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大明危局前傳456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第四百五十六節 連環詭計

縣城外,交趾鎮守總兵豐城候李彬帶著自己的一千親衛將縣城四門之外都繞了一圈,一邊走一邊留意著每一個敵人有可能突圍逃跑的地方,好不容易見到了這場叛亂的源頭,他這一次可不會輕易的在將黎利和陳暠放跑了。

在鎮守軍的四面猛攻之下,死傷慘重的叛軍新兵們心理上很快就堅持不住了,還好,此時“安南王陳暠”和“平定王黎利”又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裡,雖然離的有些遠,但只要這兩個人還在,叛軍就還不至於馬上潰散。

此時的,真正的陳暠和黎利已經換上了普通農人百姓的衣服,臉上也做了修飾,而老營軍和先前的將軍們也都已經換上了普通百姓的衣服,當然,還有這個縣城的上萬百姓,也被聚集到了一起,就等著城頭被鎮守軍攻破的那一刻。

終於,在鎮守軍強大的攻擊力下,叛軍的新兵們抵擋不住了,東面城牆上一隊鎮守軍攻上城頭死開一個口子,緊接著一波波的鎮守軍湧了上來,東面城牆的守軍開始潰散,而潰散就像傳染病一般很快就極蔓延開來。

黎利立刻像暗中準備的人做了個手勢,西邊的城門轟然開啟,很多人開始大喊“明軍攻進來了,快逃命啊!”“不想死的就快跑啊!”“快跑吧,再不跑就來不及了!”很快,受驚的百姓就像潮水一樣的湧出了西門。

狹小的西門很快就被逃命的人群堵塞住,而其他幾個門也相繼被開啟,城頭上,冒牌的“安南王陳暠”和“平定王黎利”還是鼓舞著叛軍繼續抵抗,而看著百姓們卻想潮水一般的向四門奔出,很多叛軍也意識到了情況的危急,扔下武器便跑。

真正的黎利和“陳暠”還有老營軍們自然就夾著這些百姓中一起逃跑,而在城外巡視著準備追繳的老侯爺李彬看到的就是這一幕,看著洶湧而出的百姓,李彬只能苦笑了一聲道“本候還是小覷了黎利的狠辣啊,居然先讓新兵當炮灰,又讓百姓做他逃跑的掩護。”

親衛隊長也焦急的問道“那我們該怎麼辦?追哪一路?”李彬擺擺手道“這還追什麼啊,本候才下的不得濫殺百姓和俘虜的軍令,如今面對的都是逃亡的百姓,如何能出爾反爾的自己違犯?就在此地等著進城吧。”

就這樣,黎利和陳暠又一次在李彬的眼皮子低下跑掉了,距離最近的時候,他們離李彬的親衛隊不過才幾十步遠,而且,這樣的頭一開,以後這剿滅叛軍就更難了,以後他們戰敗了就只需躲進百姓中,這樣的清繳何時才是個頭啊!

當一切趨於平靜後,被俘的只有少數叛軍,因為大多數叛軍並沒有特別的標記,他們只要扔下武器混入百姓中就很難分辨,而要排查戶籍的話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李彬明知叛軍就混在百姓中,可也無可奈何。

李彬在俘虜的引導下帶著親衛和參將走進了陳暠和黎利居住的房間,親衛們很自覺的開始搜查各處想要看看能不能現什麼蛛絲馬跡,很快,一個親衛就抱了一摞書信出來稟報道“啟稟侯爺,這是在房中搜到的書信。”

李彬眉頭一挑道“哦?黎利這樣的人還會有沒有銷燬的書信?這莫不是有詐吧?”參將聯盟接過書信翻看了起來,卻疑惑的說道“這些都是與交趾各大氏族的往來書信,還有與老範玉往來的書信,嗯?怎麼還有潘大人!”

李彬聞言皺眉道“哪個潘大人?”參將有些猶疑的說道“就是哪個被陛下召見過的交趾舉子潘僚,還特授了他做乂安府知府,潘大人也是交趾境內唯一一個土人知府,他怎麼也會和叛軍有聯絡的。”

李彬的神情開始變得複雜起來,大明皇帝陛下親授的堂堂五品朝廷命官,如果真的和叛軍有所往來,那不但是打了朝廷的臉,也是打了皇帝陛下的臉啊,這事情可是馬虎不得的,搞不好還會影響整個交趾的土人官員啊!

