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大明危局前傳535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第五百三十五節 老皇帝的怒火

大明永樂二十年九月底,老皇帝朱棣的第三次北征以他病倒返回北京宣告結束,在回到京城皇宮後的幾天裡,老皇帝以養病為由拒絕接見任何人,包括他的兩個兒子,而誰都不知道,一場席捲半個朝堂的風暴已經在乾清宮內開始醞釀。

九月二十七,大朝會,京師百官齊聚奉天門,太子和漢王分列前左右,六部尚書緊隨其後,再後面便是六部官員和軍中將領。隨著司禮太監的一聲“皇帝陛下駕到,百官上朝。”眾文武立刻下拜道“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老皇帝威嚴的喊了一聲“眾卿平身。”就在百官起身之時,卻見一個六品官員急匆匆的跑了進來,一看已經趕不上了,心中更加焦急,剛想跑上前請罪,卻腳下一絆又摔了一跤,心中惶急之下一時更是狼狽不堪。

百官看著眼前這一幕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老皇帝出征歸來的第一次大朝會此人就敢如此失儀,接下來老皇帝的怒火可想而知,再一看此人的身份,百官心中就更是震驚不已了,此人居然是現禮部尚書兼東宮少詹事呂震的女婿現任戶部六品主事的張鶴。

看清了張鶴的身份後,很多官員的面上就出現了玩味的表情,上次還在南京城時太子一黨就因太子遲到遜駕一案大批入獄,怎麼這遷都北京後老皇帝第一次出征歸來的大朝會就又是太子一黨的人出事了?

這是巧合還是人為?想到呆在漢王府裡那個神鬼莫測的鬼才蒙禹,眾人無不都生出了這莫不是又是那鬼才蒙禹施展的手段吧?這一招可夠毒的。這可是要把太子一黨往死裡整啊?可這麼明顯的手段,老皇帝又能容忍麼?

此時別說百官了,就連站在最上的兩位皇子腦子裡也是一片混亂,當太子看到見駕失儀的是張鶴的時候,心中便是狂跳不已,他當然還記得上次自己睡過頭而遜駕的後果,所以這一次他昨晚連睡都不敢睡,可沒想到還是出事了。

而漢王也有些懵啊,他心裡也在想,這莫非又是蒙先生的手段?可昨日去找他請教今日大朝會該怎麼應對父皇問話的時候也沒見他說起會有這檔子事啊?難道這又是蒙先生要考驗他的應變能力?這還真是讓人頭疼的。

終於,慌亂了半晌的張鶴在呂震的低聲喝罵下才調整好了身形跪伏在地上大聲謝罪道“微臣見駕來遲,還請陛下降罪。”老皇帝就這麼一直冷冷看著眼前的一切,面上也看不出喜怒,可這樣的威嚴才更是可怕。

在一片出奇的安靜之後,張鶴已經是渾身顫抖的跪都跪不穩了,老皇帝才幽幽說了一句“罷了,先押下去,而後交由監國太子徹查審理吧。”一聽此言,胖太子心中更是巨震不已,可也只能連忙躬身道“兒臣遵旨。”

渾身癱軟的張鶴被進軍駕了下去,這小小的插曲似乎就這麼過去了,在吏部尚書蹇義的帶頭下,百官先是恭賀老皇帝凱旋而歸,而後便是各自上報自己手上的重要事務或請老皇帝定奪久拖未決之事。

直到兩個時辰之後,國家大事商討的告一段落了,老皇帝才悠悠問道“那先禍亂山東又意欲攪亂京師的賊唐賽兒審的如何了?”所有官員都齊齊看向了漢王,畢竟這次將大禍亂消弭於未之前的主要功勞都是漢王府的,就算人犯現在看押在刑部大牢刑部的官員也不敢搶功勞,更何況現在刑部尚書是空缺的,暫時由刑部侍郎擔著尚書之則。

漢王一看百官都看著自己,也不再謙讓,躬身施禮道“回父皇的話,從刑部剛剛提交的口供看,這唐賽兒確實是白蓮教負責掌控北方的賊,此次預謀了在父皇回京時動一場大禍亂謀刺父皇攪亂天下,幸得父皇洪福齊天才讓我等提前消弭了禍事。”

見漢王說的如此簡單,百官都不由得有些愕然,這麼大的事這麼大的功勞怎麼被漢王說的就像抓了幾個毛賊似的?這可不太像漢王一貫的風格啊?是這漢王殿下轉性了還有另有什麼隱情?百官一時又在心中打起了鼓。

