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再收兩小王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大明危局前傳第579節 再收兩小王

此時的大草原,瓦剌汗王脫歡起的一場針對韃靼側翼的突襲也正在秘密的集結行軍中,狡猾的脫歡不但取得了額色酷的支援,當然也派人給老皇帝送去了密信,對於草原內部的爭鬥,老皇帝自然是樂見其成,當場就答應了專為瓦剌也開一個邊貿互市,至於其他的賞賜等戰後再一起給懂事的順寧王脫歡送去。

八月二十九日,脫歡親率瓦剌聯軍五萬對韃靼側翼的一支兩萬餘人的側翼部隊起了突襲,有了額色酷提供的火器和軍械,又是兵力上的絕對優勢,這支原本是每天都在防備明軍突襲的韃靼軍隊卻最終被瓦剌聯軍擊潰。

此戰不但殲滅了近萬韃靼軍,最主要的是一舉肅清了阿魯臺原本用於接應主力週轉補給和防守側翼的這支機動部隊,逃入大漠深處的阿魯臺將很難再得到外面的補給,這對於本就生存環境惡劣的韃靼主力來說無異於是天大的噩耗。

兩天後,也就是九月一日的時候,得到訊息的阿魯臺自然是暴跳如雷,先是隔空把側翼軍主將阿失帖木兒罵了個夠,又揚言要狠狠懲治這個打了敗仗就逃跑的,一直與阿失帖木兒不睦的大將阿朗尼自然是在一旁煽風點火。

罵完了自己的屬下,阿魯臺把脫歡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可光罵人又不能解決問題,阿魯臺只能派出使者向脫歡服軟求和,又派出使者向各大部族特別是居延海的額色酷求援,不指望各部兵,只希望能提供些糧草牲畜就行。

同樣收到訊息的老皇帝朱棣自然是格外高興,先前因為進軍一個月了還沒有斬獲的抑鬱情緒也一掃而空,而更讓他驚喜的是被撒出去打探敵情的東廠提督馬雲回來了,同時還帶來了一個重要情報。

聽完馬雲的彙報,老皇帝習慣性的沉思了片刻,然後才悠悠問道“你的意思是說,阿失帖木兒打了敗仗之後,害怕回去被阿魯臺責罰,所以帶著潰兵和他的部族人口反而來了朕的附近?”馬雲恭敬的答道“是的,奴婢們探查得清清楚楚,阿失帖木兒既沒有逃跑的意思,也沒有向陛下進攻的意思,近五萬人就駐紮在西北方向三十里外的卡城堡壘周圍。”

老皇帝嘿嘿一笑道“五萬之眾啊,東廠此番功勞可是著實不小。”此言一出,原先一直力主裁撤東廠的文武們心裡皆是咯噔一下,老皇帝特意強調了東廠立下如此大的功勞,這其中的意思已經是非常明顯了。

而馬雲也很知趣的將功勞歸於陛下洪福齊天又感謝了陛下隆恩之後便退到了一旁,馬雲心裡是明白的,這個時候,適可而止就行,千萬不能再想著更進一步,這可是急不得的,這時候但凡說錯一句話可就前功盡棄了。

老皇帝心情大好,也難得的詢問文武大臣們該怎麼辦啊?武將裡自然又莽夫叫嚷著憋了一個月都快憋死了,正好追上去痛痛快快的打一場大勝仗,將這夥喪家之犬一舉殲滅,然後再活捉阿失帖木兒問出阿魯臺到底藏在哪裡。

自然有很多武將出言附和,而更加了解老皇帝心中早有決斷的文臣們卻選擇了沉默,當然,文臣們心裡的想法其實應該也是和皇帝陛下一樣的,阿失帖木兒能做出這麼奇怪的舉動,除非是他瘋了,否則就是故意做給老皇帝看的。

很快,武將們叫嚷了一會也將目光投向了老皇帝,一身戎裝的老皇帝這才心滿意足的嘴角上揚露出一絲笑意,一看道這笑意,文武大臣們都明白老皇帝這要是說出心裡的決斷了,都垂肅立目光中皆是期盼。

當然,不出所料的,老皇帝還是分派了英國公張輔領兵上前,卻只圍不打,然後就是吩咐內閣輔楊榮準備勸降的詔書,當然,老皇帝也沒忘記先誇讚一下上一次楊士奇孤身前往敵營收降阿斯勒的壯舉,然後勉勵楊榮也能凱旋而歸。

