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北征之前的暗湧(1 / 2)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大明危局前傳第五百九十八節 北征之前的暗湧

大明永樂二十二年三月中旬,大明京師

此時的大明京師,早已花紅柳綠,春意盎然,在太醫們的“精心調理”之下,老皇帝朱棣已是精神大好,這一日散朝後,便忽然想此處走走。看了看皇城裡的滿園的春意之後,便又興致盎然的登上了城樓,放眼看看這北京城的樣貌,這也是老皇帝遷都北京後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了。

對於這座新建而成的大明都城,老皇帝朱棣是有著深厚的感情的,畢竟他還是燕王的時候就曾經長期在這裡帶兵駐守,在這裡度過了激情澎湃的軍旅生涯和戎馬征戰的崢嶸歲月,這才將他歷練成了一個有著過人能力的統帥。

也是在這裡他開始了起兵靖難的艱苦歷程,從而絕地翻盤,以弱勝強最終打進南京奪取天下。可南京雖好,他卻實在待不慣,而且,想要大明強硬鐵血下去,將都城置於危險之地的北京,確實也是勢在必行,所以也才早早就有了遷都的念頭。

江南太過舒適了,在那南京城待不上幾年,就連朱棣自己都覺得有些戰意倦怠,樂不思蜀。而且,自古以來,凡建都南京者,皆沒有長命的王朝帝國。這北京雖然苦寒,又挨著邊境,但卻能讓人隨時保持警醒,也不會太耽於享樂。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才是鐵血大明該有的樣子!

這些,在朱棣下旨遷都之時,許多大臣都不理解,也不明白,只有接替他鎮守燕京的漢王最是明白其中深意的,在一片反對遷都的上書中,只有漢王的上書,與朱棣所想一致、當時看著奏章,朱棣也是欣慰的笑了,這個兒子實在太像自己了,如果讓他繼位,那便等於是自己在位一般。

可大臣們卻不喜歡漢王,朱棣明白,這和自己當年一樣,大臣們其實也不喜歡自己,哪怕自己的大哥病死了,大臣們也寧願讓朱允炆繼位,而不是自己,所以父皇才將他遠放到了燕雲駐守,所屬兵力也不多,大概就是將他徹底隔絕在皇城之外的意思吧。

可如今他自己也面臨了這樣的局面,大臣們都支援的太子,他也並不滿意,他這個長子不但身體肥胖體弱多病,性格也和他這個父親大相徑庭,老皇帝是殺伐果決心狠手辣,可這胖太子也是表面寬仁謙恭,內心陰狠毒辣,可偏偏他還一直偽裝的很好,讓大臣們都只看到他寬厚仁慈的樣子。

朱棣本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可偏偏在未來皇位的歸屬問題上他實在是太難決斷了,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兒子,卻和自己當年一樣不被大臣們喜愛和擁戴,那個表面仁慈內心狠辣的兒子卻深得大臣們的支援,卻奈何身體差的要命不知道會不會像自己大哥一樣死在自己前面一樣死在漢王前面,可他偏偏有個好兒子朱瞻基,而漢王的幾個兒子也實在是乏善可陳。

這個朱瞻基,一點都不像他的父親,不但身材修偉長相英俊行事果決,性格特點也更像自己和老二朱高煦,有時候舉行家宴,所有子孫在聚在一起的時候,朱棣都不禁會懷疑,這是不是搞錯了,這明明朱瞻基和朱高煦站在一起才像是父子嘛,這兩人再和自己站在一起,那才是標準的三代人。這朱瞻基和那個胖的路都快走不動的親生父親,哪裡有半點相像的?

如今,隨著東廠的密報,這一切雖然有了大概的眉目卻還是無法完全肯定,這事要是放在民間呢也算不得多大的事,大戶人家裡這樣的事更是司空見慣,可這裡是皇城,他們也都是皇家血脈,一點點的偏差都會決定大明帝國未來的命運走向!

