,這時候,鎮江兩岸的守軍不足兩萬,唯一的變數便只有鎮守淮安的梅殷大軍,而燕王和盛庸兩方的書信,也在不停的往淮安,這梅殷,究竟又會作何選擇?一切,似乎真的只能是看天意了。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篇長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選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