老皇帝當然知道這是蒙禹授意自己的兒子儘量少說的,當下也不點破,只是點點頭道“嗯,當年讓這唐賽兒跑了朕心中就一直耿耿於懷,誰知這賊尼竟將主意打到朕的京師來了,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百官剛要齊聲恭賀,老皇帝就連忙擺手道“罷了罷了,收起你們那套頌詞吧,漢王你再說說看,你是如何就現了白蓮教意欲禍亂京城的,又是如何一一瓦解了這唐賽兒佈下的重重迷局的?聽說你還遭遇了兩回行刺?”

漢王一看父皇處處都在刻意彰顯自己的功勞,得意之下又忘了蒙禹的忠告,欠身說道“回父皇的話,兒臣確實遭遇了兩回行刺,一次是在兒臣去往京師大營的途中,只是賊人還沒來得及動手就被一網打擊,第二次是在宗人府中,這次稍微驚險一些,可好在也是有驚無險。至於怎麼現賊人圖謀的······”

說到這裡,漢王才驚覺自己差點忘了蒙禹的忠告,已經說的有些多了,當下連忙轉圜道“這還是刑部六扇門的功勞,是他們先偵知了賊人的動向,也是他們先偵知了賊唐賽兒裹挾大批白蓮教高手潛入京師預謀不軌並告知兒臣的。”

老皇帝這才欣慰的點點頭道“嗯,刑部這次做的不錯,漢王做的也不錯。曲突徙薪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朕知道在大火未起之前就消弭火種的功勞遠比火起之後才滅火的功勞要大的多,在南京時漢王就和太子聯手消弭了洗象節危機,這次又和太子一起消弭了京師禍亂,真可謂是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啊!

這一下,文武百官裡再傻的人都聽出了老皇帝這一拉一扯完全就是在褒揚漢王而將太子的軟弱無能彰顯無疑。身為東宮詹事的蹇義自然不能坐視這樣的事情生而不管,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說點什麼。

於是蹇義出班奏道”恭喜陛下有兩個如此出色的皇子,一個穩坐監國太子府居中排程,指揮若定,一個衝鋒陷陣斬將奪旗有如神兵天降,兩位皇子一文一武可謂是相得益彰,此乃陛下之福,也是我大明之福啊!“

蹇義這話分明就是提醒大家太子才是帝王之才,而漢王不過是軍中戰將,孰輕孰重自然高下立分。老皇帝聞言嘿嘿一笑道”蹇尚書言之有理,想當年父皇也經常對我們幾個說,我們替大哥看好家門就好,而朕也的確盡心盡力的守衛北疆十餘載,只可惜,大哥卻沒有這個福分啊!“

此言一出,太子一黨全都臉色大變,蹇義這話無疑是犯了老皇帝的忌諱了,老皇帝這話裡話外的怒意已經表露無遺,蹇義一時也是臉色鐵青的說不出話來,此時他謝罪也不是,不謝罪也不是,只能冷汗直流的呆立當場。

太子一看大事不妙,也不能再保持緘默,只能拜伏於地道”父皇明鑑,兒臣在這次危機事件中的確是過於保守,也沒能及時給二弟提供足夠的幫助甚至還讓二弟身陷宗人府中以至於險些遇刺,這都是兒臣的錯失,還請父皇降罪責罰。”

老皇帝看到太子伏地認罪了,這才看看百官冷哼一聲道“你也知道自己做了蠢事?這賊人都已經在京城蠱惑了上萬信眾,埋下了滔天禍事,可你這監國太子卻還忙著扳回什麼聲望,你可知君為輕社稷百姓為重?”

這一下,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呂震和內閣輔楊榮還有東宮屬官楊士奇也站不住了,立刻拜伏於地謝罪道“臣有罪,還請陛下降罪責罰。”一看他們幾個跪下了,百官呼啦啦就都跪下了。

老皇帝看看這跪下的一大片文官,也不急著說話,而是看看依然站著的武將們意味深長的說道“諸位將軍,朕也想問問,若是你偵知了有賊人意欲禍亂京師卻已經來不及上報,你們又會做出什麼反應?”

