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傳63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第六十三節 更替

看著皇宮裡升起的大火,燕王朱棣滿意的笑了,看來這應該是李景隆安排好的殺手做完事了,那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皇宮登基稱帝,沒有了建文帝,長江上游和江南的幾十萬大軍便也就沒有了出師的名義,自己一道聖旨下去就能將他們都安撫收編。

就在朱棣志得意滿的想要進入皇宮的時候,卻在皇宮的大門口被一個小官攔住了,這位剛剛才三十歲的八品小官,就是建文二年的殿試進士,翰林編修楊榮。朱棣一看有個小官攔住宮門,不由得冷冷說道“你想幹什麼?”楊榮下拜施禮道“微臣只是想來問問,燕王殿下這是要先進宮登基即位呢,還是要先去拜謁先帝陵寢?”

燕王聞言一驚,腦中轟然作響,他忽然意識到自己一時得意忘形,險些犯下一個天大的錯誤,自己可是打著清君側正國本的名義來的,此時進入南京,當然應該先去父皇的陵寢拜謁陳情,如何能急著進入皇宮而落人口實,於是點點頭道“本王只是看皇宮火起,過來吩咐人趕緊滅火,不可使火勢蔓延,而後自然是要先去拜謁父皇陵寢的。”

楊榮再拜施禮道“如此,微臣恭送燕王殿下。”燕王點點頭道“你是何人,現居何職?”楊榮回道“微臣乃翰林編修楊榮。”燕王微微眯起眼道“那朱允炆只親自主持了一次殿試,你身為他親點的二甲進士,這麼快就急著投靠新主了?”

楊榮不悲不亢的答道“微臣不知有什麼新主舊主,只知大明天下需要一位明主。”燕王朱棣聞言滿意的點點頭道“似你這般人才,可還有誰?”楊榮朗聲答道“還有微臣的同科進士楊寓、楊溥、金幼孜,都與微臣年紀相仿,皆為治世之能才,此時也都與微臣同在翰林院做編修。”

燕王點點頭道“這些人本王都知道,可惜了,那朱允炆自己唯一一次主持殿試選出的人才,卻不知任用,只會放在翰林院裡任其閒置,可見這般奸臣妒賢嫉能,誤國之深啊!”說完之後,燕王便轉道去了朱元璋的陵寢拜謁,但同時也記住了這些大才的名字,從此,大明的朝堂將不再是一幫心有餘而力不足雖文才出眾但做事平庸的大臣執掌。

這幾位大才裡,此時年紀最長的楊士奇也不過三十五歲,金幼孜三十三歲,楊溥和楊榮都是剛剛才滿三十歲,這都是建文二年春闈之後的殿試中欽定的二甲進士,此時全都是都是沒有實事可做的翰林院編修,若是建文帝知道自己居然放著這些能助他守住大勢的治世能臣而不知使用,不知會作何感想。

當蒙禹和馬子同再次回到小院的時候,已經是申時將盡了。看看互相的面色,兩人就已經知道,應該是都勸說失敗了,蒙禹率先開口問道“方大人怎麼說?”馬子同無奈的搖搖頭道“義父說,他就等著燕王去殺他,陛下是聽從他的勸告才留在南京的,既然陛下自焚而死,那他方孝孺一家就該為陛下殉葬。”

蒙禹點點頭道“師孃說的也差不多,他說師父是帶著陛下親手交給他的傳國玉璽去督師的,師父未歸,她們如何能獨自逃生。”馬子同眉頭緊皺的說道“那怎麼辦?難道我們就不管了?”蒙禹搖搖頭道“當然不是,如今燕王剛剛進城,舉措不明,他們或許還不知道結局會如何,等到燕王做出決斷,他們或許也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了,到時候我們再換個角度前去勸說,或許就能勸服他們。”

馬子同點點頭,不無擔心的說道“那燕王真會大開殺戒麼?我倒寧願他做個寬仁之君,也就不需要我們再救人了。”蒙禹抬眼看看皇宮方向,悠悠說道“但願如此吧,我也希望是我推測錯了,只要不開殺戒,就算把師父貶為庶民都好啊!”