想到這裡,老皇帝不由的看著那百姓屋簷上的炊煙無奈的笑了笑,這年老情怯之下的朱棣,居然有了一個真想去做一個市井老人的荒唐念頭,那遠遠的屋舍裡,像他這樣年紀的老人應該都在含飴弄孫,兒孫饒膝的享受著天倫之樂吧。

可他朱棣是大明的皇帝,是一個連見哪個兒子一面都需得找合適的時機的孤家寡人,是一個被所有人視若神明卻又難得有一個人願意和他交心的。當年的徐皇后和智囊姚廣孝都算,可惜進入南京後,因為殺戮建文朝忠臣的事他們還是產生了嫌隙繼而越走越遠。

特別是當他知道自己深愛的皇后和自己深信的朋友竟然聯手瞞著他救人的時候,他的震怒瞬間就被失望和傷心給淹沒了,一個是他深愛的女人,一個是他深信的友人,一個可以為了他和整個家族決裂,一個為了他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韙被天下唾罵。

可如今,兩人卻為了營救那些不願意臣服他的建文朝餘孽而聯手背叛了他,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識到,一旦坐上那個皇帝的寶座,他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從此後,一切的愛情,親情,友情都不再屬於他,從此後,他只能一個人孤零零的坐在那個皇帝的寶座上,接受所有人都會背叛他的現實。

雖然他依然寵愛著徐皇后,雖然他依然給著姚廣孝足夠的尊位和榮寵,可終究是回不到在燕王府時的樣子了。徐皇后儘量保持著母儀天下的大度和他相敬如賓,姚廣孝也變成了道衍禪師和他保持著足夠的距離,下了朝堂就住進了小廟裡,那座臨時興建的小廟,雖然也掛上了壽慶寺的名匾,卻終究不是燕王府旁邊的那座壽慶寺,那個能讓朱棣放下一切身份和憂思的地方。

終於,老皇帝的思緒還是回到了當下,京師的百姓在自己的庇護之下安居樂業了,可邊疆的百姓卻還在遭受韃靼人的屠戮。更何況,表面臣服的脫歡和額色庫也是兩頭餓狼,如果他不能儘快解決阿魯臺這個禍患,那大明的邊疆還會陷入無休無止的戰亂之中。

不,這是不行的,雖然那些傢伙已經聯手在解決漠南的問題,可就算成功了那也只是解了一時之危,根本問題終究還得用征戰殺伐去解決,而且,他現在的身體感覺越來越好,甚至有了重回四十歲的感覺,那就在這次徹底解決了韃靼和阿魯臺吧。

忽然,老皇帝扭頭冷冷看向海壽問道“東廠查的如何了?太醫院有何不妥?”海壽連忙回覆道“回陛下,十三太保裡擅長用毒的老十一天天都守在太醫院裡每日檢查太醫們的用藥,沒有現半點異樣,太醫們所用藥物都是補益為主的藥材熬製,沒有任何問題。”

老皇帝微微點點頭,卻還是略帶猶疑的說道“那就怪了,為何這一次朕的身體恢復的如此之好?此前可從未有過這樣的感覺。”海壽連忙回道“這當然是陛下洪福齊天神明眷顧,這才讓太醫們終於用對了藥,此乃我大明之福,也是天下萬民之福啊!”

海壽的馬屁讓老皇帝心裡舒暢了些,而且,畢竟身體是真的好起來了,這的確也是好事,只是時不時襲來的強烈睏倦讓他的心裡總覺得有些危險的預感,要知道當年的多少次死裡逃生都是依靠著他天生對危險的敏銳感知才逃過去的。

當然,此時已經沒有時間讓老皇帝朱棣再過多的糾結於這樣虛無的感覺,畢竟他的第五次親征北伐已經基本準備就緒,這次朱棣下詔徵調了山西、山東、河南、陝西、遼東五都司及西寧衛、鞏昌衛、洮衛、岷衛的明軍共計三十萬大軍,民夫二十萬,總計五十萬大軍會合於宣府,就等著他從京師前去匯合。

所以,第二天一早,老皇帝朱棣就再次昭告天下,將率諸將統兵五十萬親征漠北,詔命安遠侯柳升、遂安伯陳英領中軍,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領左掖,成山侯王通、興安伯徐亨領右掖,武安侯鄭亨、保定侯孟瑛領左哨,陽武侯薛祿、新寧伯譚忠領右哨,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領前鋒。

而隨行文臣方面,則以內閣輔楊榮、內閣大學士金幼孜為扈從聖駕左右隨行參贊,後方則以吏部尚書蹇義,內閣大學士楊士奇為留守京師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理政,而漢王朱高煦也解除禁足統領京師大營掌管京城防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