武將們一看老皇帝又把矛頭對準自己了,也連忙下拜道“臣不知,還請陛下明示!”這一下,整個朝堂之上就只有漢王一人站著了,這讓漢王瞬間也就感覺到了如芒在背,因為蒙禹昨日就提醒過他,千萬不要鶴立雞群,沒想到還真就應驗了。

漢王也連忙跪伏於地替武將們辯解道“父皇明鑑,按大明軍律,武將沒有調令不得私自用兵,違者就算有功也是錯的,所以兒臣斗膽替將軍們開解一句,非是他們不想有所行動,實在是身不由己啊!”

老皇帝嘿嘿一笑道“好一個身不由己,若都是這般明哲保身,那就只有等著大火將京師燒個乾淨吧!”一看老皇帝怒了,文武百官和兩位皇子都齊聲謝罪道“臣有罪,還請陛下降罪責罰。”

老皇帝卻不接這個茬,而是忽然又問太子道“監國太子,朕來問你,剛才戶部主事張鶴見駕失儀,該如何論處?”太子一聽老皇帝忽然又提起此事,不由得腦中轟然作響,這可是送命的問題啊!

胖太子不由得在腦海中迅的權衡此事,若是自己說是要重處張鶴,那或許老皇帝會寬宥於他,可這樣立刻就會寒了東宮屬官和太子一黨官員的心甚至讓其他官員心生忌憚,可若是他說張鶴沒有多大罪,那就準備承受老皇帝未知的怒火吧!

權衡再三之後,胖太子還是覺得賭一把,畢竟老皇帝不可能因為這件跟他沒有多大關係的事就褫奪他的太子之位,那麼他就必須保住人心,只要官員們的心向著他,那他就算受點責罰也是值得的!

這不過就是電光火石的一瞬間,胖太子想清楚之後,立刻直起身子泰然說道“張鶴見駕失儀是有錯,可按大明律,這只是因故上朝誤時之過,至於他跌倒失儀乃是心中畏懼父皇天威所致,算不得什麼大罪,按律罰俸三月再著戶部主官申斥督導即可。”

胖太子話一說完,文武百官皆是一片譁然,按律雖是沒錯,可若要嚴格論起來,定他個藐視聖駕的欺君之罪也不是不可以,老皇帝如此震怒之下太子卻還敢曲意寬宥於張鶴,這分膽略如何不叫百官佩服卻又替他捏著一把汗。

可眾人以為就要像暴風雨一樣傾瀉而來的怒火卻並未從老皇帝那裡升起,老皇帝只是玩味的看看來努力跪的筆直的胖太子,心中也頗有些五味雜陳,這始終是自己的兒子啊,就算身形不像,可骨子裡的東西還是一樣的。

老皇帝冷笑一聲道“東宮詹事蹇義,東宮少詹事呂震,東宮諭德楊寓,好好看看,這就是你們輔佐的好太子,這就是眼中只有律法卻目無君父的好太子,你們平時到底是怎麼勸誡太子的?怎麼就吧太子教成了這樣?”

蹇義、呂震、楊士奇大驚失色,連忙拜伏於地請罪道“臣知錯了,還請陛下降罪責罰。”老皇帝面無表情的擺擺手冷然說道“你們哪裡有罪?連朕也不知道你們到底有什麼罪,又怎麼降罪於你們?”

蹇義將心一橫大聲說道“臣等自知有罪,也甘願進詔獄反省其罪,還請陛下恩准。”呂震和楊士奇一聽這話,仔細一想似乎事到如今也只有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一條路了,也一咬牙大聲說道“臣等附議,甘願進詔獄反省。”

老皇帝嘿嘿一笑道“我大明朝的官員就是不一樣啊,還又自請入獄的,好好好,朕就全了你們這份心意,也讓你們在裡頭好好想想今後究竟該如何自處!來啊,將此三人打入詔獄,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探視!退朝!”

老皇帝說完便起身拂袖而去,而三位東宮的最高屬官也又一次被打入了詔獄之中,只不過上次進的是南京詔獄,而這次進的卻是北京詔獄。那位沒有受到任何責罰的胖太子更是一回宮就閉門謝客自我禁足。

隨著大朝會的落幕,朝臣們的動向開始生了微妙的變化。可這一切並沒有阻止內閣輔楊榮繼續鋪排他們先前商議的大事,畢竟大明的安危才是第一位的,而老皇帝偏偏沒有責罰留京的楊榮,似乎也是故意在給他機會做想做的事。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篇長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選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