可惜,這一切並未向好的方向展,燕王朱棣在拜謁完皇陵後,便進了皇宮,先便是搜尋建文帝的屍體,可惜,在現的眾多燒焦屍體中,宮女太監們幾經辨認也只辨認出馬皇后的屍體,卻沒有找到建文帝和太子朱文奎的屍體。

燕王正在猶疑之時,有太監來報,在皇宮牆角下找到了建文帝的二皇子朱文圭,燕王立即叫人把他帶來,可不管怎麼問,這兩歲的小孩都只會說有刺客,再問其他的什麼都只會回答不知道,燕王恨不得當場砍了他,可想想畢竟只是個兩歲的孩子,也不好違背朱元璋不得傷他子孫一人的遺旨,只能將朱文奎送到鳳陽老家軟禁起來,而且這一關就是五十五年。

沒有見到建文帝的屍體,讓燕王暴怒不已,連忙喚來李景隆,厲聲呵斥道“你安排的好事,為何不見那朱允炆的屍體?”如今浦口還在徐輝祖手上,徐州、濟南還有江南地區也都仍在,那黃觀督師二十餘萬在外,還有那按兵不動的梅殷手握四十萬大軍,如果讓他逃了出去,這仗還要打多久?”

李景隆拜服於地惶惑的說道“臣問過那刺客,他確定朱允炆已經被他刺死,只是臨死前要求他放過小兒朱文圭一命,是不是那些燒焦的屍體中已經無法分辨了?”燕王暴怒的吼道“屍體能燒焦,可身上的衣服配飾能看不出麼?這些屍體裡哪一個是相符的?又哪裡還有一個七歲孩童的屍體?”

李景隆一時惶惑無措,可也疑惑的說道“可臣一直派人嚴守皇宮四周並未見人出去,而且既然宮中起了大火,就證明刺客的確得手了,更何況還有馬皇后的屍體也在······”李景隆越說聲音越小,因為他忽然覺得這確實連他自己都無法相信。

燕王心中雖然暴怒,但想到李景隆畢竟是開門迎降自己的大功臣,也還要為安撫投降的百官做表率,於是也緩和了面容說道“曹國公起來吧,這事也怨不得你,你且先負責好南京城防,該抓的抓,勿要走了一個奸臣!”李景隆連忙領命而去。

接下來,便是群臣和朱棣上演勸進和謙辭的傳統戲碼了,從六月十四日開始的三日裡,群臣三次勸燕王朱棣登基即位,而燕王則三次推辭謝絕,直到六月十七才接受了勸進,再次拜謁朱元璋陵寢告慰後舉行大典登基為帝,待要頒聖旨,卻遍尋不著傳國玉璽,在知道傳國玉璽被建文帝交給了黃觀帶走之後,燕王更加憤怒,一旦建文帝和黃觀匯合,有了玉璽,他就可以頒佈聖旨興兵討逆啊。

於是燕王下令廢除了原先的玉璽,重新刻制了一枚新的傳國玉璽,並且把沒有應召上殿稱臣的文武大臣們全都抓了起來,而原先被建文帝貶斥的官員則一律重新啟用。誰知這一下,卻召了個可怕的魔頭回來,這人便是兩年前因為和燕王通書信被現後貶斥廣西的陳瑛,朱棣登基後便找回他做了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隨著他的到來,很多官員的命運開始不一樣了。

而且朱棣還廢除了建文帝的所有改革措施,取消了對江南地區的賦稅優待,廢止了建文帝對朝廷制度的改變,所有的一切都恢復到朱元璋後期的狀況,就這樣,建文帝和大臣們辛苦四年的新政改革化為烏有,特別是對皇族子孫的限制被廢除後,所有的皇族子孫一出生便享有特權佔有大量田產,隨著皇族子孫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最後整個皇族光生活開銷每年居然就要消耗掉一半的國家稅賦,這不得不說是朱棣給大明留下的巨大隱患。

而數十個文武大臣極其家眷們被抓起來看押,等待他們的,將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可怕的殺戮和虐待。但也偏偏就是這些文武大臣極其妻子兒女們,卻體現出了華夏民族最血性最無畏最忠貞的一面。

話說當六月十三日晚間,徐神影護送著從密道直接來到南京城外的建文帝和朱文奎來到浦口軍營時,徐輝祖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固若金湯的南京城居然連一天都沒有守住?!他還等著匯合黃觀的援軍後殺回南京城下圍殲燕王的。

