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悍卒老伍(1 / 2)

小說:隋末暴徒 作者:劍關南山

第二日,當李元愷帶著近五千人的隊伍,數百輛馬車拉著糧食輜重,農具器械及各種物資,趕著一大群耕牛回到瀘河堡時,整個小村都沸騰了!

小村雖然閉塞貧困,但他們並不排外。

相反,這裡的村民都是當年軍屯開建時留下的後人,他們自小就聽著父輩感懷,當年的瀘河堡軍屯是如何的熱鬧富足,他們從小就幻想著重回瀘河堡曾經的盛況中。

李元愷和大批遼東百姓的到來,讓村民看到了希望。

原本村民們對李元愷這位戍主還有所懷疑,但是此刻見到他帶著這麼多人和物資到來,村民們最後一點疑慮也徹底打消。

近千頂簡易帳篷如初春野花一樣遍地開放,暫時按照男女分開安置,孩子交由母親,老卒和普通青壯分開。

偌大個荒敗的瀘河堡城郭內,一下子鬨鬧起來,猶如一片巨大的難民營地。

此次遷入瀘河堡的百姓,大多都是原來柳城附近的農戶,因為村莊被毀無家可歸,只得暫居柳城內的難民安置點,每日領取郡府放的救濟口糧度日,等候官府重新審定戶籍放田產。

可畢竟受災禍的百姓太多,地方太廣,郡府也一時半會處置不完。

還有一批則是那些老卒的親眷友人親戚,在老卒們的鼓動下,也跟著他們一同前來投奔瀘河堡。

這近五千百姓都有一個特點,他們都是契丹人南下最直接的受害者,他們的家原本都在柳城方圓百里之內,契丹人肆虐柳城,附近大小村莊全部遭劫,他們都是倖存者。

沒了屋舍田地,又對契丹人充滿恐懼,就算他們躲在柳城也沒有安全感。

哪怕聽到遼東大捷的訊息,他們都不敢輕易返還家鄉。

但同時,他們和柳城百姓一樣,兩個月來最經常聽到的一個名字,便是李元愷。

那千名漢女奇蹟般平安返鄉,兩千府兵步卒的歸來,都在民間造成極大的轟動。

經過他們的口口相傳,生活在這片遭受契丹人肆虐最為慘重的土地上的百姓們,對李元愷充滿了感激。

再加上後來遼東大捷的各種小道訊息散佈開,幾場大戰的細節為人所知,李元愷三斬契丹賊酋的神勇事蹟被百姓廣為傳頌,經過兩月酵,此刻李元愷之名在柳城方圓百里之內可謂是婦孺皆知,聲望達到頂峰,一躍成為遼東郡最富有傳奇色彩,最為知名的人物之一!

這批百姓便是李元愷最堅實的擁躉者,當老卒率領遼東老兵們喊出去瀘河堡的口號後,他們沒有過多思慮便踴躍加入!

戍堡兵卒有三千的人員定額,但軍屯戶可沒有人數限制,自然是多多益善。

李元愷怒一腳差點廢了盧惇武,震懾了柴紹叔侄,同樣震住了梁師都,讓他不敢再輕易耍花招。

最起碼當著暴怒的李元愷,群情洶洶之下的老卒和難民,梁師都很明智地沒有過多為難,不僅答應給他的物資人員全數配備齊整,還承諾說所有願意跟他走的百姓,都可以自行離去,讓瀘河堡自建戶籍登記造冊,然後送報郡府備案即可。

這樣也算是在百姓戶籍遷入方面開了綠燈,特事特辦,儼然讓瀘河堡擁有高度的自理權。

整一個下午,李元愷都在忙著安置百姓,忙得團團轉,黃昏之時,才總算是將新遷入的百姓初步安頓好,回到尚青山家中歇口氣。

吃晚飯時,程咬金也跑了回來,累得癱坐在地上直叫喚。

“娘嘞~太累了!比老程打一整天的仗還累!”

兩個傢伙拿著幾張胡餅一陣狼吞虎嚥,李元愷也苦笑道“萬事開頭難,戍堡的建立才剛開始,這都還沒上正軌呢!不過你沒說錯,這他娘確實比打仗累!主要是,咱們對於內政太過陌生,戍堡的規劃、田地如何攤分、耕牛農具的攤派等等!我們兩個傢伙,帶兵打仗打打殺殺還行,真要處理起這些繁多瑣碎的民政,比一般的縣府小吏還不如!術業有專攻,果然沒說錯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