第二天一早,在張輔的大軍壓境下,阿失帖木兒果然並沒有逃跑,只是加派了哨觀察明軍的動向,而當看到有使者的馬車向卡城堡壘駛來的時候,阿失帖木兒終於是將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並用韃靼話說了一句“感謝蒙先生,你果然沒有騙我。”

原來,當年蒙禹在四處遊歷的時候,就曾經到過阿失帖木兒的部落,當時還有個醉心中原漢學的韃靼小王子也先土幹也在這裡暫住,一聽說是大名鼎鼎的蒙禹來了,連忙相邀入帳房中,幾人一番暢談後很是投緣。

土幹王子自然詢問了他父親這樣的傀儡汗王該如何翻身,可蒙禹答應過額色酷不會再幹涉草原各部落的內政,便只能實話實說的婉言拒絕。而對於阿失帖木兒詢問他這樣一直被排擠的的落魄領該怎麼翻身,蒙禹倒是在出去岳陽城之前就先給他去了封信。

其實在接到蒙禹的信以後,阿失帖木兒也並沒有能馬上下定決心,畢竟這個決定他重大也太冒險了,搞不好就是將全族一舉葬送的下場。可是在大敗於脫歡的偷襲之後,他就知道如今只能按照蒙禹說的賭一賭了。

而且,按理來說他既然有投向明廷的意思,就該先派信使去見老皇帝的,可蒙禹卻在信中告訴他,如果想要真正獲得老皇帝的信任並獲取更多的好處,那就千萬不要派出信使,只要將部落遷徙到老皇帝附近駐紮就行。

也就是因為蒙禹的大名在草原實在是太管用了,所以阿失帖木兒猶豫再三,又詢問了土幹王子的意見後,才下定決心按照蒙禹說的做,不但將收攏的潰兵帶來了,還將他自己的整個部族帶來了,然後就駐紮在了卡城堡壘等著奇蹟生。

老實說。在聽說有大隊明軍向他們開來的時候,阿失帖木兒也著實是慌了一陣的,可一番慌亂之後理智告訴他,此時如果逃跑或者派出信使那可能就真的不一樣了,還是咬著牙賭一賭吧,如果明軍真的直接進攻再投降也不遲。

還好,他沒有信錯蒙禹,明軍並沒有進攻,而他期盼的使者也向著卡城堡壘來了。如釋重負的阿失帖木兒當下也整理了一下衣裳和帽子,然後便走下堡壘親自開啟大門站在那裡等著屬於他的皇帝詔書到來。

終於,馬車停下,楊榮走出車廂站在馬車上剛問了一句“本官乃大明內閣輔楊榮,請問哪位是阿失帖木兒將軍?”阿失帖木兒已經迫不及待的上前施禮說道“我就是阿失帖木兒,使者大人快說吧,大明皇帝陛下給我什麼條件?”

這一下可把楊榮給愣怔住了,他準備好了一大堆話準備像楊士奇詰問阿斯勒一樣的先說上一通的,可這位怎麼不按規矩來啊?直接就跳過前面的所有步驟問結果的?那他還端著這個氣勢和架子幹嘛啊?

楊榮只能是苦笑搖頭的走下馬車,阿失帖木兒一看他這樣子,還以為是這位使者不相信他,連忙再度開口道“貴使不用懷疑,我此來卡城,就沒打算再回去,要麼受降封王,要麼血戰而死,反正再也不想再窩囊的活著。”

這下楊榮是徹底無語了,也不敢再有什麼多餘的動作惹得這傢伙起疑心,連忙正色說道”“我大明皇帝陛下求賢若渴,只要將軍願意誠心歸服我大明,一切恩遇封贈,一如朵顏部的和義王金勇。”

阿失帖木兒自然是大喜過望,立即勢力謝恩,並請求皇帝陛下讓他們遷徙卡城周圍居住,成為大明邊境的一道屏障,楊榮當即表示這得先回去請示皇帝陛下,如果陛下同意了他再來,於是阿失帖木兒便恭送楊榮返回老皇帝所在的明軍大營。

這樣的要求老皇帝自然是不會拒絕的,於是。老皇帝下詔封阿失帖木兒為忠義王,並賜名金義,率其部族鎮守卡城堡壘,並著大同府派匠人來此助其將卡城堡壘擴建為小型城郭並允許商人來此互市。

對這樣的恩賜,阿失帖木兒自然是感激涕零,當即便換上漢人的衣服來覲見老皇帝,老皇帝自然是親切接見並出言勉勵,這可又是一個草原部落融入大明疆域的典範啊!可這並沒有完,這位新晉的忠義王金義還要再帶給老皇帝另一個驚喜。

