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大明軍魂(1 / 2)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大明危局前傳第六百零五節 大明軍魂

大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四月己酉日,老皇帝朱棣的御駕從京師德勝門出後一路西行過唐家嶺,葵丑日到了居庸關附近的龍虎臺,老皇帝詔命太常寺祭告居庸山川。乙卯日,出居庸關經過岔道城。丙辰日在懷來城歇了一夜便繼續前行。

丁巳日,御駕到了土木堡,老皇帝卻下令紮營休整,也不知道是不是垂暮的老皇帝忽然預感到了這個地方會在二十年後成為明朝最大的險地,所以本沒有計劃在此駐紮的大軍卻在老皇帝的聖旨下早早的開始安營紮寨,老皇帝則要來了附近的地形圖和佈防圖研究了很久。

第二天一早,老皇帝又敕令巡視邊塞各城堡的軍備情況,他自己也親自一一巡視附近的各個要塞城堡,就好像是有什麼感應似的,老皇帝朱棣巡視完之後,立刻便下旨要求加強邊塞各城堡的守備力量,重新建立起一套以土木堡為中心的防禦體系,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只可惜,由於這項措施消耗巨大,在老皇帝父子相繼駕崩後,後來的皇帝並沒有人嚴格執行實施,土木堡防禦體系也沒有成型,甚至連附近要塞城堡都空置了。直到二十年之後的土木堡大敗,人們才現老皇帝朱棣此時的決策有多英明,若是土木堡防禦體系成型的話是絕不可能有此大敗的,這也是後話了。

第二天從土木堡出後,己未日的申時駐紮在了長安嶺。可大軍卻又多在長安嶺駐紮了三日,原因就是三日後便是老皇帝的壽誕,也就是萬壽節,而老皇帝下旨取消萬壽節的壽宴後,卻又年老情怯的想與這些跟著自己一起征戰的袍澤敘敘舊,於是便吩咐內侍安排軍宴。

領命而去安排置辦,酉時一刻剛過,軍宴就按照老皇帝的要求擺好了,擺的也確實是薄酒桌上放的都是軍旅中常備的乾糧,肉脯,山果等粗食,酒也是渾濁的茅柴烈酒。軍中諸將聽說這次只請有軍職的武將,得令後自是興高采烈紛紛於酉時三刻前來赴宴,可一進大帳看到這些又都不由得愣住了,畢竟怎麼說這也是皇帝陛下襬宴,怎麼會如此寒酸的?

眾將不明就裡的端坐在這簡樸的筵席之前心中滿是疑惑,直到看到老皇帝穿著一身血跡斑斑的老舊鎧甲出現在眾人面前,早年跟著朱棣一起戍守燕雲,又一起靖難起兵的老將軍們便瞬間哽咽了,有幾位甚至瞬間就已經是老淚縱橫。

因為就是穿著這身鎧甲的人,曾率領他們在冰天雪地的惡劣天氣中和北元的殘餘勢力周旋,也是這身甲冑,曾帶領他們以微弱的劣勢兵力起兵靖難,最後帶著他們打進南京城,奪取了大明天下,還是這身鎧甲,曾帶著他們兩次次親征漠北出生入死,換來了邊境十年的安寧。(直到後來第三次北伐親征的時候,老皇帝朱棣才換了一套更符合皇帝身份的明黃色特製鎧甲。)

早年就追隨還是燕王時的老皇帝的老將軍們此時哪裡還會不明白老皇帝的意思,老皇帝的這身裝扮和和筵席上的這些吃食,都和當年他們同生共死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啊,老皇帝沒有忘記和他們這些老夥計的袍澤之情啊!老將軍們早已淚水在眼眶鎮中打轉,作為燕王府舊將的鄭亨、陳英二位老將率先單膝下跪行軍禮,帶頭破例喊了一聲“末將參見大帥!”

張輔、柳升、朱勇等年輕時便隨著父親一起在燕王行營任職的將領也眼含熱淚,立刻也跟著單膝下跪行軍禮喊了一聲“末將參見大帥!”其他將領們此時自然也明白了今日這場軍宴的特殊意義,激動之下自是也紛紛單膝下跪,手按心口行了軍禮,一起高呼“末將參見大帥!”

老皇帝朱棣此時也已經是淚眼朦朧,年老情怯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樣的,過往的點點滴滴此時也是紛紛湧上心頭,老皇帝眼光掃過了每一個將領之後才欣慰的點點頭道“好好好,好啊,眾將聽令!”諸將齊聲回道“末將在!”

老皇帝朱棣手持酒碗起身大聲頒令“本帥令,今日帳中,只有袍澤,沒有君臣,本帥今日與諸位痛飲,只敘軍中戰友之情,沒有君臣之分,凡違令者,罰酒一罈。”諸將眼含熱淚會心一笑,齊聲回道“末將遵令!”

老皇帝朱棣帶頭將手中酒一飲而盡後便吩咐諸將起身落座飲酒,一時間,大帳之中喧譁笑鬧驟起,待得酒至半酣,武將們開始猜拳行令,呼喝笑罵,真的一如當年老皇帝還是燕王時一般,最後,不知是誰起了頭,眾將竟開始一起唱起了軍歌。

這軍歌是老皇帝在第三次親征北伐前舉行大閱兵時親手所做,後來就逐漸成為了明軍中最廣泛的戰歌。聽著幾十位將軍一起用粗獷的聲音唱起軍歌,老皇帝的熱淚終於再也忍不住的滾落而下,將軍們也越唱越激昂,聲音傳出很遠,明軍將士無不振奮感懷,紛紛起身一起合唱,一時間歌聲直衝天。,連因為有軍職而同在受邀之列的忠勇王金忠,此時也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無比正確的,也跟著眾將一起唱了起來。

這一晚的軍宴,不管是有幸參加的武將,還是不能參加的文臣,心中都感佩不已,文臣們更是懊惱自己為何沒有軍職,能參加一次這樣的宴會,真是勝過十次百次的瓊林宴啊!可許多人心中也都莫名的生出一種不祥的預感,老皇帝忽然如此懷舊,莫非真是要變天了?