李彬再度問道“信中都說些什麼?”參將微微搖頭道“沒有說什麼內容,直說相約於乂安府境內某處相見。”李彬更加疑惑的問道“你怎麼確定就是潘大人的書信?”參將將信紙遞過去道“侯爺請看,應該是黎利自己標記的,潘僚願意見面,此事已成大半。”

李彬將這張內容極其簡單的信函反覆看了幾遍,卻反而眉頭皺的更緊了,眼神也更加的沉鬱複雜的沉聲說道“這可不太好辦啊,這沒有任何落款的信紙,僅憑黎利的一句標記自然是不能輕易去找潘僚問罪的。”

參將回道“可若此事是真的,那乂安府可就危險了,潘大人是知府,又有潘氏支援,若是他有了異心,那乂安府可就危險了,乂安府若是淪陷,那就會將南方的新平府、順華府和昇華府都隔絕於交趾布政使衙門的管轄之外,後果不堪設想啊!”

李彬也再度苦笑道“你說的沒錯,黎利這是在被本候出難題啊,如今這查也不是,不是查也不是,潘僚可是歸化土人官員中的一面旗幟,輕易動不得的,莫非黎利是將本候當蔣幹了?想借本候的手砍倒這面旗?”

這個問題,參將和親衛隊長都回答不了,當然,李彬也沒打算讓他們回答,這不過就是他自言自語的疑問罷了,如今演州之亂迅平定了,那老範玉也肯定會立刻放棄北方三府再度躲進山林之中,可這乂安府和南方三府,可就又不好說了。

~~~~~~~~~~~~~~~~~~~~~~~~~~~~~

李彬畢竟是武官,雖然有豐城候的爵位,但涉及到地方官的事還是隻能交給布政使黃福來處置,可偏偏黃福又是個書呆子,在挾著平定三府叛亂的得勝之威回來的鎮守太監馬琪面前更是唯唯諾諾,事事稟報。

事情壞就壞在這死太監馬琪身上了,看著交趾布政使黃福遞過來的卷宗,馬琪陰陰一笑,然後後對黃福說道“黃大人啊,這知府通敵可不是小事,更何況乂安府一直抗拒徵收貢稅,咱家可早就覺得這潘僚有問題了。”

黃福無奈的點點頭道“馬公公說的極是,本官也是覺得事情有些棘手才來求助馬公公的,這潘大人畢竟是陛下親授的,本官也不敢妄動,他的事還是隻能由馬公公這皇命欽差的身份來處置啊。”

馬琪嘿嘿一笑道“黃大人放心,此時咱家自會處理的,咱家這就親自去一趟乂安府,也正好問問潘大人這貢稅他到底是徵還是不徵,陛下的北京城可正是用錢的時候,黃大人也須得加緊督辦各府徵稅才是。”

黃福自是唯唯聽命,去歲馬琪交上去的貢稅可是換來了皇帝陛下嘉獎的,他黃福可不想因為阻撓徵收貢稅而犯下欺君之罪把烏紗帽丟了,黃福這樣的官雖然不壞,但是也沒有為民做主而抗爭的勇氣,註定了只能做個庸碌之輩。

就這樣,鎮守太監馬琪帶著三百護衛和煊赫的儀仗隊向乂安府出了,而此時,黎利和陳暠已經將老營軍化整為零的重新潛回了寮國駐地,這一次的演州之亂,原定的戰略目的基本也算是達到了。

大明永樂十七年七月,交趾鎮守太監馬琪到達了乂安府治所,聽聞欽差來到,知府潘僚自是帶領乂安府官員出城迎接,可馬琪卻半點面子也不給,連馬車都沒下,就掀開窗簾說了聲“都進去再說吧。”就徑直入城了。

乂安府府衙大堂,馬琪端坐在上位,潘僚和一眾乂安府官員都垂手立在堂中,馬琪端起茶杯緩緩飲了一口才幽幽說道“這乂安府的茶可真是不好喝啊!”潘僚連忙回道“馬公公要是覺得這茶不好喝,下官這就讓人換。”

馬琪冷冷一笑道“罷了,咱家來這裡也不是來喝茶的,潘知府,你可還記得陛下親自召見你時都與你說了些什麼?”潘僚連忙恭敬的回道“下官當然記得,陛下囑咐下官一定要做好交趾官員的表率,讓交趾儘快真正的融入大明。”

馬琪冷哼一聲道“哼,虧你還記得陛下的隆恩,可你是怎麼做的?”潘僚眉頭微皺的正色答道“回馬公公的話,為報陛下隆恩,下官做事一向勤勤懇懇,矜矜業業,不敢有絲毫怠慢,如今乂安府也還算得是太平無事。”