第二天,老皇帝讓金義一起參加軍議,並讓他當眾說出了阿魯臺先前的計劃和如今可能的藏身之處,金義自然是知無不言,對於張輔等人的詢問也是有問必答,甚至答的比別人想知道的還多,可越是瞭解的詳細,老皇帝卻越犯難。

因為按照金義所說,阿魯臺就藏在西北方的大漠裡,如今側翼已失,供給斷絕,他肯定會王大漠的更深處逃竄,以便於從更西方和更北方尋求生路。可大漠深處是老皇帝的心病,他還依然清晰的記得他的第一大將丘福就是在這裡帶著五位大將深入大漠追擊本雅失裡而全部殉國的。

這是大明帝國最慘痛的一幕,也是老皇帝心裡最沉重的心病,所以,當英國公張輔下拜請命由他率軍按照金義提供的路線追擊時,老皇帝本能的就當場拒絕了,他可不想丘福的悲劇再上演一次,雖說上次是丘福輕敵孤軍深入導致的,可就算這次真給張輔帶十萬大軍進去,在茫茫大漠裡又算得什麼呢?

老皇帝自有他的說辭和道理,張輔和武將們自然也無法保證萬無一失,老皇帝也知道這對於士氣不利,便只能轉換話題說趁著阿魯臺率大軍逃入大漠,可以嘗試著分化韃靼各部,有忠義王金義這面旗幟,或許收到的效果不亞於殲滅阿魯臺的部分主力。

金義聽得老皇帝提起自己又想要分化韃靼各部,立刻就上前施禮道”陛下聖明,韃靼汗王畢竟有著黃金家族血統,生來高傲,自覺高人一等,不得已之下才做了阿魯臺的傀儡,也曾想過真正掌控韃靼,奈何長期受阿魯臺的欺壓,而忠於王室的大臣和部族也備受阿魯臺勢力的排擠打擊。臣也只是因為和土幹王子志趣相投私交較好走得近些,就備受其寵臣阿狼尼的種種排擠,所有這些阿魯臺也從不制止,韃靼汗王及諸王子早就對其不滿,只是礙於他手握兵權又勢力強大才不得不隱忍。內部其實也是矛盾重重。陛下若是不棄,臣眼下就可以先去設法勸降土幹王子。”

老皇帝問清楚緣由,得知這位土幹王子不但醉心於中原文化,更在平時也喜歡穿著漢人服飾,更傾慕於大學士解縉的才學和書法,最主要的是這次並沒有被阿魯臺裹挾走,而是提前就偷溜到一個小部落裡藏了起來,只有金義知道他藏在哪裡。

老皇帝大喜,當即讓金義做使者去招降這位土幹王子,同時讓馬雲拿上解縉的手稿作為禮物一起前去。馬雲自然知道這又是老皇帝在給東廠累積功勞,當下便謙恭的應下來了這差事,並表示一定會協助忠義王將事情辦成。

就這樣,一身漢人官府的金義就在三天後帶著馬雲和一隊明軍出現在了老朋友的面前,在金義和馬雲的輪番勸說下,又得知皇帝陛下竟然將珍藏的唯一一部解縉手稿合集送給了自己,這位韃靼小王子便再也繃不住了,單膝下跪接過書稿,並表示願意歸降大明。

聽聞訊息的老皇帝格外的重視,親自到轅門迎接這位韃靼王子,當場冊封忠勇王,並賜名——金忠。一聽是這個名字,所以人都愕然了,見土幹王子有些蒙,內閣輔楊榮趕緊解釋道“金忠乃是故去的兵部尚書之名,金少師是陛下最信任和倚重的臣屬之一,當年也是與姚少師並稱為陛下的左膀右臂,陛下能將這個名字賜給忠勇王,可見陛下對忠勇王的厚愛和期盼啊!”

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後,精通漢學的土幹王子如何還會不懂老皇帝的意思,當即大禮下拜道“臣金忠謝陛下隆恩,也懇求陛下能讓臣在京師任職,也好隨侍陛下左右為陛下盡忠職守!絕不辜負陛下的厚愛。”

老皇帝自然是點頭應允並親自服他起身,而此後的金忠也的確對得起這個名字,站上朝堂之後一生忠於大明,歷經三代大明皇帝,一直備受信任,屢次作為開路先鋒征伐草原,屢立戰功,最後受封太保榮銜!成為外族人在大明朝堂上為官的一面旗幟。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歷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選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