在聽堂伯徐神影講述完了一切之後,徐輝祖當即表示“陛下,臣這就護送您去長江上游與黃大人匯合,再傳檄天下討賊便是。”建文帝卻心灰意冷的搖搖頭道“不,不去了,如蘭她只想朕和奎兒好好活著,這天下,朕也不要了,就讓與四叔吧。”

徐輝祖大急道“陛下不可輕言放棄啊,那逆賊雖然佔了南京,可長江上游和江南、湖廣、西南、遼東都還在我們手上,更有鐵弦鎮守的堅城濟南和徐州,只要陛下與黃大人匯合,而後順江而下到濟南與鐵弦匯合,再召回遊擊於京口的盛庸將軍,還有駙馬都尉梅殷的四十萬淮安大軍,只要有我們幾人和這幾十萬大軍,這場戰局的勝負還未可知啊!”

其實徐輝祖說的並非都是寬慰建文帝的虛話,之前南軍各自為戰,確實容易給了燕王各個擊破的機會,如果真能實現徐輝祖所說的戰略轉移後各部匯合一起,集中兵力,上有建文帝親自坐鎮,統兵的又是徐輝祖、盛庸、鐵弦和梅殷四人的話,那屆時就將強弱易位,變成燕王弱勢了,一旦戰局有變,各地守軍將紛紛再度倒戈,雖然丟掉了南京城,但情勢其實真的並不算太糟糕。

只可惜,馬皇后在眼前慘死對建文帝的打擊實在太大了,這個年僅二十五歲,又一直養尊處優一直高高在上被捧著慣著的小皇帝,根本接受不了這個自己連妻子都無法保護的現實,只見他依舊渾渾噩噩的說道“不了,不打了,朕不想打了,魏國公若是不怪朕殺了你弟弟,就將朕和奎兒送到江南去吧。”

徐輝祖焦急的喊了一聲“陛下,臣的弟弟確實論罪當誅,臣如何會怪罪陛下,陛下此時應該振作才是,既然已經逃出昇天,就該與那逆賊周旋到底,奪回先帝留給陛下的江山社稷才是啊!”可建文帝卻不為所動的只是搖頭落淚。

徐神影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只能勸說道“輝祖,陛下剛剛經歷的喪妻失子之痛,就先容他緩兩日再說吧,你此時逼他也沒有用,或許等陛下睡醒一覺就重新振作起來了。”徐輝祖無奈的長嘆一聲道“好吧,在那逆賊登基稱帝前,陛下還能登高一呼正本清源的號召天下勤王,一旦那逆賊在南京拜謁先帝陵寢後再登基,那時就算陛下再想振作,也失去了先機,陛下好好想想吧。”

就這樣,建文帝在徐輝祖的軍營裡呆了一天,兩天,三天,四天,可每日裡還是一言不,渾渾噩噩的毫無振作的跡象,而且還越來越頹喪,直到徐輝祖得到南京傳來的訊息,說燕王已經舉行了登基大典正式繼皇帝位,並且廢除了建文帝的皇帝身份和年號,將這四年全部改為沿用洪武年號,所有忠於建文帝的大臣也都被抓了起來。

徐輝祖痛心疾的跑到建文帝面前跪下道“陛下,救救南京城裡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和他們的家眷吧,陛下只要登高一呼,那逆賊就不敢大開殺戒,這些人就還有活路,可陛下憑空消失,那逆賊猜忌心極重,為了斷絕後患,避諱將他們全都殺光啊!”

可誰知建文帝依然緊緊的抱著兒子,木然的搖搖頭道“不會的,四叔號稱賢王,他不會濫殺無辜的,朕興兵才是會害死他們,只要朕不爭了,四叔就不會殺他們了。”徐輝祖淚流滿面的說道“陛下,臣與那逆賊相識多年,他的心性臣再瞭解不過了,陛下不能置那些忠心的大臣們於死地啊!”

可建文帝依然還是神情漠然的搖著頭,嘴裡說著“不會的,朕不爭了,就不會再死人了,朕不想再看見有人為朕而死了!”徐輝祖只能仰天長嘆一聲“罷了,罷了,那就讓那逆賊殺了我徐輝祖吧。”

徐輝祖霍然起身,安排了兩個親信隨行,也請堂伯徐神影再辛苦一趟,將建文帝父子送往江南隱藏,而徐輝祖自己,為了讓建文帝安全脫身,則毅然隻身返回了南京。一個時代終結了,另一個時代則開始更替上演了。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篇長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選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