馬琪一一拍桌案道“哦?是麼?既然乂安府太平無事,那為何遲遲不徵收今年的貢稅?陛下的北京成可是到處等著花錢的,你莫非絲毫替陛下分憂的心思都沒有麼?你就是這麼報答陛下隆恩的?”

潘僚一聽馬琪果然是為貢稅之事來的,也沉聲回道“馬公公此言差矣,下官既然身為大明官員,那按照大明律行事便是為官的準則,戶部徵收的稅賦該繳的下官半紋錢都沒有少交過,下官自認為問心無愧。”

馬琪嘿嘿冷笑道“好好好,戶部徵收的稅賦你從沒有少繳過,咱家替陛下徵收的貢稅你就遲遲不繳,你說,你到底是何居心?你到底是替戶部在做這個知府還是在做陛下的的臣子?你眼裡還有沒有陛下了?”

潘僚義憤填膺的回道“馬公公這話就更加不對了,戶部也是陛下的臣屬之一,就是替陛下專司錢糧管運的,馬公公怎麼能將戶部和陛下分開來說?下官上繳戶部所徵的稅賦不就是在替陛下分憂麼?”

馬琪一看說不過潘僚,也不再和他講道理,直接厲聲問道“那這貢稅你到底是徵還是不徵了?”潘僚昂然回道“去歲徵收貢稅就已經讓百姓苦不堪言,今春臺風的災害剛剛才緩過來些,如何能再度加徵貢稅?陛下是讓下官懷柔順化交趾百姓,可不是讓下官來逼得他們食不果腹的。”

馬琪不住的冷笑道“好好好,你還敢用陛下來壓咱家,那咱家倒是要問問你,陛下可曾讓你通敵?”潘僚聞言心中一驚,可還是強自鎮定的反問道“馬公公這話是什麼意思?下官何時通敵了?”

馬琪得意的拿出卷宗來展開道“潘大人好好看看,這是什麼?”潘僚定睛一看,就是他讓人給黎利送去的相約會面的時間地點,可這字並不是他自己寫的,也沒有任何的稱呼和落款,怎麼能攀扯到他的?

潘僚定了定心神再度回道“馬公公明鑑,這字跡不是下官的,也沒有任何的稱謂和落款,如何能是下官通敵的證據?”馬琪厲聲呵斥道“可這上面卻有賊黎利的標註,說你答應與他見面,此時就已成大半,潘知府倒是說說看,你們見面做什麼?你與賊黎利又有什麼大事要做?”

潘僚心中暗道一聲苦也,他現在也大概知道了黎利的惡毒詭計,原來約他見面並不是為了說服他,而是要故意留下證據藉此陷害於他啊,潘僚不由得在心裡將黎利罵了數十遍,可再怎麼罵也得先解決眼前的危機啊!

潘僚只能躬身回道“還請馬公公三思,那黎利在故意在一張與下官毫無關係的信紙上留下與下官有關的的標註,這很明顯就是故意要陷害下官,馬公公可千萬不能上他的當啊,否則所有的交趾土人官員都會人心惶惶,更不利於交趾的平叛。”

本來這番話若是說給布政使黃福來聽,那黃福定是會三思而行啊,可偏偏來的人是死太監馬琪,他哪裡會管這些,只見他面帶厲色的怒喝道“好你各巧言令色的傢伙,咱家就先將你下獄再細細審問你身邊的人,就不信審不出你通敵的證據來!”

馬琪說著便大吼一聲道“來人,將這不思報國卻裡通外敵的狗官拿下!”早有馬琪帶來的親衛上前將潘僚捆綁起來,乂安府的官員一時面面相覷卻不敢為潘僚辯駁半句,都生怕惹禍上身。

隨著潘僚被抓,潘僚身邊的親人和隨從、僕役也都相繼被抓來嚴刑拷打審問,原本作為交趾土人歸化旗幟的乂安府知府潘僚這面旗幟就這樣倒下了,而更加嚴重的連鎖反應也就此開始逐漸爆了。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篇長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選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