軍宴之後,老皇帝下詔今年全國都取消萬壽節的慶賀儀式,而在長安嶺駐紮了三日之後,就在老皇帝朱棣壽誕的萬壽節前一天,老皇帝朱棣又駁回了百官慶壽的賀禮,這更讓所有人都深感不祥,雖說軍旅之中大擺筵席之類的能免則免,可百官的慶賀之禮不過是些歌功頌德的表章,這都免了的話難免就有些冷清了。

而這也似乎也預示著這一年裡將會有某個更大的儀式將要比萬壽節更加隆重,所有人都開始謹言慎行,畢竟接下來要生的就是翻天覆地的大事,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休整三日,老皇帝的御駕又從長安嶺啟程出後,一路經過赤城、雲州、雲門、獨石。在四月庚午日到達了隰寧。而此時,作為前鋒先行出的的忠勇王金忠真的是比誰都積極,將手下的親衛同族中的好手都派了出去做斥候,作為韃靼人,他們自然是比明軍更熟悉韃靼探子的行動方式,果然,忠勇王手下的指揮同知巴里禿等人便一舉俘獲了阿魯臺派出來的探子十餘人。

軍議大帳中。所有文武都已經在束手等待著,隨著大太監海壽的一聲“皇上駕到。”所有文武一起下拜行禮,老皇帝朱棣坐下讓眾人起身後率先先開口問道“今日可有新的軍情?”東廠提督馬雲立刻搶先出班回道“啟奏陛下,前鋒忠勇王所部不負聖恩,俘獲韃靼探子十餘名,經微臣帶人連夜審訊,剛剛得到了阿魯臺的全部實情。”

朱棣一聽大喜“哦,實情如何?快快奏來。”馬雲略顯得意的回道“回稟陛下,據韃靼探子交代,去年隆冬漠北暴雪,積雪丈餘,以至於牲畜大多凍餓而死,韃靼軍此時缺衣少糧,不敢再逃入大漠,所以這一次,阿魯臺是率部向答蘭納木兒河流域逃去了。”沒想到老皇帝聽完之後,卻並沒有過多的欣喜,也沒有急於表態,反而是低頭陷入了沉思。

在列的文武大臣也開始竊竊私語,此時也沒人在意東廠已經取代了軍中的刑訊機構。畢竟獲得的這個情報太過重大,如果阿魯臺這次真的沒有逃進大漠,那就是殲滅他的最好時機了,可這些韃靼探子的話真的可信麼?會不會是阿魯臺故意設的圈套?

思忖良久之後,朱棣才開言說道“諸位愛卿稍安勿躁,阿魯臺這隻狡猾的大老鼠是不會遠離大漠跑到那麼危險的地方去的,依朕所料,他一定是籌劃這著等我們的大軍轉向之後再借用地利優勢伏擊我們,此次阿魯臺物資短缺,經不起長久消耗,不出數月韃子內部必定因糧盡而生亂。是以,朕命,諸將皆率軍進,按既定方案先到開平匯合大軍後再做計較。”

眾文武大臣也覺得就該如此,畢竟此時忽然調動幾路大軍轉向會合,很容易造成混亂給對手可乘之機,所以計劃不變才是最好的應對。況且,在很多人心裡,這一次殲不殲滅阿魯臺已經是其次的,自然也就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第二日一早,御駕率領中軍繼續前行,經西涼亭、開安,於五月初經威虜鎮、環州、雙塔,五月十日,老皇帝朱棣的御駕終於抵達開平與各路大軍匯合一處,數十萬大軍和民夫的營寨綿延數十里,待到炊煙升起時,那景象真是蔚為壯觀。

可惜,,就在老皇帝朱棣的車駕進駐開平安頓好之後,當晚卻突然天降大雨,而且越下越大,這暴雨還一下就是好多天,道路泥濘得根本無法繼續行軍,由於大雨帶來的溼寒之氣瀰漫在簡易的軍帳之中,士卒中接連有很多受溼邪寒毒侵襲而病倒的,不過三四日時間就病倒了數千人,再這樣下去恐怕就要變成疫病傳染了!

朱棣聞訊後也是坐立難安,不但親自巡視各大營,更命諸將撫卹兵士,照顧好生病計程車卒,切不可輕舍任何一個士兵的生命!因為這也是軍中一貫的傳統做法了,以前為了防止疫病在軍中傳染,往往會將重病之人遠遠驅趕,要麼任其自生自滅,要麼直接撲殺掩埋,而這一次,老皇帝提前就杜絕了這樣的做法,只能說暮年的老皇帝確實是仁心大起。

眼看著軍中士兵大量病倒,老皇帝朱棣憂心忡忡之下這睡的也不甚安穩,夜裡一直在做噩夢,而第二天起床後便覺得羸弱體虛,心慌氣短,全不似之前在京城時精力充沛的樣子。老皇帝朱棣心中疑惑不已,自己的身體不是已經大好了麼,這怎麼又不好了?難道也是受這溼寒之氣侵襲生病了?想想覺得不妥,連忙傳召太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